陈康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有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瘁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出院后复发率为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使用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复发率较低.
作者:王景霞;朱美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16及Ki-67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自2014年3~12月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48例,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INⅠ 28例,CINⅡ 29例,CINⅢ23例,选择同期3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或正常的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宫颈组织中的p16及Ki-67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CINⅠ、CINⅡ、CINⅢ p16阳性率分别为14.29%、48.28%、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CINⅠ、CINⅡ、CINⅢ Ki-67阳性率分别为82.14%、93.10%、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另外,p16、Ki-67阳性表达随CIN等级增高而上升.结论:p16、Ki-67表达可能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两者联合测定可作为CIN分级诊断辅助手段.
作者:汪玉;冯晓冬;南进军;徐炜;付小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慢性结肠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确诊慢性结肠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使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停留时间长短、灌肠液外溢次数、大便性状改变及便意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便意、药物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患者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提高.
作者:陈月华;余惠兰;李国虹;陈业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项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顸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2月-5月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慢性扁桃体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痊愈.结论:针对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小,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鹤岗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1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接受了全身抗凝治疗,6例痊愈,5例好转,1例无效;7例较重患者接受了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溶栓,3例痊愈,2例好转,2例死亡(介入溶栓后出血死亡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应早期、长期使用,疗效稳定、安全可靠,针对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杨刚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指背筋膜瓣联合趾甲床断层移植Ⅰ期修复骨外露的指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和平外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例患者,其均切取同指或邻指指背筋膜瓣翻转180度后覆盖于指甲床缺损创面,部分拔甲后切取与伤指甲床缺损面积大小相符的趾甲床断层覆盖于筋膜瓣上,用5-0无创伤缝线行间断缝合,打包加压包扎,供区甲板原位回植缝合固定.结果:16例16指均顺利成活,指甲生长良好,平整无明显畸形,外形逼真,捏持能力好,趾及指背供区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指背筋膜瓣联合趾甲床断层移植Ⅰ期修复骨外露的指甲床缺损手术设计、操作简单,外观良好,对骨外露的甲床缺损修复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明飞;吴祥;陆蕴红;黄忠明;郭桥鸿;雷彦文;张敬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消化道穿孔使用X线与CT等检查方式的不同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沙田医院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将80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分别对其使用X线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使用CT诊断的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2.5%,B组使用X线检查的方式,诊断准确率为7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A组明显高于B组,显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CT诊断方式的准确率从相比X线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临床应用过程中积极作用明显.
作者:郝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办法.方法: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随访得知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生活可自理,从事轻体力劳动无压力.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春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接受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照组20例行传统唇龈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与伤口疼痛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轻度、中度患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伤口疼痛轻度、中度患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胀及疼痛重度患者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术中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唇龈沟入路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南进军;吴春松;禤建锋;黄丽霞;黄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踝部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铁力市朗乡镇卫生院收治的行踝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分析.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手术中无任何疼痛及其他不适19例,1例手术时有轻微疼痛,加少量麻醉药或静脉辅助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踝部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和易于掌握,即使是操作技术不熟练者,满意阻滞的成功率亦相当高.
作者:岳秋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透射比色法(湿化学)和反射分光测定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差别.方法:在贝克曼DXC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Vitros 350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方法学对比及偏倚分析.结果:湿化学法检测Tbil的正常、病理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2.77%和1.89%,批间CV为3.69%和2.43%;干化学法检测Tbil的批内CV分别为3.65%和2.41%,批间CV为4.88%和3.87%.两者方法的线性范围上限均可达到560.0 μmol/L;80份血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0.991).线性回归分析经Cusum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曲线显示干化学法相对湿化学法的平均偏倚为3.46 μmol/L.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符合要求;虽然干化学法存在少量的正偏倚,但仍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作者:田峰;齐素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患者二者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肝功能、血糖以及血肌酐等均无显著变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刘杰强;谭晓晖;罗翊芝;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流产妇女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及时落实适宜的避孕措施,避免发生非意愿性再次妊娠,以降低重复流产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290例在我院做普通流产术的女性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10名做人流术且接受流产后关爱(PAC)服务的女性为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避孕效果.结果:观察组92.1%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对照组50.3%妇女能够正确掌握避孕方法.结论:PAC服务对指导妇女术后避孕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明显降低再次怀孕率,为女性的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作者:崔雪梅;黄铭儿;钟樱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重庆市南川区中心血站5名血站采血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暴露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在采血中出现针头刺伤者占总数的50.0%,硬物撞伤占总数的28.6%,血液接触占总数的14.3%,黏膜接触占总数的7.1%.结论:通过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可有助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职业安全性.
作者:韦海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新模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英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1 102对经血红蛋白电泳筛查为阳性的育龄夫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1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检测,观察组使用较为完善的干预新模式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基因类型、基因突变、发病情况和发生频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中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以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分别为26.5%、51.9%、21.7%,对照组对应的检出率依次为18.5%、40.7%、40.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育龄人群实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干预新模式能准确判断基因突变类型,对实现优生优育和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碧云;许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谢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对技能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应对技能的干预.在治疗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技能干预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作者:郭春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有精神食欲欠佳、喂养不耐受或腹胀、发热、黄疸、呼吸暂停、硬肿、循环欠佳;血培养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46例(39.31%),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1例(17.9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本地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以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的抗生素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吴伟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肛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指导,在骨髓抑制期减少了肛周感染的发生,生活质量较前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龚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