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48例临床观察

王鹏举

关键词: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渝阳矿分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行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修补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治疗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在手术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9.12%(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无张力修补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实施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手术治疗风险,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应用具有明显的无创性、简单性、美观性,应用于危重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作者:张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武平县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3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经常规氧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不明显,氧饱和度及氧分压仍低,此基础上,将3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应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效果显著,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有突破性意义.

    作者:曾清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宫颈肌瘤剔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肌瘤手术的患者共78例(肌瘤大小介于5~9cm),其中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44例)和腹腔镜手术组(34例),再根据宫颈肌瘤的大小细分为:开腹A组23例、开腹B组21例、腹腔镜A组19例和腹腔镜B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术后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并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下宫颈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均未见周围脏器损伤、无一例中转行开腹手术.对于大小介于5~7cm的宫颈肌瘤,腹腔镜下行宫颈肌瘤剔除较开腹行宫颈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大小介于5~9cm的宫颈肌瘤,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结论对于大小介于5~9cm宫颈肌瘤,腹腔镜下宫颈肌瘤剔除术优于开腹宫颈肌瘤剔除术.

    作者:周芸;黄敏;郑文玲;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进展分析

    近几年关于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上,本文综述了多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涉及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中,应重视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轻麻醉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家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Hcy值分作为根据对患者进行分组.Hcy>15 μmmol/L共有98例为Hcy升高组,Hcy≤15μmmol/L共有82例为正常组.对两组患者反映肾功能的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cy与血肌酐(SCr)、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血尿素氮(BUN)、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与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高血压、肾功能受损3者间均存在密切关系,SCr、Cys-C能更早反映肾功能的损害情况.

    作者:罗丽文;吴桂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侧切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侧切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26例初产妇,对这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在分娩过程中是否实施会阴侧切术,将这些产妇分为行会阴侧切的观察组与未行会阴侧切的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会阴部裂伤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比观察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产后42d观察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0.79%,对照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71.42%,对照组产妇盆底肌力正常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侧切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以及会阴裂伤的发生率,但会延长性生活恢复时间,并影响到产妇术后近期盆底机能的恢复.

    作者:孙莲莲;吴立明;王亚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神经功能和水肿带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残率和死亡率,观察组分别为3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1.67% (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的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江川;陈才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60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进入单用帕罗西汀组(n=30)或帕罗西汀合并氨磺必利组(n=30)接受为期8周治疗,分别在0、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评定临床疗效,使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有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能有效产生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黎娟花;胡文生;党亚梅;梅尚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彩超予以诊断,并对比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此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90%,特异性100%.彩超诊断中央区淋巴转移敏感度53.8%,特异性57.1%.60侧淋巴结出现了转移,主要分布在颈下、颈中及颈上,以颈下位置分布多,在Ⅱ-Ⅵ区分布中,以Ⅲ区多,P<0.05.结论:术前通过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确转移位置,为颈部淋巴清扫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作者:林小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西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度,延长寿命,减少西药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纳入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分为对照组18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18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施治.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9%(P<0.05).结论:中西医疗结合治疗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减轻其西药副作用,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中山市港口医院就诊的8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对其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加以对比.结果:早期异位妊娠、盆腔附件炎以及子宫病变经阴道超声诊断,其符合率明显要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早期妊娠、子宫卵巢较大包块病变两项方面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61.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妇产科疾病的诊疗中,对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若临床需要可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应用,更利于临床诊疗.

    作者:张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开放性喉外伤患者4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中40例患者愈合良好,2例无明显效果转院治疗.结论:开放性喉外伤应急时治疗,要尽量保留喉部功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比较经上盏和中盏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经皮肾取石术分别经上盏及经中盏两种途径来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皮肾取石术(微创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13例,随机分成经上盏组(49例)及经中盏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幅度、是否开通第2通道和联合体外碎石术、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Ⅰ期及终肾结石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微创)均比较成功,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Ⅰ期肾结石清除情况、开通第2通道情况,以及联合体外碎石治疗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血红蛋白下降数值、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终结石清除率,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经皮肾取石术分别经上盏及经中盏两种途径来治疗鹿角形肾结石过程中的安全性比较差异不明显,均具有良好安全性;联合体外碎石术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上盏路径进行微创手术,具有更开阔的手术视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创伤更小、术后Ⅰ期治疗结果显示,经上盏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开展及探索.

    作者:胡玉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肠恶性肿瘤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3例报告

    目的:总结胃肠恶性肿瘤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政和县中医院收治的13例胃肠恶性肿瘤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组中共治愈9例,治愈率为69.2%,死亡4例,死亡率为30.8%.其中4例患者术中同期处理门静脉高压症.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急性肺栓塞,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2周后死亡.死亡病例中Child A级1例,B级1例,C级1例.3例患者出现腹水,2例肝细胞性黄疸,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肝功能衰竭,2例并发肝肾综合症,3例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胰尾小血管出血),1例发肝性脑病,1例肺栓塞,1例乳糜漏.结论:针对胃肠恶性肿瘤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治疗时,首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有无腹水及肿瘤分期情况,严格掌握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术式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长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危重患者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启万;李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了解三水区外来务工人员掌握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我区在企业外来工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某工业园抽取600名员工开展调查.调查采用广东省疾控中心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性行为情况及吸毒情况四个部分,采用自填式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前后数据.结果: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和行为干预活动,该企业员工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37.22%上升到培训后的79.70%(P<0.05);对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由培训前的42.20%上升到培训后的80.72%,有明显的提高(P<0.01);对性观念的行为由培训前的48.89%上升到培训后的70.41%,亦有明显的改变(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在提高艾滋病知晓率,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邹小华;蔡文安;王海荣;陈洁文;蒋佩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典必殊眼膏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典必殊眼膏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中山市板芙医院收治的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不使用典必殊眼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典必殊眼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溢泪症状,确保患者泪道冲洗的畅通,减少患者的黏膜粘连,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文锋;蒋萍;黄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经乳晕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腔镜手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美观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陈一平;蔡容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规范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另加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好.

    作者:吴建华;王刚;金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2959例住院患者,其中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共112例,78例早期使用大坏内酯类抗支原体感染并联合使用激素治疗为观察组,与早期未使用激素的对照组44例的疗效、病程、并发症进行比较,以评价早期使用激素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7天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52例(66.7%)、18例(23.1%)及8例(10.3%).对照组显效、缓解及无效的病例数分别为12例(27.3%)、13例(29.5%)及19例(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2.5±4.4)d与对照组(19.8±7.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可迅速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普润;胡湘;钟乐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