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王刚;金锋
目的:观察典必殊眼膏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中山市板芙医院收治的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典必殊眼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不使用典必殊眼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典必殊眼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溢泪症状,确保患者泪道冲洗的畅通,减少患者的黏膜粘连,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文锋;蒋萍;黄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神经功能和水肿带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残率和死亡率,观察组分别为3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1.67% (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水肿带的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江川;陈才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医学价值.方法:选取重庆铜梁区人民医院2011年06月-2014年08月收治的腓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021±1023)min,短于对照组的(98.21±12.10)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结论: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效果满意,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疗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吴先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前列地尔三者联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7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将其分为4组,A组:29例,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前列地尔;B组:36例,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C组:27例,使用熊去氧胆酸+前列地尔;D组:30例,使用腺苷蛋氨酸+前列地尔.观察用药2周后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各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组肝功能均明显好转(P<0.05),临床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甚至消失,A组患者TBIL、ALP、GGT、TBA下降幅度优于B、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86.2%明显优于B、C、D组的63.9%、63.0%、63.3% (P< 0.05),且三药联合使用并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前列地尔三者联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疗效满意,比上述药物两两联合使用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石林艳;张琳;陈晓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云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压疮6例,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疮发生,而且有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
作者:魏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60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进入单用帕罗西汀组(n=30)或帕罗西汀合并氨磺必利组(n=30)接受为期8周治疗,分别在0、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A-17)评定临床疗效,使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有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能有效产生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黎娟花;胡文生;党亚梅;梅尚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结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性秃发肝肾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予耳穴埋豆结合非那雄胺治疗;对照组31例,予非那雄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脱发症状、体征均得到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7%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两组患者伴随症状包括头痒、头发油腻程度以及头皮屑数量情况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结合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生发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患者头皮屑的发生,缓解甚至消除患者头发油腻、头皮瘙痒等伴随症状.
作者:刘国;贺顺田;王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效干预糖尿病足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4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76例,进行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严格控制血糖、细心的足部护理及浸泡、清创外敷.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防治处理,糖尿病足患者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痊愈45例(59.2%),显效20例(26.3%),有效9例(11.8%),因溃疡创面较深进行截肢治疗2例(2.6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麦志明;梁瑞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查在婴幼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髋关节脱位婴幼儿的超声诊断资料,其中,双侧髋关节脱位36例,左侧髋关节脱位28例,右侧髋关节脱位16例,共116髋.Graf分型:Ⅱc型62髋,Ⅱd型31髋,Ⅲ型17髋,Ⅳ型为6髋,对本组116髋均行髋关节吊带治疗,在超声波监测下调整吊带位置,观察吊带治疗后的吊带安装随访结果和髋关节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儿共116髋经吊带治疗后,8髋治疗失败,为治疗两周后家属放弃吊带治疗,其余108髋吊带治疗后3周经超声波检查,髋关节基本保持中心性复位,其中,102髋安装吊带后一次复位,6髋在超声波监测下调整吊带位置终复位满意,所有患儿在巩固治疗7~9周之后,超声波检查显示髋臼骨顶角值大于60°,髋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在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中,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在吊带治疗过程中,借助超声波检查,可监测吊带治疗情况,便于主治医生及时调整吊带,更改治疗方案,终达到满意复位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启万;李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对我院基本情况的影响,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卫生院2011年-2014年各项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价销售后,我院业务量和收入及医务工作者收入均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但药品使用情况则变化不大.结论:应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制度及配送制度,同时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
作者:易艺冰;蔡晓辉;李艳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的风险与护理管理.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护理前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医患纠纷、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实施,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蓝桂美;魏翠云;杨陪;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鹤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所有41例脂肪肝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6%.结论:本病应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治疗期间需注意调整饮食方案以纠正营养失衡.
作者:徐庆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减压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潼南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采用脊柱减压系统牵引治疗和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5.7%,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直腿抬高角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减压牵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功能指标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黄埔;廖春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腹部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B超可准确反映肝硬化门脉高血压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谢俊明;黄莉文;周大治;焦碧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多索荼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5年03月潼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应用氨茶碱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FEV1/FV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与对照组的73.3%、2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廖建宏;吕亚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探析.方法:选取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镇痛药使用次数、排气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
作者:韦向京;韦彪;周启军;陈兆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消化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问题.方法:选择100例消化疾病患者,采用酶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分析IgG阳性率、消化疾病发病率排序、食物IgG阳性率排序.并给予饮食调整,分析干预后的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4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84.0%.发病率排序依次为: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其他.14种食物中,IgG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虾蟹、鸡蛋、牛奶、鳕鱼、其他.经过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结论:对于消化疾病患者,容易出现食物不耐受问题,其中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更为常见,虾蟹等海鲜类食物不耐受比例高,通过检测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杨建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漏患者20例,回归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腹腔引流、腹腔引流+生长激素、再次手术及腹腔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处理,探讨术后并发胆漏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不同处理方法2周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处理,引流及接触梗阻是关键,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与生长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邓大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8月-2014年8月信宜市金垌镇径口卫生院的8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3个月痊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显著治疗效果,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作者:陈文宪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