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伤椎置钉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郭军

关键词: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均为32例,分别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矢状位Cobb角、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变化.结果:术后半年、1年、取钉3月比较A组矢状位Cobb角显著较低(P均<0.05);术后半年、1年、取钉3月比较A组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高于B组(P均< 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可矫正脊柱骨折畸形,改善伤椎高度、容积,提高脊柱抗压稳定性,优于跨伤椎内固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8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止血方法、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8%、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6%、20.4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割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叶彩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康复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惠州市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诊治的6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评分、尿垫试验漏尿量、FS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疗效明显,可作为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钟燕珍;曾雪芳;曾文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院前院内急救医疗纠纷及隐患的原因及防范

    当前在国内医疗环境相对较不和谐的时代,我们医务人员和管理者不得不在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的前提下,注意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积极的在临床工作中做好防范工作和措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是急救成功的两大基础,我们提到的院内急救包括了急诊科以及院内临床科室的急救.而院前急救相对来说对很多基层医疗单位均是薄弱环节.它是由患者或他人呼救、现场救治、途中转运、安全交接等环节紧凑而有序组成.随着医疗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或家属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知医疗程序,在目前临床急救中存在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现将院前院内急救过程中纠纷及隐患的易发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法、三联疗法联合对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疏肝理气活血法以及三联疗法同时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通过三联疗法开展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选择疏肝理气活血法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8.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明显比对照组的18.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另外选择疏肝理气活血法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现象.

    作者:丁拥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实施基础护理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大埔县中医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5例,观察组采用优质的基础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的满意度为92.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全面与优质的基础护理对于临床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张国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纽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卢少芬;覃立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持续质量管理在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针对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开展持续性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延长器生命时长,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8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透以及腹透环节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需要建立在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接收腹膜透析的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的几率显著大于接收血液透析的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合并症的几率为,显著大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两种方式治疗的患者其存活率均显著大于单纯选择某种治疗措施,且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开展持续性质量管理的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需重视心理管理的必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营养饮食和运动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隔盐灸、常规针灸及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隔盐灸、常规针灸及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12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为隔盐灸联合西药组(A组,52例)、常规针灸组(B组,46例)和西药组(C组,24例)3组,行为期6个月随访,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及HSS膝关节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A、B、C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5%、73.9%、70.8%,A组疗效在3组中突出(P<0.05);3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改善幅度大,其次为B组,C组改善情况不及前两组突出(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隔盐灸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唐华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糜蛋白酶疗法,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72例分析

    目的:分析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存在肾性贫血的高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给予观察组静脉注射蔗糖铁,对照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8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以及网织红细胞、肝功能变化情况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则无太大变化;功能治疗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患者肾生贫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优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作者:彭春晖;王琦;杨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效果及近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医院治疗的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经胸入路作为经胸组,32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作为经腹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结果: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2.05±0.56)个,较经胸组多,住院时间为(14.11±1.59)d,较经胸组短,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及转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可取得相同的近期疗效,但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可作为优选选择术式.

    作者:古剑锋;韦万程;李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实践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的120例食管癌患者均同意接受研究,按时间的前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2014年1月~4月的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其纳入对照组,2014年5月~8月的60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践结果.结果: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观察组的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73.3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3.33%.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实践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余淑贤;袁云;邱洁华;黄少容;许丽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降钙素原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的分析及对菌血症预示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的可比性,并评价血清PCT在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取低值、中值和高值PCT质控品分别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批内和日间精密度检测,同时测定本院临床送检疑似细菌感染375例患者的PCT水平,以电化学发光法为比较方法,以荧光免疫层析法为实验方法,计算两检测系统测定PCT水平相关性以及进行偏倚评估,患者均同时作血培养检测,分析PCT水平与培养菌群的关系.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测定PCT的批内变异系数(CV)和日间CV均低于厂商声明的精密度要求,检测患者标本比对数据显示两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免疫层析法检测PCT在低值(0.5 ng/mL)中,SE%> 15%,中值和高值SE%均低于接受限.以血培养阳性结果分组显示,两检测系统在各分组中测定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和污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和真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PCT具有较好的分析性能,与电化学发光法高度相关,满足临床检测需求,适用于床边检测(POCT),从而能迅速方便得到患者PCT水平,其水平能反映患者菌血症情况,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世豪;李健茹;丘仲柳;刘光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综合医院心内科会诊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综合医院参与心内科会诊的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2014年3月黔西县中心医院心内科会诊的90例患者,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医师会诊病例的来源以及疾病类型.结果:接受会诊的患者中,急诊患者占总数的28%,其中以心律失常多.非急诊患者占总患者数的72%,其中普外科28例,占31%.出现频率前3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类患者都会参与到心内科活动中,综合医院的心内科医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对参与会诊患者的病情全面的了解,而且会诊医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血压和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当中所具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患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压状况将患者分成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及重度高血压组,分别为21例、19例、33例及27例;根据有无是否伴发SAP的发生状况分成SAP组与非SAP组,分别为25例和39例.对比各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的白细胞数(WBC)、收缩压(SBP)以及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不同血压组别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非SAP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血压组患者相比较,重度高血压患者出现SAP的概率与风险相对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高血压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出现SAP的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陈显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呼吸衰竭58例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和普通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116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8例,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组显效率为82.8%,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率为77.6%,总有效率为82.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血气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前与护理后血气分析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应用中的血气指标较对照组好,且临床效果佳,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莫丽兰;李玉虎;李巧素;胡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孟鲁司特与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对患有哮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井研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的患有哮喘疾病的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普米克气雾剂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孟鲁司特与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惠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哮喘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喘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1%,而对照组为72.8%(P<0.05);哮喘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孟鲁司特与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对患有哮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雷镇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低温和寒颤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低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实行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温和寒颤的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寒颤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行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加强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温和寒颤的情况.

    作者:苏艳秀;文艺燕;郑晓薇;邓丽芳;邱博;余娥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路径结合心理干预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目的:对临产妇实行精细护理的同时加用心理干预,以提高自然分泌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解放军254医院收治的的220例产妇,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其中110例患者选择了常规的分娩前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患者在传统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自然分泌率和产后婴儿状况、及产妇产后的心理情绪状况等.结果:实验组产妇由于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自然分娩率较高,产妇产后心态健康,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措施联合心理干预可增加自然分娩率,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作者:王丽艳;王新新;于晓琴;乔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医院接受治疗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病的4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