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野生菌中毒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

刘美玲

关键词:野生菌中毒, 临床特征, 死亡率
摘要:目的:对野生菌中毒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野生菌中毒患者80例,然后对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野生菌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有肠胃炎型、溶血型、肝损害以及神经精神型的中毒症状,经过具体的治疗以后,有74例治愈出院,有6例患者因为食用有毒野生菌太多或就诊时间较长,抢救无效终死亡,终的治愈率为92.50%,死亡率为7.50%.结论:野生菌中毒后一般表现出肠胃炎型、溶血型、肝损害以及神经精神型的中毒症状,及时进行清理残留毒物、导泻、排泄有毒物质以及药物治疗等重要措施,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这对于提高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在我院就诊的128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期间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精神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ND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62%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9% (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优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稽留流产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予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常规组施以苯甲雌二醇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行清宫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手术基本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镇痛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基本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48.33%明显低于常规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局部中药洗浴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

    目的:观察局部中药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9月-2013年9月确诊85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43例中药坐浴后应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好转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查阴性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阴性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中药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卢景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血液透析合并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护理预防与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合并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护理预防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本组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概率以及发生心血管病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水钠潴留、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凡率.

    作者:张伟玲;何秋月;欧昌汉;何俊龙;梁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转复率为87.5%,见效时间为(1.23±2.54)h;对照组心律转复率为62.5%,见效时间为(4.76±3.81)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凌静;许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率高,效果良好.

    作者:杨维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62例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不大,但观察组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关节疼痛、功能、畸形、活动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6.5%)低于对照组(28.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任许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4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15例病例,在肩关节镜下,用锚钉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复查X线片,评估肩锁关节复位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评估肩锁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8.6个月(3~16个月).1例术后2个月肩关节僵硬,上举、外展受限.2例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肩锁关节疼痛,上举肩关节时明显.1例喙锁韧带钙化.优6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3.3%.结论: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严格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按照先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再考虑手术治疗,而且需注意手术的具体操作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陈继铭;钟环;吴少科;陈海聪;冯柏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穴位按摩加香腹膏敷贴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加香腹膏敷贴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及香腹膏敷贴治疗,分析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较对照组要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3%,并发症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加香腹膏敷贴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28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分为低危组(64例)和中危组(64例).将低危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Ⅰ组,32例)和阿司匹林组(Ⅱ组,32例).将中危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ⅡⅢ组,32例)和华法林组(Ⅳ组,32例).评价4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病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心功能以非瓣膜性房颤(NYHA)Ⅰ级为主,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心功能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药物副作用及出血时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栓栓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脑卒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和血栓栓塞发生率均高于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预防低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可减少中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作者:许军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急救治疗

    目的:分析常规急救治疗和系统强化急救治疗对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1月4年间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伴休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系统强化急救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系统强化急救治疗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陈刚;李江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NPC)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接受常规核磁共振(MR)检测及DWI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结果及鼻咽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正常淋巴结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观察组肿块型35例、黏膜型7例,轴位黏膜厚为1.3cm且图像清晰度差于肿块型.观察组转移淋巴结共75枚,包括颈部淋巴结64枚、咽旁淋巴结11枚.转移增大淋巴结DWI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常规MR检出38例,占90.48%,DWI检出率偏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18,P>0.05),对照组30例共检出39枚淋巴结,均正常;鼻咽癌原发灶ADC值为(0.764±0.142),转移淋巴结为(0.846±0.134),正常淋巴结为(1.067±0.183),原发灶ADC与转移淋巴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者与正常淋巴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准确鉴别鼻咽癌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优于常规MR检测.

    作者:周新韩;徐致锋;高明勇;梁雪梅;吴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社区干预护理对孕产妇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护理孕产妇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孕产妇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第1周、第4周以及第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的HAMD减分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碧泓;徐敏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白细胞计数联合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血白细胞计数(WBC)与CR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CRP>10 mg/L 25例,WBC>12×109/L为28例,CRP、WBC同时升高8例(6.78%);CRP正常,白细胞升高20例(16.95%);CRP升高,白细胞正常17例(14.41%);CRP、WBC均正常73例(61.86%).CRP水平、WBC分别为(9.82±11.60)mg/L,(10.0±3.38)×109/L.统计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与CRP高度相关(P<0.01).结论:儿童在未明确病原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CRP联合WBC操作简便易行,对于指导早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作者:杨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脑梗死模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3例,通过头颅影像学及颅内外血管评估,分析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在123例入组病例中,与单纯颅内或颅外脑血管狭窄者相比,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共存者中深穿支+皮层支,深穿支+皮层支+分水岭脑梗死多见(P<0.05),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脑梗死亦较多见(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动脉-动脉栓子形成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并存者发生脑梗死可能的机制.

    作者:李雯;庄伟端;杨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F、GP及DC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PF)、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及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C)3种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68例Ⅱ-IVA期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分为3组,PF组16例,GP组30例,DC组22例.每组采用不同的诱导化疗的方法化疗2~3程后予根治性放疗.结果:3组诱导化疗结束后及放疗后3月鼻咽及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PF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较其它两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GP及DC这3种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耐受且近期疗效相当,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王羽;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芬太尼联合曲马多在腰椎间盘切吸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腰椎间盘切吸手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间在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行腰椎间盘切吸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芬太尼组:芬太尼0.05 mg;复合组:芬太尼0.05 mg+曲马多10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在局麻开始前20 min开始注射.两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结果:T2~T5时点复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低于芬太尼组(P<0.05);复合组中芬太尼的追加剂量少于芬太尼组(P<0.05);T6时点两组的MAP、HR及VAS无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曲马多应用于腰椎间盘切吸术中镇痛的效果较好,并可减少术中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1年、2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

    作者:欧阳石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使用超声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病变的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的滑膜、髌上囊液体及软骨内外髁软骨厚度进行比较分析,观测两组的膝关节病变情况以及关节处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髌上囊液体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滑膜厚度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对RA患者进行膝关节软组织监测,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且具有简单直观、重复性好等特点.

    作者:罗卓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匀称型和非匀称型宫内发育迟缓儿体重及相关激素水平检测

    目的:分析宫内发育迟缓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体重、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及瘦素(Leptin)的变化特点.方法:以我院2007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65例足月小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匀称型30例(匀称组),非匀称型35例(非匀称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体重、GH、IGF-1及Leptin水平.结果:出生时,匀称组患儿出生时体重、GH水平明显低于非匀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GF-1、Lep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匀称组患儿出生6个月时体重、GH、IGF-1及Leptin水平均明显低于非匀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出生时体重与各激素无相关性,出生6个月时匀称组患儿体重与GH、IGF-1及Leptin呈正相关(P<0.05),而非匀称组体重与各激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6个月匀称型患儿GH、IGF-1及Leptin、体重增强明显比非匀称型低,且体重与激素相关,但非匀称型则无相关性.

    作者:梁斐;黎惠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