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欧阳石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胃溃疡, 中医辨证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1年、2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微创治疗慢性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运用关节镜微创治疗慢性巨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18例.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和X线、超声影像学检查评估,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4个月(12 ~ 36个月),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平均VAS疼痛评分术前(7.7±1.1)分、术后半年(2.2±1.3)分、术后一年(1.1±1.1)分.平均Constant评分术前(40.8±5.9)分、术后半年(83.8±6.5)分、术后一年(90.1±4.5)分.两组数据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及超声显示3例钙化灶有少量残留,但症状基本消失,无需行二次手术.结论关节镜微创清除巨大的慢性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皓;邹霞;许晓华;陆伟;朱伟民;欧阳侃;柳海峰;彭亮权;冯文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团体沙盘游戏在减轻护士压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减轻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临床一线的在职护士89名,对其实施团体沙盘游戏6次,应用中文版3.0护士压力量表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团体沙盘游戏后对护士情绪衰竭及去人格化评分降低,个人成就感评分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倦怠程度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释放护士的压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疗关系..

    作者:李淑芳;黎红萍;陈秀霞;邓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两年后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及两年后复查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

    作者:张义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前列地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前列地尔对改善MHD患者PAH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MHD患者120例,采用超声心电图进行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左室舒张末压测定,将SPAP>35 mmHg且左室舒张末压<15 mmHg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降压、纠正贫血和酸中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透析后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2个月后比较两组间肺动脉收缩压(SPA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50例MHD合并PAH患者中,左室舒张末压<15 mm Hg者为36例,治疗前两组的SPAP、BNP、ET-1、hs-CR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治疗组的SPAP、BNP、ET-1、hs-CRP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肺动脉压,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低血浆ET-1与hs-CRP即改善肺血管收缩和炎症相关.

    作者:钟馨;李朝晖;陈瑞娟;邓春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安置DDD起搏器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安置DDD起搏器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33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康复护理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恢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康复护理组24例(35.82%)射血分数(EF)明显改善,20例(29.85%)可生活自理.而对照组分别为14例(21.21%)和12例(1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的焦虑程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置DDD起搏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恢复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秀英;刘群;雷迺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取CD4、CD8、IL17、Ki67四种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的不同抗原,分别作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在食管癌连续切片上采用微波抗原修复与高压抗原修复两组方案,分析两组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方法,CD4抗体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微波修复的45.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IL17及Ki67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不脱片的条件下,采取高压抗原修复方案,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定位清晰,背景着色浅,非特异性着色弱.但在两种修复方法阳性率对比无差异的条件下,建议尽可能选择相对柔和的微波修复方法.

    作者:何丹;王杜娟;曾丽华;孔桂兴;黄彬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营养状况、炎症因子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之间的关系

    目的 分析营养状况、炎症因子和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血清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同龄的2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对照组为同龄健康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以及实际体质量占据标准体质量的百分比等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脂联素和各项营养参数等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脂联素、标准体重(%IBW)、上臂肌肉周长(MAMC)呈现着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但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却显著增高(P< 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IBW以及TSF呈正相关的关系,和TNF-α的水平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但是和MAMC、CHI以及Alb和Palb无相关性(P>0.05);除此之外,使用MNI评估的方式对于大多数进行测试的人员的营养状况来说,对照组中无人存在着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但是观察组中有20例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在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较低,脂联素有效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系统性炎症以及相关的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许衍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监测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特征,旨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26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选取同期20例ABO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BO主侧不合、ABO次侧不合与主次侧均不合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型及免疫球蛋白M (IgM)抗体效价差异.结果:患者原有的IgM抗体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且与供者血型越接近时患者原有的血型抗体效价越低.针对供者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 (IgG)型ABO血型抗体出现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严重性与抗体效价高低正相关.对照组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较主侧血型不合与次侧血型不合患者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检测,能够为其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作者:陈勇高;周越勤;吴少梅;马庆宗;杨志钊;陈信;周巨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围生期护理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围生期护理,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6名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孕妇为研究对象,重点监测孕妇产前的凝血功能以及存活胎儿的宫内情况,并对孕妇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密切关注孕妇的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预防产后大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工作,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加强对症治疗.结果:所有产妇及存活儿中无死亡病例,其中在治疗的过程中有3例孕妇由于出现产科指征从而导致未满足月时终止妊娠.结论:通过对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孕妇进行优质的围生期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死亡风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梅;裴美娥;李子冬;郭秋燕;谢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社区干预护理对孕产妇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护理孕产妇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孕产妇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第1周、第4周以及第6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的HAMD减分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碧泓;徐敏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冰敷患肢和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的消肿时间、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术后3d,观察组轻度疼痛22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2例;对照组轻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29例,重度疼痛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消肿时间为(5.27±1.3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消肿时间为(7.02±2.1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效果显著,促进消肿止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达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病变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使用超声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病变的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高频超声对两组的滑膜、髌上囊液体及软骨内外髁软骨厚度进行比较分析,观测两组的膝关节病变情况以及关节处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髌上囊液体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滑膜厚度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对RA患者进行膝关节软组织监测,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且具有简单直观、重复性好等特点.

    作者:罗卓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祛瘀消痛贴膏联合美施康定对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祛瘀消痛贴膏联合美施康定对癌性疼痛患者的缓解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20名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实验组给予祛瘀消痛贴膏联合美施康定治疗,对照组仅用美施康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疼痛有效率均为9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JP<0.05).结论:祛瘀消痛贴膏联合美施康定对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庞华春;梁永祥;傅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球囊扩张宫颈用于产科病人引产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应用在产科患者中的引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产科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缩宫素和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引产效果,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72.5%)高于对照组(51.3%);剖宫产率(21.3%)低于对照组(36.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6.3%)(P<0.05);患者引产至分娩时间短,宫颈评分、新生儿Apger评分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患者应用宫颈扩张球囊具有良好的引产效果,能够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母婴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凤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病房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年-2014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5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对所有出生在28 d内的新生儿进行监测,探析其aEEG振幅电压、睡眠-觉醒周期、背景波图形的变化情况,并把监测的结果详细记录.结果:(1)振幅电压:在1~3d,足月顺利出生的新生儿低及高振幅平均值均属于正常的范围;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加,aEEG的低及高振幅趋于正常.(2)睡眠-觉醒周期:90例新生儿当中,有86例在出生后的3d之内均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的平均日龄为(1.9±0.4)d,随着胎龄增加,睡眠觉醒周期经历了从无-不成熟-成熟的发展规律.(3)背景波形变化:在45例足月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当中,有44例新生儿aEEG背景出现波形连续性的变化.结论:使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进行监测,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洁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切口Ⅰ期约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加速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万清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舍曲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左心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左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及心理治疗,实验组加用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脑钠肽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抑郁评分,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邵丽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接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药物,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好转率(95.0%)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指标转变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临床不良反应总率(5.0%)小于对照组(22.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期间使用胺碘酮药物,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提高好转率.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综合治慢性胃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72例患者为病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提高治愈效果.

    作者:罗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预防感染的穿刺方法.方法:对142例脑室外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流时间7d以内感染率6.0%,置管大于7d感染率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弧形皮瓣发际外隧道穿刺法较直切口无隧道及直切口旁隧道穿刺法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培养出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结论:小弧形皮瓣发际外隧道穿刺法及短时间引流能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门东海;梁远生;谈山峰;刘焕强;李文生;林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