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Y臀大肌筋膜皮瓣联合VSD治疗骶尾部Ⅳ度褥疮的临床体会

梁贵山;杜家彬;夏大添;谭万清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褥疮, 臀大肌皮瓣
摘要:目的:探讨V-Y臀大肌筋膜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骶尾部Ⅳ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骶尾部Ⅳ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在术前均对创面换药、清创,均行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而观察组在行创面清创后先持续负压吸引,待感染基本控制,少许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疗效优良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生素使用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6例在VSD处理创面1~2次后,10 ~ 18 d内感染得到控制,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全部皮瓣一期成活,创面覆盖良好,平均治疗时间34 d.结论:VSD联合V-Y臀大肌筋膜皮瓣治疗Ⅳ骶尾部褥疮有效可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bFGF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20例为研究组,选同期20例行肾肿瘤切除患者的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bFGF检测,比较IgA肾病患者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肾组织内bFGF的表达结果.结果:研究组肾间质肾小管bFGF阳性面积比值为(0.28±0.12),对照组肾间质肾小管bFGF阳性面积比值为(0.05±0.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关系密切,对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判断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

    作者:陈载鑫;陈彩婷;罗红英;谢岭平;付文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率高,效果良好.

    作者:杨维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两年后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及两年后复查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口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探诊出血情况、牙周袋探诊实际深度、前牙覆牙合情况、前牙覆盖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情况.

    作者:张义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清湿热祛瘀浊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清湿热祛瘀浊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精道排毒丸清湿热祛瘀浊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前列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水平以及NIH-CPSI总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施精道排毒丸清湿热祛瘀浊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排尿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梁洪江;陈力舟;高三德;吴维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瘫患儿家庭需求现状的调查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脑瘫患者家庭需求满足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家庭需求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的50例,6个月以内确诊的2~12岁脑瘫的患儿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家庭需求上脑瘫患儿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年龄在家庭的专业需求、经济需求、服务需求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脑瘫患儿出生排序在家庭的信息需求和专业需求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经济需求、服务需求和精神需求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家庭对信息的需求、专业需求和精神需求程度高,同时,脑瘫患儿的年龄、出生排序、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家庭需求的程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SV、EF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血浆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中,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中,仅给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27例患者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NTpro-BN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与生脉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评价5种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5种抗菌药物在细菌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15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1、2、3、4组,每组各30例.并分别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5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药物经济学效果.结果:5种药物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治疗药物的总成本比较,头孢呋辛钠显著优于其他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1、2、3、4组之间总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细菌性肺炎的治疗中,头孢呋辛钠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佳..

    作者:曾旺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108例,其中合并Wagstaffe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进行外踝前方进行骨折复位并固定,分析患者Wagstaffe骨折解剖情况,采用螺钉和丝线进行修补治疗,观察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均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X线检查显示患者踝部骨折愈合完好,同时无创伤性关节炎并发,其关节功能评分在82 ~ 98分,其优良率为87.5%.结论:Wagstaffe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易被忽略,在旋后-外旋类踝关节骨折中多见,对其进行准确复位和固定能够稳固其恢复胫腓骨的对位和稳定性.

    作者:苏应军;胡力;童新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2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通阳扶正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通阳扶正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阳扶正汤,观察两组疾病肿瘤治疗控制率及有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肿瘤治疗控制率为7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疾病(PFS)为(150.00±3.56)d,对照组(111.00±2.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通阳扶正汤治疗EGFR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可,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玉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RVC和PCV模式在小儿腹腔镜术中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控制呼吸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PRVC和PCV,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PRVC组,患儿采用压力调控节容积制通气,Ⅱ组为PCV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观察两种模式机械通气时的吸气峰压(PIP),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PRVC模式较PVC模式吸气峰压(PIP)在气腹前、手术中、放气后相比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模式结合了定压和定容模式的优点,降低了PIP过高导致气压伤的风险,减少术中人工调整的次数,根据患儿气道压力的改变及时调整,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病人的呼吸控制.

    作者:郑光军;杨俊华;张少卿;李永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由某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40只雄性小鼠,将其随机分成Sham组(假手术组)、CLP组(盲肠结扎穿孔组)、UTIip组(术后0.5 h腹腔内给药10万U/kgUTI)、UTIiv组(术后0.5 h尾静脉给药10万U/kgUTI),于CLP术后予以取材,对脾脏、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UTIip组、UTIiv组、CLP组的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程度均较Sham组高,UTIiv组、UTIip组均较CL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UTI治疗可诱导脾脏、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下降.结论:尾静脉或腹腔予以UTI可促使脓毒症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下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浩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脑梗死模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3例,通过头颅影像学及颅内外血管评估,分析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在123例入组病例中,与单纯颅内或颅外脑血管狭窄者相比,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共存者中深穿支+皮层支,深穿支+皮层支+分水岭脑梗死多见(P<0.05),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脑梗死亦较多见(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动脉-动脉栓子形成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并存者发生脑梗死可能的机制.

    作者:李雯;庄伟端;杨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病房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中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年-2014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5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对所有出生在28 d内的新生儿进行监测,探析其aEEG振幅电压、睡眠-觉醒周期、背景波图形的变化情况,并把监测的结果详细记录.结果:(1)振幅电压:在1~3d,足月顺利出生的新生儿低及高振幅平均值均属于正常的范围;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加,aEEG的低及高振幅趋于正常.(2)睡眠-觉醒周期:90例新生儿当中,有86例在出生后的3d之内均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的平均日龄为(1.9±0.4)d,随着胎龄增加,睡眠觉醒周期经历了从无-不成熟-成熟的发展规律.(3)背景波形变化:在45例足月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当中,有44例新生儿aEEG背景出现波形连续性的变化.结论:使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进行监测,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洁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稽留流产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予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常规组施以苯甲雌二醇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行清宫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手术基本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镇痛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基本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48.33%明显低于常规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椎体骨折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再骨折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再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将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2例椎体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均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年Oswestry伤残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而观察组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骨密度值均显著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骨折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躯体功能、缓解疼痛症状,降低其再骨折发生风险,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德礼;肖立军;崔文飞;梁和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个体的人性化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细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与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莫沙比利联合香砂六君子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的第1周、第2周以及第4周的症状积分中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之后的第1周、第2周以及第4周的症状积分中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症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症状积分中值,减少复发率,提升治疗有效率.

    作者:余江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4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15例病例,在肩关节镜下,用锚钉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复查X线片,评估肩锁关节复位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评估肩锁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8.6个月(3~16个月).1例术后2个月肩关节僵硬,上举、外展受限.2例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肩锁关节疼痛,上举肩关节时明显.1例喙锁韧带钙化.优6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3.3%.结论:关节镜下锚钉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严格掌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按照先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再考虑手术治疗,而且需注意手术的具体操作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陈继铭;钟环;吴少科;陈海聪;冯柏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白细胞计数联合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血白细胞计数(WBC)与CR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中CRP>10 mg/L 25例,WBC>12×109/L为28例,CRP、WBC同时升高8例(6.78%);CRP正常,白细胞升高20例(16.95%);CRP升高,白细胞正常17例(14.41%);CRP、WBC均正常73例(61.86%).CRP水平、WBC分别为(9.82±11.60)mg/L,(10.0±3.38)×109/L.统计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与CRP高度相关(P<0.01).结论:儿童在未明确病原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CRP联合WBC操作简便易行,对于指导早期是否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作者:杨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