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不良反应的影响

刘秀红

关键词:护理干预, 甲状腺手术,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取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后的出血情况、血压、心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疼痛平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术后出血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在我院就诊的128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期间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精神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NDF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62%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9% (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优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NPC)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接受常规核磁共振(MR)检测及DWI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结果及鼻咽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正常淋巴结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观察组肿块型35例、黏膜型7例,轴位黏膜厚为1.3cm且图像清晰度差于肿块型.观察组转移淋巴结共75枚,包括颈部淋巴结64枚、咽旁淋巴结11枚.转移增大淋巴结DWI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常规MR检出38例,占90.48%,DWI检出率偏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18,P>0.05),对照组30例共检出39枚淋巴结,均正常;鼻咽癌原发灶ADC值为(0.764±0.142),转移淋巴结为(0.846±0.134),正常淋巴结为(1.067±0.183),原发灶ADC与转移淋巴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者与正常淋巴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准确鉴别鼻咽癌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优于常规MR检测.

    作者:周新韩;徐致锋;高明勇;梁雪梅;吴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SV、EF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血浆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中,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中,仅给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27例患者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NTpro-BN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与生脉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母乳喂养护理在妇幼保健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护理在妇幼保健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联合母乳喂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护理在妇幼保健中效果显著.

    作者:莫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围生期护理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围生期护理,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6名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孕妇为研究对象,重点监测孕妇产前的凝血功能以及存活胎儿的宫内情况,并对孕妇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密切关注孕妇的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预防产后大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工作,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加强对症治疗.结果:所有产妇及存活儿中无死亡病例,其中在治疗的过程中有3例孕妇由于出现产科指征从而导致未满足月时终止妊娠.结论:通过对双胎妊娠晚期1胎胎死宫内的孕妇进行优质的围生期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死亡风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梅;裴美娥;李子冬;郭秋燕;谢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个体的人性化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体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细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稽留流产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予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常规组施以苯甲雌二醇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行清宫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手术基本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镇痛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基本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48.33%明显低于常规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RVC和PCV模式在小儿腹腔镜术中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控制呼吸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PRVC和PCV,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PRVC组,患儿采用压力调控节容积制通气,Ⅱ组为PCV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观察两种模式机械通气时的吸气峰压(PIP),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PRVC模式较PVC模式吸气峰压(PIP)在气腹前、手术中、放气后相比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模式结合了定压和定容模式的优点,降低了PIP过高导致气压伤的风险,减少术中人工调整的次数,根据患儿气道压力的改变及时调整,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病人的呼吸控制.

    作者:郑光军;杨俊华;张少卿;李永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F、GP及DC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PF)、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及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C)3种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68例Ⅱ-IVA期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分为3组,PF组16例,GP组30例,DC组22例.每组采用不同的诱导化疗的方法化疗2~3程后予根治性放疗.结果:3组诱导化疗结束后及放疗后3月鼻咽及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PF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较其它两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GP及DC这3种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耐受且近期疗效相当,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作者:王羽;陈国健;程霞;李坊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局部中药洗浴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

    目的:观察局部中药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9月-2013年9月确诊85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43例中药坐浴后应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好转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查阴性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阴性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中药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卢景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血液透析合并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护理预防与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合并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护理预防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本组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概率以及发生心血管病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水钠潴留、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凡率.

    作者:张伟玲;何秋月;欧昌汉;何俊龙;梁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新生儿换血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行换血疗法治疗的高危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的胆红素变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高危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病例临床资料33例.按照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分为3组:0~24h组、24~ 48 h组、48 b以上组,分析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对换血过程中胆红素、血常规、生化指标变化等的影响.结果:出生后24 h内出现病理性黄疸14例,24~48 h出现病理性黄疸11例,48 h后出现黄疸的8例.但3组中,24~48 h组换血总胆红素血症下降快;出生后24h组的白细胞高于其他两组;黄疸出现时间对凝血功能无影响,所有换血的不良反应在出院前都可以纠正.结论:24~48 h出现病理性黄疸者换血后胆红素降低明显.

    作者:曾立军;邵巧仪;高平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采用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76例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急诊介入组(112例)和择期介入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d后急诊介入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低于择期组,且两组患者的术后hs-CRP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90 min内急诊介入组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择期介入组(P<0.05).术后1周、6个月急诊介入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值明显低于择期介入组(P<0.05).急诊介入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复发心肌梗死、6个月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择期介入组(P<0.05).结论:对于时间窗内的STEMI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严宪才;侯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62例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不大,但观察组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关节疼痛、功能、畸形、活动上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6.5%)低于对照组(28.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任许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舍曲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左心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左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及心理治疗,实验组加用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脑钠肽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抑郁评分,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邵丽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方法: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部位以及溃疡的直径,对消化道症状及不良反应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胃溃疡以及复合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溃疡直径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方面,实验组多出现腹胀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对照组易出现腹痛反酸及嗳气等情况.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溃疡率较高,应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引起重视,进行有效的胃镜检查,及早诊断出患者的溃疡情况并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赖日辉;刘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监测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特征,旨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26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选取同期20例ABO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BO主侧不合、ABO次侧不合与主次侧均不合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型及免疫球蛋白M (IgM)抗体效价差异.结果:患者原有的IgM抗体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且与供者血型越接近时患者原有的血型抗体效价越低.针对供者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 (IgG)型ABO血型抗体出现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严重性与抗体效价高低正相关.对照组患者造血系统重建时间较主侧血型不合与次侧血型不合患者与实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ABO血型抗体的检测,能够为其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

    作者:陈勇高;周越勤;吴少梅;马庆宗;杨志钊;陈信;周巨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综合治慢性胃炎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72例患者为病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提高治愈效果.

    作者:罗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使用的药品进行分析,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药品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药品安全管理评分、质量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医院药品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实施改进措施,加强药品管理,能够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和质量.

    作者:蔡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27例临床分析和随访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新生儿GBS败血症共27例,早发型19例,晚发型8例,早发型病例出生后24 h内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晚发型病例多伴神经系统症状,合并化脓性脑膜炎.GBS败血症患儿白细胞、CRP等感染指标阳性率高,合并脑膜炎病例脑脊液检查结果较典型.27例GBS阳性标本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均敏感.27例病例中出现2例死亡,随访的5例化脑病例,3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易合并脑膜炎,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上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注重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

    作者:李恺;张永;杜岚岚;王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