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及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项评分情况、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1周HAMD-17评分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与采用帕罗西汀相对比,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龄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更佳,见效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单纯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憋与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上,给予婴幼儿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短时间内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析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心电信号行持续24 h记录,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该心电数据分析,制作24 h心电散点图.以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搏这5个诊断结果分为5组,把4组心律失常结果和心电散点图检测的结果比较,得出各组B线斜率与两者的符合率,从而展开分析.结果:室上性期前收缩组和室性期前收缩组、心房颤动组及差异传导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房颤动组和差异传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应用,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作者:王美如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早期的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应用于药品拆零调配工作中.结果: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拆零后药品滞销,导致部分药品报损、药品拆零调配操作缺乏规范性等,基于上述问题我院制定药房药品拆零调配操作规范、强化拆零药品的包装管理,不断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实施上述对策后,本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工作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分析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对策解决问题,是提高药房工作质量,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姚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主要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3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54%,通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在临床中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这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在治疗中各有各的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佳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病的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脑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早产无脑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早产儿脑病患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经头颅MR检查,对照组36例早产儿结果正常,观察组36例患儿中,单纯的早产儿脑病患儿占91.7%,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儿占8.33%.早产儿脑病发病以非囊性为主占77.8%,囊性病例占13.9%,脑室周围白质存在损伤患儿占41.7%,脑叶白质发生病变患儿占58.3%.导致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助产、用氧时间、多胎之大、体重、真菌败血症,与早产正常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实施MR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病因,找出危险因素,便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作者:蒋凌燕;张林;刘建双;石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子宫切除重量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腹腔镜和阴式手术的共同特点.
作者:范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出院标准后回家康复,同时遵医嘱定期复诊,向对照组患者提供基本医疗咨询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随访2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肌肉失用性萎缩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7.3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肌肉实用性萎缩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仁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急性胃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急性胃炎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观察组患者对急性胃炎疾病知晓率96.77%优于对照组70.97%,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胃炎患者护理时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朱海英;沈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鼻内镜术后病人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1:1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友文;杨虹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接受口腔检查的220例儿童为研究资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保健,观察组给予口腔综合保健,对两组儿童的正确刷牙情况、刷牙次数、掌握保健知识情况及龋齿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方法正确率为91.82%,优于对照组的73.64%(P<0.05);观察组儿童的刷牙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度为98.18%,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3.64%,优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可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并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作者:张华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较对照组的75.0%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当归和维生素B12混合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刁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疼痛消失天数、体温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比单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林煜;郑吉仁;吴赟;柳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本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临床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等.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86.67%高,复发率3.33%为则明显比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均表现正常.结论:相比于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来看,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梁厚策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长期卧床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卧床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治疗期间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汤光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160例初产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其分组,主要分为A、B、C、D4组,每组各40例,4组分别给予0.075%、0.1%、0.125%以及0.1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mL舒芬太尼镇痛,观察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结果:A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中B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能够发挥出更好地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症中医辨证分析及乌灵胶囊治疗临床研究.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治疗焦虑抑郁症的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焦虑抑郁症患者应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
作者:李开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例SSS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其诊断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在11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得到确诊的患者为10例(90.91%),有1例漏诊.漏诊患者经过脑血管造影之后再次对其进行超声复查得到确诊.完全型、部分型SSS分别为8例(72.73%)、3例(27.27%),无隐匿型患者.导致SSS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大动脉炎.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SSS进行诊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郭勤生;陈加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杨德兵;黄纯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7%;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急救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郑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