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胜
目的:探讨纳米银痔疮净在多切口复杂性肛瘘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80例行多切口复杂性肛瘘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在循环管道注射纳米银痔疮净,对照组填充甲硝唑纱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肛门不适和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多切口复杂性肛瘘术后使用纳米银痔疮净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创面的恢复.
作者:莫谋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宫腔内放置球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抽选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人工流产术,按照大出血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个组别,每组23例.其中一组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疗法,另一组采用宫腔内置入球囊疗法.观察患者的止血效果,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观察组在腹痛、发热、感染上出现1例(4.3%),对照组出现7例(3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容易引发大出血,宫腔内放置球囊进行压迫止血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谢育娣;汪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术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术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人的术中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剑云;伍梅珍;刘永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利加隆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122例伴有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的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给予利加隆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均未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HBV-DNA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联合利加隆的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和肝功能指标(谷氨转氨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上升明显,分别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6个月时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加隆联合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但两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传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部在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范畴当中,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判定与对比.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2.50%(37/40),对照组为70.00%(2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遵循中西医治疗思路,将骶管注射与中药内服方案相结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昱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初探帕金森患者脑脊液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通过阐述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该疾病的病情进行分析,引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式,并聚焦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通常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大多都是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病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通常发展到晚期的患者才开始接受治疗时,病情已经发展的很严重,目前现有的医疗设备也很难在对病情进行改善,患者通常都会比较明显的运动和神经障碍.结论:帕金森患者脑脊液诊断生物标志物对帕金森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张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进行机械通气时间在48 h以上的160例急诊危重患者临床资料,以其是否出现肺炎进行分组,出现肺炎的患者为VAP组,68例,未出现肺炎为VAP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多元回归性逻辑学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逻辑学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原发性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使用制酸剂以及APACHEII评分为VAP发病的单独危险因素.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有较高的肺炎发病率,且能够影响其发病的因素有较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杨秋波;黎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10月住院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住院时间,将3月-6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0月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床位分配,观察组患者采用ICU护理管理中的分级护理与标识管理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并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质量较高.
作者:杨中气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妊糖化血红蛋白对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参加产检的孕妇316例,对所有检测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达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孕妇156例,检测正常孕妇160例,对两组孕妇再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比较,妊娠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FPG、OGTT、HbA1c特异性、灵敏度、诊断符合率比较,HbA1c显著高于FPG、OGTT.结论:HbA1c检测法能够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且检测方便、可靠,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晓丽;张秀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类型,根据现实病案,研究诱发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39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例,视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19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疾病指标数据,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病前6h内,12例出现动脉压力波形异常、多有病变血管血流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0级、多支血管病变等表现,对照组19例患者表现正常,诱发合并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有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心脑血管病史等.结论: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之内,其具体分型是根据检查指标数据显示来确定的,可以通过预防对策降低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吴建军;朱本发;王伟;徐曼;杨旭;冯地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NICU收治的患儿1013例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合并感染的惠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相关资料,并以未合并感染的新生儿为对照,对造成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1013例NICU的新生儿中,发生感染的患儿有98例,感染发生率为9.67%.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终确定胎龄小、日龄小、合并侵入性操作、非母乳喂养、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等都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NICU的患儿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多,要从影响因素入手,严格执行规范医疗程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苏绍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在精神科住院病人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在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使用工娱治疗方法,使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变化,评定工娱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NOSIE各项组成内容的分值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分值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娱治疗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王永梅;周外利;阳孝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健肝灵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健肝灵和健肝灵,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进行检测,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进行检测.治疗前各项指标检测1次,治疗后也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和Ⅳ-C、HBV-DNA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健肝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好于单用健肝灵的治疗效果,且各项指标改善均很明显.
作者:徐成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炎性混合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炎性混合痔急性发作患者70例,采取自身对照,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d后各肛门症状评分.结果:治疗7d后,肛门疼痛、水肿、瘙痒及便血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1%.结论:地奥司明能有效治疗炎性混合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
作者:蔡浩武;王红旭;陈志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中医调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COPD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支持、营养、祛痰、气管扩张、抗炎、氧疗等基本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慢阻肺汤治疗,并予以中医调理,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中医疗法和调理,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作者:李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1 病例简介病人男,54岁.因肛周菜花样增生物缓慢增生10年,加重半年于2013年6月10日入院.10年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肛缘疣状增生物,多年来相继到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及肛肠科就诊,分别予局部激光、冷冻及电凝等方法切除皮损,期间2次的活检结果均提示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但术后数月均复发,且增生物面积逐渐增大.近半年来,肿物进行性增大,伴低热、肛周胀痛、大便困难,体重无明显减轻,有精神抑郁、纳差和睡眠欠佳症状.
作者:颜景颖;任东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佳管理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ICU大便失禁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一件式造口袋贴肛门引流大便;对照组30例,采用联合应用造口粉和皮肤保护膜,观察两组病人肛周皮炎治疗效果、医疗费用、护理时数.结果:两组病人肛周皮炎治疗效果、医疗费用、护理时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大便失禁病人,应用一件式造口袋贴肛优于联合应用造口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的方法,能有效收集大便粪水,预防皮肤损伤,促进愈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倪春燕;田俊;刘燕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时辰化疗对疾病治疗效果及护理佳方法.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采用随机分组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时间化疗,于每天早上九点进行化疗;被据药物浓度的峰值时间,对观察组制定时辰化疗时间,然后根据制定出来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化疗,观察并且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及病患的身体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程度、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时辰化疗可有效减少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程度,提高疗效,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伍燕萍;李馨;陈间英;江文波;吴凤坚;陆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胃病的日常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情况.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病进行积极的日常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各症状恢复明显.
作者:沈娟;陶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需求,为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8名60岁及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确诊后1周内通过电话或面访进行一对一的调查.结果:28/98(28.57%)的老年骨折疏松患者知晓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影响因素中钙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和年龄较大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6.94%、92.86%和83.67%;仅有63.27%的患者认为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定期检测骨密度;患者对日常生活护理、钙的食物来源和骨质疏松的危害的知识需求分别为97.96%、97.96%和96.94%;98.98%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获得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
作者:翟逸如;刘飞交;盘小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