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模式在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

陈春兰

关键词: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 膀胱术后肠梗阻, 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模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护理模式对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患者使用PDCA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有椎间盘突出症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推拿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6例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于急性发作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和意义较高.

    作者:王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前眼位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眼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2例(120眼)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眼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手术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21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眼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缩短手术治疗时间.

    作者:肖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疗法,为期3个月.评价肢体运动恢复情况以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为指标;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为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FI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相比单纯康复训练,疗效更显著.

    作者:单保敏;卜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实时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实时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自愿实施无痛人流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醇,观察组给予患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联合B超引导操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过度损伤、绒毛残留、子宫穿孔、漏吸等并发症.结论:实时B超引导下实施无痛人流术,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罗晓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胰蛋白酶)诱导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模型,以跨膜电阻(TEER)和荧光黄透过率为指标,评价其屏障通透性.分别给予含痛泻要方原方、痛泻要方无防风方、防风的血清研究药物对Caco-2细胞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痛泻要方和防风均显著升高Caco-2细胞屏障的TEER值,降低细胞屏障荧光黄透过率(P<0.05),痛泻要方无防风方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痛泻要方及防风对肠上皮Caco-2细胞屏障起保护作用.

    作者:谭许朋;韩宗余;温亚;刘德明;胡旭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93.02%,死亡3例,占6.98%.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薇乔网肝包裹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胡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为今后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0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季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DCA模式在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质量管理循环体系(PDCA)护理模式对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回肠新膀胱术后肠梗阻患者使用PDCA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或尿路X线平片检查均难以确诊,进而行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确诊,其中37例患者为尿路结石,3例患者为输尿管占位病变,2例患者为阑尾炎;且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结石大小、形态及位置.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一种高效、可靠、便捷的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现场流行病学在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意义

    从当前我国开展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的具体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我国的AIDS治疗及预防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尚未建立控制AIDS扩散的有效防控机制.为了改变这一情况,笔者从创建疾病报告、建立监督站点、开展疾病调研三个方面提出了运用现场流行病监控模式开展AIDS防控工作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增加疾病防控人员对AIDS控制工作的认识.

    作者:梁春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单孔与双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单孔与双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孔组和单孔组,每组65例;其中双孔组患者采用常规双孔引流术式治疗;单孔组患者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单孔组和双孔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双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孔组(P<0.05).结论:与双孔引流术相比,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可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发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早发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16例早发型(年龄低于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早发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6例普通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普通组,年龄高于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结果:①早发组与普通组在贫血方面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早发组贫血情况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附件累及、宫颈累及、与腹水细胞学检查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发组G1分化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在病理分期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宫内膜癌的产生与患者月经生育史、年龄有着较大关联,未绝经的患者分期早,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李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针刀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小针刀与透明质酸钠(SH)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临床理想治疗措施,指导临床诊治实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小针刀治疗组)和对照组(SH注射冶疗组)各7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膝关节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治愈率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与SH注射冶疗是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两者相比较而言小针刀可以极大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日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低剂量泽菲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剂量泽菲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泽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15%、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05%、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泽菲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高于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用16 mg盐酸溴已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霜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氨溴索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氨溴索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取样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氨溴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死亡率、并发症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时,采用氨溴索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曾昭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主护护理模式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南京明基医院口腔科是三级综合性医院内的一个独立科室,集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正畸科和口腔洁治美容室于一体.主护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由主护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全面照护的一种护理模式,提倡“全人”照护的护理理念是主护护理的核心,将主护护理运用到口腔科临床护理中,充分发挥主护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的照护.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翟春红;仲俊娣;刘静;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作者:周传华;秦明富;赵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3例宫腔粘连并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均成功实施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30.1±13.2)min,术中出血量为(7.3±3.0)mL.随访10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7%.结论:宫腔镜引导下采用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安全可靠,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苏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干细胞移植抗衰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抗衰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年龄在45 ~ 79岁的健康人群作为实验者,术前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先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采用1.0×108的干细胞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完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再采用1.0×10 7的干细胞静脉滴注,控制干细胞滴速在20滴/min,整个围手术期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气指标监测,术后留观24 h,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并观察实验者治疗前后皮肤、肌肉、睡眠、食欲等情况.结果:本组35例实验者在干细胞移植治疗3个月后,皮肤变得光滑、有光泽,男性肌肉及女性乳房变得紧实,睡眠、精力及食欲等也均得到显著改善,仅2例无明显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4例(11.43%)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发热,2例全身不适,未引起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治疗前SOD为(0.4±0.3),治疗后SOD为(0.9±0.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抗衰老效果确切、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望在抗衰老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