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防跌倒护理策略解析

卜瑶

关键词:老年患者, 住院期间, 跌倒, 护理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防跌倒护理策略.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意外跌倒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跌倒时间、跌倒后果以及跌倒的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跌倒护理策略.结果:跌倒时间主要在晚上;跌倒地点主要为厕所;跌倒后果主要为轻微擦伤.结论:老年患者跌倒主要受到年龄、药物、心理、疾病、环境等因素影响,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好评估与健康宣教工作,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髁间骨折克氏针固定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肱骨髁间骨折克氏针固定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4年2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并采用克氏针固定的3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术中护理配合的作用.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13 ~ 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95 ~ 125(°),平均112(°),伸直丢失11~34(°).骨折愈合时间12 ~ 24周,平均16.7周.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法评价肘关节功能,优4例,良18例,可9例.2例针道感染,4例克氏针退出,2例尺神经牵拉伤后恢复,1例克氏针断裂.随访23例中19例可进行日常劳动.结论:肱骨髁间克氏针固定手术术中过程较复杂,加以术中护理配合,效果较好.

    作者:沈黎黎;许维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治疗的6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CHOP方案治疗,B组患者行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4.5%,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显著.

    作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间33例静脉输液脱管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结果:33例患者出现脱管后,护士及时控制,减少了危险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相应提高.结论:护理人员在处理消化内科静脉输液脱管现象时,预见性操作的护理措施掌握程度和临床的密切观察非常重要.

    作者:史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61%,症状缓解时间(10.36±2.11)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17%,症状缓解时间为(18.96±3.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明显,且对母体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全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病情控制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配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治疗重症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临床治疗的佳途径.

    作者:罗广仙;高晓燕;张一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去白细胞悬液的临床质量与应用分析

    在临床抢救急性出血患者的过程中,输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措施,尤其是血小板的输注,对术中止血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急性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但是患者在输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据相关研究报道,输血时,白细胞是一种血液污染物,去除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以及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等.

    作者:谢琦瑛;王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孕妇和婚检妇女促甲状腺素水平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孕妇及婚检妇女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寻找其中的规律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参与婚检的妇女2007例(有效记录1996例)和产前检查的妇女5820例(有效记录5806例),分析研究其病例中的TSH指标,寻找其中的规律.结果:婚前组TSH平均值(2.49±0.26)μIU/mL,产前组TSH平均值(1.79±0.16)μIU/mL.婚前组与产前组均出现一定比例的低促甲状腺素症和高促甲状腺素症患者,且两组以上患者的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对于碘营养的需求明显高于婚前组妇女.

    作者:黄武炎;许显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应用三联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三联法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贺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论肺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口头讲解、图文教育、电话回访等方法对7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随访定期复诊率、治疗率、治愈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治愈率,达到控制肺结核的目的.

    作者:张五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创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治疗40例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脾脏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脾脏保留的手术方法,实施烧灼粘合止血3例,进行单纯修补术20例,实施脾动静脉结扎合并修补术5例,其余12例实施缝合修补合并部分脾切除术.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死亡病例,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应尽量保留脾脏,可有效杜绝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付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蒙古2012年度麻醉医疗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现状,为麻醉医疗质量的提高、患者生命健康的保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话通知、函寄发送问卷的方式,调查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内5家三级甲等医院、18家三级乙等医院以及52家二级医院麻醉医疗质量现状.结果:发出问卷75份,回收60份,问卷回收率为80%;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及部分偏远地区二级医院在麻醉医疗质量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重大安全隐患.结论: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对麻醉医疗质量的认识,加大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全面提高麻醉医疗质量.

    作者:郭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退热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感染性高热的临床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并高热患儿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静脉滴注抗菌素加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29例,用相同抗菌素静脉滴注加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3d体温变化情况.结果:痰热清有明显的退热效果且作用较平稳持久,无明显反弹现象.尚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用于感染性高热疗效明显,为合理有效选择退热药品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方向,并有利于提高安全用药,减少儿童使用该类药品引起的毒副作用.

    作者:严珂;胡委红;刘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以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以丙米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恢复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蒲铃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MS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三年拟诊的48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SCTV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V诊断与B超诊断下肢DV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V诊断下肢DVT图像清晰,检出率高,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官彬;游兴攀;沈国洪;文鹏程;刘栋升;杨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患者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使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原发性肝癌围术期中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

    作者:郭志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相关因素探讨

    多囊卵巢综合征(POCS)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可能与性激素水平、脂类代谢、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程度等因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应用二甲双胍治疗3~6个月后,定期监测患者以上各种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为早期临床诊断、评估血管病变、预防动脉硬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确切、可靠的数据及理论基础.

    作者:戴优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笑气吸入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联合笑气吸入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收治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联合笑气镇痛组和笑气镇痛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胺酮联合笑气镇痛组疼痛评分较笑气镇痛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联合笑气吸入麻醉可有效提高分娩镇痛治疗效果,能够为临床提供切实参考.

    作者:曹继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膀胱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膀胱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92例膀胱结核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其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收入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92例膀胱结核患者进行一系列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在膀胱结核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旱日康复.

    作者:赵卫华;王开菊;向天一;杨亚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硒联合抑亢丸与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各40例,甲组接受甲巯咪唑治疗,乙组接受甲巯咪唑联合抑亢丸治疗,丙组接受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丁组接受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分别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和丁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经治疗,突眼症状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丁组突眼症状改善情况好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硒联合抑亢丸、甲巯咪唑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性甲亢效果显著,可调节机体免疫.

    作者:李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血液灌流,治疗组是采用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胆碱酯酶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实施血液灌流后,血液胆碱酯酶浓度明显升高,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总量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琼;阳小灵;周观林;刘先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