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继美
目的:比较持续使用静脉留置针与交替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120例使用甘露醇静滴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交替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60例采用持续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局部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0.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4,P <0.05)。结论交替部位使用静脉留置针在甘露醇治疗中优于持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蒋峰;梁小琴;金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运用鱼骨图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方法通过查阅不良事件讨论登记表、病历等分析327例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查找暴力攻击的原因,绘制鱼骨图。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可概括为患者因素、家属因素、工作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其中患者因素中高的是既往暴力攻击史,占64.5%;家属因素中高的是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生硬、冷漠,占19.6%;工作人员因素中高的是服务态度不好、说话太生硬,占30.0%;护理管理因素中高的是封闭式管理,占61.8%;环境因素中高的是病房拥挤嘈杂,占30.9%。结论鱼骨图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原因的分析简单实用,为防范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提供了对策依据,为进一步实现护理安全的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郑书传;杨薇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4.1%[1],是我国城市第4位死因,农村首位死因。 COPD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造成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严重受限,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首位。 COPD虽是气道的疾病,但具有显著的肺外效应,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本文对COP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吉梅;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俊琴;苏金娜;谢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 PEG)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PEG组与鼻饲组,每组40例。 PEG组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营养治疗,鼻饲组用鼻饲法进行营养治疗。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GOS评分良好患者29例,鼻饲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7,P<0.01);PEG 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41±3.27)d,鼻饲组为(38.16±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6,P<0.01);PEG组患者发生反流12例、胃黏膜糜烂7例、吸入性肺炎13例,均低于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79,4.9428,12.8321;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方面的价值高于鼻饲法。
作者:陈秀荣;龙国利;彭宗银;熊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商品名:格利福斯),为无色澄清液体,是肠内营养的磷补充剂。10 ml即能满足成人每天对磷的需要。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商品名:欧贝),为无色澄清液体,本品用于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2013年3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向配有甘油磷酸钠注射液的液体内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时输液管路中出现白色混浊,及时更换输液器后,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及药物的浪费,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昱;刘芳;江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录像反馈法在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60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级246名护生作为研究组,2010级36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在以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培养中,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练习,研究组采用录像反馈法练习,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结果研究组护生临床处置能力总分为(110.36±6.59)分,对照组护生为(105.39±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临床处置能力中的病史采集、护理体检、辅助检查、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心理护理以及统筹安排方面的得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4.20,3.15,6.24,4.15,2.24,2.16;P<0.05)。结论录像反馈法可显著提高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作者:孙丽;张玲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住院期间的体验,探究其主观感受与需求,增进护理人员对她们的了解。方法通过访谈形式收集15例产妇资料,将获得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对于接受过床旁护理的产妇认为体验有4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认可;产妇觉得部分床旁护理操作有待改进;渴望获取更多母婴护理信息;认为护士素质较高,很满意其提供的护理服务。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好评,产妇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应该向产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信息,保持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状态,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培训。
作者:张娥;杨美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康复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和骨折伴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卧床患者多,伴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多,护士间交接班常发生漏交、重复交的现象;患者感觉功能异常,难于早期发现长期卧床并发症致医疗干预延迟。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床头交班卡,督促护士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楚梅;蒋萍;杜丹;范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员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安全员为主线,每月进行专项安全督导交叉检查及所在科室安全自查,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低于实施前的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09)。实施后冰箱管理、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道管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等安全管理指标合格情况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作者:常杏萍;郭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指导方法对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和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为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2008级和2009级本科实习护生413名为研究对象,2008级护生采用常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2009级护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一般自我效能及临床实践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比较其差异。结果2009级本科护生实习后自我效能得分为(2.79±0.46)分,高于2008级实习护生的(2.58±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P<0.01)。2009级本科护生实习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为(3.84±0.51)分,高于2008级实习护生的(3.69±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临床实践行为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实习护生的教育中。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调研本科护生与标准化病人交流能力的现状;探讨标准化病人和学生标准化病人对本科生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标准化病人( SP )、10名学生标准化病人( SSP )和60名本科护生,运用交流能力评价量表对本科生的交流能力做出评价。结果本科护生与SP和SSP的交流能力中等,得分为(2.89±0.52)分;SP对本科护生交流能力的评分总分为(3.02±0.56)分,SSP对本科护生交流能力的评分总分为(2.36±0.35)分,SP 的评价高于S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43,P<0.05)。结论应多角度评价护理本科护生与标准化病人的交流能力,以减少评价误差。
作者:马可莹;蒲宏月;赵振娟;周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骨科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2月在某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7252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23例,切口感染率为3.08%,感染247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41%。共检出病原菌2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6株,占67.2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31.98%;真菌2株,占0.81%。检出的首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占27.5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3株占25.51%,第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32株占12.96%。年龄<16岁或>60岁、急诊手术、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2 h、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含量<110 g/L、术前存在其他感染、围手术期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骨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并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持续工作改进,以控制和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伟;张伟立;何丽英;李宝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指示精神,我国各地已逐步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重点临床领域积极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实践教学是专科护士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培训基地的规模、师资队伍、基本设施及组织管理等对所培训的专科护士有重要影响。建立合格的临床培训基地,是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迟俊涛;张基梅;赵丰清;殷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后期本、专科护生压力源状况,为临床实习改革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0名护理专科和30名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后期进行压力源的调查。结果本、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后期压力源总均分为(0.97±0.45)分,接近中度。其中本科护生(0.96±0.44)分,专科护生(0.98±0.47)分。护生的压力源主要为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工作性质与内容、教学安排等,其中护生接触传染性疾病是护生在临床实习后期的大压力源,临床考试的方法、处理患者紧急情况的能力等均排在前10位。本、专科护生压力源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后期压力来源及其相关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持续的干预措施,减轻其压力,促进护生健康成长。
作者:欧洲;孙宏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分层教学模式在护生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应届毕业生和2013级应届毕业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中式辅导教学,干预组采取分层式教学,比较两组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结果两组护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为100%。对照组优秀率为11.84%,干预组优秀率为1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9, P<0.05)。结论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护理岗位适应能力。
作者:孙海燕;俞黎黎;周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注射用兰索拉唑的主要成分为兰索拉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主要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盐酸精氨酸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精氨酸,为无色澄清液体,主要用于肝性脑病,适用于忌钠的患者,也适用于其他原因引起血氨增高所致的精神症状治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但配伍禁忌表中无两者不能配伍的记录,我科于2013年6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与盐酸精氨酸存在配伍禁忌,为明确这两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特进行了模拟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强芳;彭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疗效和肺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3.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9,P<0.01);观察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停止咯痰时间、平喘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9.78±2.07),(7.28±1.76),(4.32±1.13),(4.02±1.17),(7.84±1.1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09,7.489,3.632,9.512,5.915;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肺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
作者:周淑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