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常杏萍;郭庆峰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垂直管理模式, 安全员
摘要: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员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安全员为主线,每月进行专项安全督导交叉检查及所在科室安全自查,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低于实施前的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09)。实施后冰箱管理、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道管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等安全管理指标合格情况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现存问题的研究进展

    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指示精神,我国各地已逐步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重点临床领域积极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实践教学是专科护士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培训基地的规模、师资队伍、基本设施及组织管理等对所培训的专科护士有重要影响。建立合格的临床培训基地,是保证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迟俊涛;张基梅;赵丰清;殷少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路径在团队合作医疗中的应用及改进策略的研究进展

    通过探讨护理路径在团队合作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合作效果。采用文献回顾法、在Medline、Embase、Pubmed以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文献,根据系统评价性文献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护理文件书写、团队沟通交流能力、护理工作量和员工满意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张颜;芦桂芝;徐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的:探讨在一对一导师带教基础上,运用多向性交往模式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中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建立省级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通过选拨临床教学老师,培训标准化患者,进行分组教学讨论,讨论后老师和学员进行反思和修正的多向性交往模式,对接收的30名实习学员进行培训。结果本组学员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学员对教学师资配备、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教学设备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结论将多向性交往模式运用于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中,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到保证,促进急救护理专业化,适应医学发展,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王芝;杨丽萍;许燕;殷雪萍;贾珏;朱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颅脑创伤单元模式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对偏瘫患者进行分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偏瘫患者120例,其中选取60例常规治疗模式患者为对照组,建立颅脑创伤单元模式后选取60例为观察组。入院24 h内及5周后分别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BI)评分。两组均接受一般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的分期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MRS、BI 3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GCS、MRS、BI 分别为(8.25±5.01),(3.49±2.13),(45.84±15.48)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0.21±4.11),(3.00±1.24),(54.72±17.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2.074,2.922;P<0.05)。干预组BI>65分比例为65.0%、回家自理者占70.0%,均高于对照组(40.0%,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19,9.766;P<0.01)。结论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中,更强调医护联合,护士进行专业康复指导,保证了患者在入院时即开始正规康复治疗,为日后进一步系统的康复治疗做好准备,大限度避免影响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缩短急性期住院时间,改善康复预后,使患者获得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作者:武化云;李娟;牛会娟;刘佰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俊琴;苏金娜;谢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卧床康复患者交班卡的设计与应用

    康复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和骨折伴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卧床患者多,伴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多,护士间交接班常发生漏交、重复交的现象;患者感觉功能异常,难于早期发现长期卧床并发症致医疗干预延迟。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床头交班卡,督促护士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楚梅;蒋萍;杜丹;范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视频教学结合情景演练在输液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视频教学结合情景演练在输液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输液中心实习的9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名。观察组采用视频教学和情景演练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7.5%,对照组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带教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视频教学结合情景演练的教学方法用于输液中心的临床教学,使护生掌握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获得了更多的操作机会,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输液中心的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杨剑;罗先武;刘艳萍;刘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以护生为主体的实习指导对其自我效能与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实习指导方法对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和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为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2008级和2009级本科实习护生413名为研究对象,2008级护生采用常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2009级护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一般自我效能及临床实践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比较其差异。结果2009级本科护生实习后自我效能得分为(2.79±0.46)分,高于2008级实习护生的(2.58±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P<0.01)。2009级本科护生实习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为(3.84±0.51)分,高于2008级实习护生的(3.69±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指导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临床实践行为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实习护生的教育中。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对手术室护士无瘤技术知信行的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手术室护士对无瘤技术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无瘤技术问卷对北京市某2所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和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5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男护士无瘤技术知信行(KAP)知识得分为(53.91±23.61)分,态度得分为100分,行为得分为(83.33±22.22)分,女性护士得分分别为(72.38±14.95),(96.50±9.62),(86.37±17.13)分,女性护士在知识和态度方面的得分与男性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9,-0.481;P>0.05);而行为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0.01)。相关分析发现,知识与操作得分呈正相关(r=0.348,P<0.01);态度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42,P<0.01);年龄、工龄与无瘤技术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9,0.326;P<0.01)。肿瘤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无瘤技术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高于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5,-2.648,-4.738;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无瘤技术的知识掌握不理想,无瘤技术的相关操作有待统一化和规范化。工龄、年龄以及工作的手术室类型均为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谷禹;郭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全人照护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此基础上实施全人照护模式,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 FACT)、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各分量表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ACT各分量表评分分别为(69.99±1.45),(69.87±2.54),(70.24±1.36),(69.25±2.02),(68.24±1.41)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FACT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33.893±4.257),(29.754±3.896)分,均低于对照组(39.450±5.058),(34.639±5.7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3,1.903;P<0.05)。结论全人照护模式对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翠娥;谌永毅;王卫红;周莲清;沈波涌;袁烨;胡阳元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肿瘤靶向药物静脉给药流程优化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流程在肿瘤靶向药物静脉给药过程中的管理效果。方法依据《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指南》对传统的经验式靶向药物静脉给药流程进行优化,为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标准化、全程监控的静脉给药流程。比较流程优化前后给药错误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流程优化前静脉给药的错误发生率为3.6%,优化流程后无一例给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3, P=0.027);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4.4%升高至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5, P=0.029)。结论优化靶向药物静脉给药的护理流程,进一步确保了护理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

    作者:周颀;卫述琼;黄容;陈柯菡;秦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员管理组织,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安全员为主线,每月进行专项安全督导交叉检查及所在科室安全自查,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1%,低于实施前的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09)。实施后冰箱管理、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道管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等安全管理指标合格情况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作者:常杏萍;郭庆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预防

    目的:对骨科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2月在某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7252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23例,切口感染率为3.08%,感染247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41%。共检出病原菌2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6株,占67.2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31.98%;真菌2株,占0.81%。检出的首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占27.5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63株占25.51%,第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32株占12.96%。年龄<16岁或>60岁、急诊手术、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2 h、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含量<110 g/L、术前存在其他感染、围手术期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骨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并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持续工作改进,以控制和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伟;张伟立;何丽英;李宝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甘油磷酸钠注射液与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商品名:格利福斯),为无色澄清液体,是肠内营养的磷补充剂。10 ml即能满足成人每天对磷的需要。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商品名:欧贝),为无色澄清液体,本品用于放射治疗、细胞毒类药物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2013年3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向配有甘油磷酸钠注射液的液体内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时输液管路中出现白色混浊,及时更换输液器后,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及药物的浪费,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昱;刘芳;江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 PEG)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PEG组与鼻饲组,每组40例。 PEG组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进行营养治疗,鼻饲组用鼻饲法进行营养治疗。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GO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GOS评分良好患者29例,鼻饲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57,P<0.01);PEG 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41±3.27)d,鼻饲组为(38.16±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6,P<0.01);PEG组患者发生反流12例、胃黏膜糜烂7例、吸入性肺炎13例,均低于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79,4.9428,12.8321;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方面的价值高于鼻饲法。

    作者:陈秀荣;龙国利;彭宗银;熊国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注不同浓度葡萄糖酸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输注葡萄糖酸钙时的药物佳稀释浓度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选择需要静脉补钙的患儿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倍稀释组43例,2倍稀释组48例和5倍稀释组48例,均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各组患儿穿刺血管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愈后情况。结果等倍稀释组、2倍稀释组、5倍稀释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3d累计发生外渗率分别为19.4%,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1.23,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等倍稀释组发生血管外渗率高于2倍稀释组(χ2=6.88,P<0.01),2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6.40,P<0.05),等倍稀释组高于5倍稀释组(χ2=20.48,P<0.01)。留置针在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管外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47,P>0.05)。结论运用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进行补钙时,10%葡萄糖酸钙稀释5倍时外渗性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杨云智;黄日妹;易小青;雷艳;曾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间隔时间静态空气垫对卧床患者皮肤减压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静态空气床垫不同间隔时间对卧床患者压疮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及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骨科患者100例,患者均取平卧位,采用全电脑压力传感器( Xsensor测压毯)平铺于患者身下,卧普通床垫2 h后及平卧静态空气垫2,3,4 h后,对其两侧足跟部、骶尾部的平均压强峰值进行测量比较,并监测每例患者卧床期间的皮肤完整性和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卧普通床垫2h后发生Ⅰ期压疮3例,发生部位为左足跟1例、骶尾部2例,压疮发生率为3%;卧静态空气床垫2,3,4 h后患者未见压疮发生,皮肤完整率为100%;平卧普通床垫2 h与平卧静态空气床垫2 h后患者左足跟部平均压强峰值分别为(185.03±11.34),(69.13±9.64)mmHg;右足跟部平均压强峰值分别为(176.03±18.64),(76.40±11.52)mmHg;骶尾部平均压强峰值分别为(253.03±28.64),(100.23±18.36)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26,6.287,4.235;P<0.05)。平卧静态空气床垫2,3,4 h,足跟部、骶尾部受压皮肤平均压强峰值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63,3.128,4.852;P>0.05)。结论静态空气床垫能有效降低卧床患者受压部位的表面垂直压力,翻身间隔时间可延长至4 h1次,这样既减轻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刘海英;苏纯音;荣晓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对门诊房颤患者疾病认知、态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对门诊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4月在门诊就诊的160例房颤患者,采用自制的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对房颤患者疾病认知度、态度的影响。结果房颤患者疾病认知较差,得分为(14.91±4.92)分;对疾病态度较好,得分为(18.59±4.16)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房颤类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00,2.61,2.20,4.21;P<0.05);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医药费支付方式房颤患者对疾病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28,0.95,0.92;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门诊房颤患者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作者:满海红;尹亚妮;邹海欧;范秀云;王素琪;张雯;张伟;张秋丽;张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与管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的管理方法。方法规范、完善带教管理机制;严格带教师资选拔、培训和录用;更新带教模式;建立、健全实习信息反馈制度。结果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障了患者安全,深受实习生的好评。结论临床护理带教与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金宗兰;杨巧兰;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