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雯;许波良;朱森;王春霞
目的:探讨绝经期关节炎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辨证论治绝经期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提取症状、处方信息构建绝经期关节炎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绝经期关节炎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604则,得出医案中高频症状16项,建立绝经期关节炎证候隐结构模型;统计出高频处方、治法与药物,挖掘症状-药味、药味组合频繁项集各8项.结论:中医治疗绝经期关节炎多以补益气血肝肾、散寒除湿为法,常用处方以补中桂枝汤、二仙汤、红花桃仁煎为主,其相关规律可为临床治疗绝经期关节炎提供参考.
作者:黄彦新;刘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肺合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清肺合剂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指标的变化,采用CT评价实体肿瘤大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NK、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的同时采用清肺合剂治疗晚期热毒炽盛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丽;石磊;钱祥;李召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评价骨病活血膏外敷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骨病活血膏外敷结合功能锻炼、双下肢皮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结合功能锻炼、双下肢皮牵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跛行、X线、总评分等证候量化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跛行、总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2.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病活血膏外敷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丹;郭永昌;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医药方家誉之为“群方之冠”.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而形成桂枝汤类方19方,故该方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立的一首药方.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大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1].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方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孟宇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雷火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后,2组主观症状及睑缘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观症状及睑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泪膜破裂时间增加,睑板缘分泌物性状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对照组,睑板缘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钱丽君;朱苏宁;张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化疗相关性腹泻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副反应,常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有效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以及继发性感染而影响化疗效果,严重腹泻者致使化疗中断.其中5-Fu、紫杉醇、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等是导致腹泻的常见化疗药物[1].这些药物通过损伤胃肠道黏膜层使肠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和隐窝细胞不成比例的增加和非典型增生,破坏微绒毛细胞的重吸收功能,肠腔液体增加,终导致小肠内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失去平衡而腹泻[2 ~ 3].
作者:翟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方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研究其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77-2016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收集整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的文献,摘录中药复方212首建立数据库,以IBM 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通过Apriori算法,分析212首方剂中药和药类、药物归经的使用频次及用药规律.结果:处方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丹参(80次,41.9%)、赤芍(78次,40.8%)、王不留行(70次,36.6%)、败酱草(67次,35.1%)、车前子(66次,34.6%);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物类型依次为清热药(515次,25.28%)、活血化瘀药(511次,25.09%)、利水渗湿药(357次,17.53%)、补虚药(301次,14.78%)、理气药(130次,6.38%);排名前3位的高频药物归经类型依次为肝经(1275次,23.80%)、胃经(704次,13.14%)、肾经(638次,11.91%).在关联规则中,符合支持小置信度(10%)和支持度(75%)的3味药、4味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3条、4条,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以上规则常见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益肾通络为辅.
作者:孟明洋;梁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狼疮性肝损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起病隐匿,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检验学指标的异常,在临床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狼疮性肝损伤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该病以虚为本,以郁为标,气血失和,瘀毒内结,虚实夹杂,交织成疾.治疗应标本兼治,以扶正祛邪为纲,以疏肝调气为要,施以解毒、祛瘀、滋阴之法.随着中医药的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肝损伤有望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刘秋萍;李倩倩;张丹丹;李海昌;温成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0,P=-0.023).治疗前,2组咳嗽频度、活动后咳嗽情况、痰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1.11%,对照组复发率为5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四缝配合健脾化痰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梁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反用泻下之药,是误治.误下则脾胃受伤,因而利下不止,此时当辨明表里.脉象急促或短促者,乃胃肠虽伤,但正气尚能抗邪,外邪尚未全陷于里,而表证仍在,治法当以解表为主,表解则利止.若见喘而汗出者,则邪热内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雍盛,上蒸于肺则喘,外蒸于体表则汗出.
作者:程志安;唐有谅;胡广兵;王翰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成人CAP痰热蕴肺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白细胞计数(WBC)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4+/CD8+的变化,记录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RP、GR、WB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咯痰、发热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成人CAP痰热蕴肺证,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戴乐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排石汤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排石汤内服.评估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4%和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明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活血方内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肾功能及血浆胱抑素C (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糖尿病饮食、合理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滋阴活血方.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糖、肾功能、Cys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BG)、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FBG、P2hBG、umAlb、SCr水平及UAER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CysC水平及治疗组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CysC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控制血糖,减轻炎症.
作者:周笑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李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药研究几十载,博古通今,衷中参西.李教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重视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也注重西医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西药的使用,并根据既往已有经验选择使用相应方法与药物,后续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参照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修正药物的使用及其他治疗方法.李教授在肾脏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志亮;袁海浪;陶兰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和黏膜病变疗效,观察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8,P=0.042).治疗组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治疗前,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大肠湿热证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廖衡;石立鹏;张金龙;杨德钱;谭克文;邬红霞;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行走困难等.KO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基于经筋“束骨利关节”理论,KOA也可归属于经筋之病.目前中医在治疗KOA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内服药,还有许多外治法,且疗效显著.微针刀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对KOA引起的疼痛状态及功能障碍均能明显改善.微针治疗本病,既有针刀医学的切割机理,也有针刺医学的调整机理.笔者就其治疗KOA的作用机理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探讨如下.
作者:王玲;李正祥;李秀彬;王海梁;柯奇朝;周贤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湿有表里之分,一般而言,以病因而分,六淫中之湿邪而致病者,称为外湿;因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停聚而致病者,称内湿.诊治“湿”在肾系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张史昭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强调湿邪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湿邪的治疗尤其重视对气机的宣畅.现就从湿阻气机论治慢性肾脏病作一探讨.
作者:马铖;张史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风醒脑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方内服,2组均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观察2组脑出血的吸收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的脑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醒脑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脑出血吸收.
作者:钟文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低剂量组(C50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C200组),每组12只.C50组和C200组分别于麻醉前2h腹腔一次性注射姜黄素50 mg/kg和200 mg/kg,行夹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80 min.S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开胸后左肺门不进行夹闭,旷置240 min.IR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左肺门夹闭,左肺不张60 min再灌注180 min.于缺血前、再灌注60、120、180 min时采集右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再灌注末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W/D),检测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前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C50组和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50组比较,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肺水肿,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和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吴建魏;刘洁;谭利斌;李向宇;叶飞;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