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感冒后急性泄泻临证体悟

程志安;唐有谅;胡广兵;王翰宇

关键词:泄泻, 感冒, 葛根黄芩黄连汤
摘要: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反用泻下之药,是误治.误下则脾胃受伤,因而利下不止,此时当辨明表里.脉象急促或短促者,乃胃肠虽伤,但正气尚能抗邪,外邪尚未全陷于里,而表证仍在,治法当以解表为主,表解则利止.若见喘而汗出者,则邪热内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雍盛,上蒸于肺则喘,外蒸于体表则汗出.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及维生素D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观察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的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6.8%,观察组9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失眠、四肢无力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诸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医案4则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医药方家誉之为“群方之冠”.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而形成桂枝汤类方19方,故该方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立的一首药方.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大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1].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方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孟宇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张永华运用柴胡类方治疗抑郁性失眠医案5则

    张永华教授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失眠、抑郁、焦虑、躁狂及双向情感障碍等情志病的诊治颇有心得.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长期失眠常常伴有抑郁情绪,现代医学把符合失眠障碍诊断,并且抑郁相关量表评估提示有抑郁表现但尚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称之为抑郁性失眠.张教授治疗抑郁性失眠从肝着手,同时兼顾它脏,运用柴胡类方,随症加减,或以疏肝清肝、或以养肝柔肝、或以平肝息肝为基本法,使肝气调达,阴阳调和,情志舒畅,神宁寐安.

    作者:陶晓郧;王婷婷;陈佳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骨病活血膏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骨病活血膏外敷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骨病活血膏外敷结合功能锻炼、双下肢皮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结合功能锻炼、双下肢皮牵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跛行、X线、总评分等证候量化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跛行、总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2.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病活血膏外敷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丹;郭永昌;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湿阻气机论治慢性肾脏病

    湿有表里之分,一般而言,以病因而分,六淫中之湿邪而致病者,称为外湿;因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停聚而致病者,称内湿.诊治“湿”在肾系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张史昭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强调湿邪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湿邪的治疗尤其重视对气机的宣畅.现就从湿阻气机论治慢性肾脏病作一探讨.

    作者:马铖;张史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议葛根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脾胃以膜相连,一脏一腑,共主升降,互为表里,脾胃病其实就是人整体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和病机改变,可将胃痛、吐酸、腹痛、呕吐、嘈杂、痞满、呃逆、噎膈、反胃、痢疾、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症.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其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输肌以散”与“升精以养”的功效[1].药理研究显示,异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等[2],是葛根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促进血液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解痉解热止泻等作用[3].笔者对葛根在脾胃病中的传统治疗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了文献考证,就其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阐述.

    作者:武雯;许波良;朱森;王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李芳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介绍

    李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药研究几十载,博古通今,衷中参西.李教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重视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也注重西医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西药的使用,并根据既往已有经验选择使用相应方法与药物,后续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参照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一步修正药物的使用及其他治疗方法.李教授在肾脏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志亮;袁海浪;陶兰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机理初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行走困难等.KO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基于经筋“束骨利关节”理论,KOA也可归属于经筋之病.目前中医在治疗KOA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内服药,还有许多外治法,且疗效显著.微针刀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对KOA引起的疼痛状态及功能障碍均能明显改善.微针治疗本病,既有针刀医学的切割机理,也有针刺医学的调整机理.笔者就其治疗KOA的作用机理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探讨如下.

    作者:王玲;李正祥;李秀彬;王海梁;柯奇朝;周贤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药对表观遗传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医整体观念强调自然环境对机体的不可分性,与表观遗传受环境影响有着高度相似.笔者从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针灸等对表观遗传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表观遗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作者:刘敏;刘喜德;王安琪;贺利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周霞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

    三叉神经痛在西医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的疼痛,而不伴有神经功能的缺损[1].疼痛多为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口唇、鼻翼、额部等伴有扳机点,病程呈周期性,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种.西医对其发病机理研究尚不透彻,所以治疗也无特异性的方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原发性以止痛为主,还可以采取神经阻滞法或手术疗法.三叉神经痛为西医病名,在中医学中属头痛、齿槽风、面痛、面游风的范畴.

    作者:张文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振战栗辨析与发挥

    纵观古今医著,作为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中重要的辨证指标,振、战、栗在众医家笔下常被提及,然而三者时而被分开表述,时而被合并讨论,各家论述均有其精妙之处,但无统一定论.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试将振、战、栗三者分开进行辨析,同时对振、战、栗之症状的临证诊治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郭宏明;张毅;李娟;李金田;史光伟;刘涛;赖乾;张越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阳痿辨治与启阳娱心法

    阳痿属于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一种,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40~70岁的男性约有52%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5年前后全世界约有3亿男性将患有勃起功能障碍[1].因此,解决这一常见的难题,必将造福广大的家庭.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朱玉忠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男科临床实践的近50载中,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博览古籍,汲取精髓,其对于阳痿的辨治,将启阳娱心法运用其中,疗效甚佳.笔者就阳痿的溯源、病因、病机及相关治法做一介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作者:陈云芝;朱玉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介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骨髓增殖性疾患,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1].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再加上医疗水平的不足,曾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本病是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少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然而,虽然诊出率明显增高,对于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并不明确,缺乏特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因此,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病机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苗振云;高瑞兰;俞方泉;李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中医证型不同分为痰热壅肺组、肺脾两虚组、肺肾两虚组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测血中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并对患者的肺功能分级进行评估.结果:痰热壅肺组肺功能优,肺脾两虚组肺功能差.3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病例组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Fbg、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痰热壅肺组PT、aPTT水平均高于肺肾两虚组及肺脾两虚组(P<0.05),Fbg、D-D水平均低于肺肾两虚组及肺脾两虚组(P<0.05).肺肾两虚组PT、aPTT水平高于肺脾两虚组(P<0.05),Fbg、D-D水平均低于肺脾两虚组(P<0.05).PT、aPTT与痰热壅肺、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证型呈负相关(P<0.01),Fbg、D-D水平与痰热壅肺、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证型呈正相关(P< 0.05,P< 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显著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可作为推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辅助指标.

    作者:薛河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和黏膜病变疗效,观察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8,P=0.042).治疗组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治疗前,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大肠湿热证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廖衡;石立鹏;张金龙;杨德钱;谭克文;邬红霞;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低剂量组(C50组)及姜黄素高剂量组(C200组),每组12只.C50组和C200组分别于麻醉前2h腹腔一次性注射姜黄素50 mg/kg和200 mg/kg,行夹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80 min.S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开胸后左肺门不进行夹闭,旷置240 min.IR组于麻醉前2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左肺门夹闭,左肺不张60 min再灌注180 min.于缺血前、再灌注60、120、180 min时采集右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呼吸指数(RI).再灌注末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W/D),检测超氧化物歧化物(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前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升高,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C50组和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50组比较,C200组再灌注各时间点RI值显著降低,MDA含量、W/D和肺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肺水肿,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和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吴建魏;刘洁;谭利斌;李向宇;叶飞;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清肺合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肺合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清肺合剂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指标的变化,采用CT评价实体肿瘤大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NK、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的同时采用清肺合剂治疗晚期热毒炽盛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丽;石磊;钱祥;李召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断指再植术后大黄敷脐对再植成活率及血清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大黄敷脐对再植成活率及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24指)及治疗组(20例,26指).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方案的基础上术后4h用大黄敷脐.比较2组排便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成活率.检测2组血清ET水平.结果:治疗组成活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48 h及术后96 h排便次数、矢气次数多于对照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6 h及术后1周,治疗组血清中ET水平少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大黄敷脐可较好防止便秘,减缓疼痛,提高再植成活率,其能降低血清ET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林叶艳;杨东靕;李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行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脾、胃经五输穴的皮温与血清Ghrelin含量,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2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隐白、阴陵泉皮温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1天,治疗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Ghrelin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一时间点Ghrelin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含量与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升高呈正相关(P=0.003).结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通过调节脾、胃经气的失衡,提高脾、胃经五输穴皮温,达到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谢胜;侯秋科;周晓玲;朱良初;赵正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