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姣;曾慧
新时期医院护理工作的内外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必须要有创新和发展[1].绩效评价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员工和提高工作效益[2].护理管理是保证协调和提高护理工作的关键[3],如何实施科学、系统、全面、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管理学面临的新课题之一[4].科学地评价护理工作绩效也是护理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课题[5].临床实践证明,通过绩效考核,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规范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现将绩效考核在我国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龙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DSC)[1]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预先估计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面临的应激压力,采用一系列支持性护理措施来减轻应激压力,减少能量消耗,旨在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从而使NICU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由保证新生儿的存活发展,变为促进其发育过程和改善其预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又称宫内生长迟缓[2],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包括早产SGA、足月SGA、过期SGA,常见为足月SGA,是指出生时胎龄为38~ 42周,而体重低于2 500 g者.由于SGA生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且关系着以后的生长发育及智力水平,因此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3].DSC开始于欧美,而且近年来各种评价其确切效果的临床实验及总结性研究文献也开始出现,但与国外相比,我国DSC的应用尚处于小样本的临床研究阶段,现就我国DSC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建英;高广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BC管理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ABC管理法分类,对分类物品进行计划制定、采购、仓储和消耗的科学、有效管理,从物品供应、成本控制、物品管理及账目记录4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物品供应由被动供应变为主动、随时保证供应;物品成本由总体控制变为分项控制;物品管理由科室管理变为人人参与管理;账目记录由不清楚变为账物相符,账账相符.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ABC管理法,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类物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优化、完善物品管理流程,加强物品的定额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管理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化,确保了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各项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物品成本的控制.
作者:高静;赵庆兰;马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的监测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ULMC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96.12±11.18)比(115.08±15.23)次/min],中心静脉压降低[(13.23±2.74)比(17.16±5.21)cm H2O],舒张压[(65.64±5.26)比(43.23 ±7.91)mm Hg]、平均动脉压[(68.85±3.53)比(49.41 ±7.85)mm Hg]、心排血指数[(2.72±0.81)比(1.91 ±0.34)L/(min·m2)]、尿量[(36.23±5.27)比(15.14 ±3.52) ml/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5,21.23,30.53,32.71,18.14,29.37;P <0.05).本组患者好转出院10例(76.9%),死亡3例(23.1%).结论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早期置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IABP的顺利应用与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IABP各项指标,可以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作者:张学萍;冯春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9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2010年9-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为(3.27±2.49)d,对照组为(5.76 ±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78,P<0.01);观察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19±3.07)d,对照组为(8.78±3.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住院时间为(11.46±3.97)d,对照组为(14.54±4.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6,P<0.01);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为(36 066.21±6 754.77)元,对照组为(43 581.83±7 243.2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7,P<0.01).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实施治疗和护理,可以减少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前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莲叶;曲斌;梁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由科研小组成员对急诊科和勤务部护士共80人进行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方法的培训.采用自身对照法,同一护士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氧气袋供氧、充氧,封闭袋口操作(对照组),另再应用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进行以上操作(观察组).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对以上80名护士分别就两种操作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护士培训一次即达标,观察组合计操作用时(63.51±5.33)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2.82±9.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1).经问卷调查,氧气袋多用接头的接受程度、易操作性、储氧密闭性方面的满意度在95%以上;连接紧密性、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满意度达100%.结论 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操作简单,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尤倩;张新华;周慧;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前临床气管切开患者在堵管时没有合适的用具,传统气管切开堵管时不便之处在于根据不同型号的气管套管必须找合适大小的橡皮塞,或者把木楔用小刀削成大小合适的木塞进行堵管,材料不易寻找,尤其是半堵管的木塞更不易制作,操作不方便,也不易于消毒灭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研制了一种用于堵塞气管切开的堵管帽,经过多次临床应用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欣钰;张东云;冯艳琴;姚忠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颅脑外科病房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抬高床头30 ~ 45°、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每日试停镇静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和手卫生.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同科室行机械通气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0%,机械通气时间为(189.7 ±64.5)h,病死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2.4%,(331.3 ±86.7)h,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12.571,10.089,8.928;P <0.05).结论 颅脑外科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VAP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周玉华;朱蔚仪;许燕杏;许美卿;林丽;洪蝶玟;许海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患儿肌内注射时降低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的体位固定方法,以预防并减少意外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80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直立拥抱式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侧卧式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肌内注射时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划破皮肤2例,皮下硬结0例,针头脱出1例,皮下淤血2例,药液溢出1例;对照组患儿划破皮肤11例,皮下硬结7例,针头脱出9例,皮下淤血11例,药液溢出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11,5.905,5.712,5.811,5.712;P <0.05).结论 患儿肌内注射时直立拥抱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侧卧式固定法.
作者:叶英;唐灵芝;彭华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美国Methodist医院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医学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一流的管理模式、优秀的医疗人才.笔者于2011年11月前往Methodist医院手术室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护理学习,其手术室装备齐全的硬件设施、合理的工作流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陈红;赵体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全院所有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供应部门,每天负责临床各科室各种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工作,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其中做好专科再生医疗器械的分类工作,是保证优质供应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高低.再生专科医疗器械由各科室根据自己专科特点配备足够基数,一部分存放在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每天工作需要,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到消毒供应中心兑换相应的无菌医疗器械,同时给下一班提供了便利条件.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专科器械分类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凌红芬;张万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宋新颖;李维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膝骨关节炎(KO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33例骨科住院KOA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包括内服中药护理、外用中药护理、情志调节、康复指导、饮食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体能、精神影响、社会活动、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精力、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等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2±11.35)比(67.62±11.53)分,(54.22±11.38)比(48.73 ±9.40)分,(77.49±12.50)比(65.22±10.62)分,(68.33±10.72)比(60.31 ±11.55)分,(42.53 ±6.21)比(37.41 ±8.05)分,(61.61 ±9.54)比(50.27±5.62)分,(70.22±10.08)比(63.72 ±8.58)分,(66.95±9.31)比(59.27 ±8.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3 5,2.972 0,5.987 8,4.1363,4.141 8,8.0345,3.9309,4.905 2;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之“骨痹”疗效标准,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98.67%比93.10%),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及治疗可明显提高KOA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力宇;卓俐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和缓解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留置鼻胆管患者口鼻及咽喉部不适的方法.方法 将90例ENBD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薄荷水进行咽喉喷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喷入.比较两组患者鼻胆管置入术后6,30,54 h口咽干燥、咽喉疼痛、吞咽不适、口咽并发症、鼻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ENBD术后6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1.29)比(5.67 ±1.11)分,(5.20±1.47)比(7.60±1.24)分,(0.80 ±0.56)比(1.27 ±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0,4.823,2.214;P<0.05);术后30 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0.90)比(4.87±0.64)分,(3.73±1.39)比(6.13±1.25)分,(0.53±0.64)比(1.07±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9,4.985,2.172;P<0.05);术后54 h吞咽不适、鼻腔不适、口咽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0.83)比(4.53±0.92)分,(2.87±1.19)比(5.27±0.96)分,(0.27±0.46)比(0.9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4,6.085,3.076;P <0.01).在咽喉疼痛方面,术后6,3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薄荷水的优势更加明显[术后54 h(2.93±0.96)比(4.06±1.22)分;t=2.822,P<0.01].在口咽干燥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制的薄荷水进行咽喉喷入,对减轻患者ENBD术后留置鼻胆管的口鼻咽部不适效果明显.
作者:周姝;吴茜;厉文宇;项桂英;朱建英;陈蓓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术中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施行OPCAB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术中心律失常发生为房性期前收缩21例次(15.9%),心房颤动15例次(11.4%),室性期前收缩63例次(47.7%),室性心动过速16例次(12.1%),心室扑动2例次(1.5%),心室颤动1例次(0.8%),房室传导阻滞8例次(6.1%),窦性心动过缓6例次(4.5%).结论 OPCAB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有术前心脏基础疾病,术中患者体温下降,出血较多,输注过多库存血制品,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移动心脏等,而术中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田利静;秦晔;陈树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手术床床宽一般为50~ 55 cm,为了便于手术医生术中操作,防止患者上肢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在仰卧位手术中一般患者是用中单将一侧或双侧手臂固定于体侧.但对于肥胖患者,手术床宽度不够,即使勉强将手臂用中单固定,也极有可能触及手术床的金属部分引起皮肤压红,且术中使用电刀会导致灼伤.若直接将手术床配备的搁手板紧贴床缘放置,则妨碍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据此笔者特设计出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明;曾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癌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给予中心负压引流.在术后第2天评估并记录患者面部肿胀情况,记录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在患者伤口拆线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记录至引流管拔除期间引流管堵塞例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00,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引流管堵塞例数、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分别为40,0,4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0,3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67,53.33,80.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应用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切口肿胀、减少引流管堵塞,有利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密闭式负压引流球的效果尤为关键.
作者:毕小琴;李艳;肖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并发延迟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 分析199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例老年PCI术后出现延迟心脏压塞患者相关资料.结果 2例PCI术后出现延迟性心脏压塞的患者均为老年女性,提示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重点监测对象,术后6h内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者应及时做床旁心脏超声检查,以排查和鉴定是否存在迟发心脏压塞.2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和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易患者,应注意其术后的早期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作者:李帼英;朱秀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深度手烧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深度手烧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6,P<0.05);术后1个月,两组间手部外观及感觉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上肢功能评价表(DASH)评价术后功能的恢复,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术后感觉和外观恢复评分为(45±3)分,出院功能恢复评分为(25±5)分,对照组分别为(33±4)分和(43±5)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49,10.599;P <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深度手烧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对患者术后早期及出院后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冯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年轻护士对于突发性交通事故急性伤害的处理水平,提升其心理素质,并分析全科医学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急诊科29名新人职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2年的心理培训,在此期间主要针对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接受全科医学专业训练.安排突发交通事故伤害应急小组急救并行严格考核.结果 学员在培训的前1~3个月期间心理压力为(3.12±0.29)分,培训结束后为(2.1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5,P<0.05).结论 对于年轻护士集中开展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并结合全科医学教育,帮助年轻护士掌握常见的突发事件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对于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
作者:赵静文;吴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