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毕小琴;李艳;肖兰

关键词:口腔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护理,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
摘要:目的 探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癌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给予中心负压引流.在术后第2天评估并记录患者面部肿胀情况,记录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在患者伤口拆线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记录至引流管拔除期间引流管堵塞例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00,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引流管堵塞例数、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分别为40,0,4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0,3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67,53.33,80.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应用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切口肿胀、减少引流管堵塞,有利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密闭式负压引流球的效果尤为关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床床宽一般为50~ 55 cm,为了便于手术医生术中操作,防止患者上肢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在仰卧位手术中一般患者是用中单将一侧或双侧手臂固定于体侧.但对于肥胖患者,手术床宽度不够,即使勉强将手臂用中单固定,也极有可能触及手术床的金属部分引起皮肤压红,且术中使用电刀会导致灼伤.若直接将手术床配备的搁手板紧贴床缘放置,则妨碍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据此笔者特设计出肥胖患者手术专用护手板,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明;曾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癌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给予中心负压引流.在术后第2天评估并记录患者面部肿胀情况,记录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在患者伤口拆线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记录至引流管拔除期间引流管堵塞例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00,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引流管堵塞例数、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分别为40,0,4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0,3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67,53.33,80.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应用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切口肿胀、减少引流管堵塞,有利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密闭式负压引流球的效果尤为关键.

    作者:毕小琴;李艳;肖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试产的护理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试产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确保母婴安全.方法 对38例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试产产妇的阴道试产条件、产程观察、护理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29例,成功率为76.31%;剖宫产率为23.69%,其中出现先兆子宫破裂1例.结论 产前的可行性评估、心理护理,严密的产程观察,早期识别先兆子宫破裂,是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珠丽;李唐春;邓云清;刘川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年轻护士处理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及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 提高年轻护士对于突发性交通事故急性伤害的处理水平,提升其心理素质,并分析全科医学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急诊科29名新人职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2年的心理培训,在此期间主要针对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接受全科医学专业训练.安排突发交通事故伤害应急小组急救并行严格考核.结果 学员在培训的前1~3个月期间心理压力为(3.12±0.29)分,培训结束后为(2.1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5,P<0.05).结论 对于年轻护士集中开展突发交通事故伤的心理培训并结合全科医学教育,帮助年轻护士掌握常见的突发事件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对于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

    作者:赵静文;吴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1家三级甲等医院病情稳定准许出院的和门诊治疗的69例COP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行为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HPL)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esearch scale,SSRS)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进行测评.结果 69例COPD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0.580士5.097)分,社会支持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总分为(130.710±16.348)分,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压力调解6个维度得分均低于33%,为低等水平.69例COPD患者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与健康行为的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及压力调解各维度评分均存在相关性(r值为0.239 ~0.533,P<0.05);而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与健康行为的人际关系维度尚不存在相关性(P >0.05);COPD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 =0.371,P<0.01) .结论 COPD患者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提示今后改善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状况,可以从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的水平着手.

    作者:邹小芳;刘青;于书慧;李嘉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作者:赵雪颜;夏伟冰;陈洁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51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泪道探通术中出现的5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查找其发生原因.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并发症为窒息、假道及泪道撕裂,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了泪道探通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探通术中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将并发症的危害减少到低程度.

    作者:阎雪梅;田素斋;张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目的 总结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的监测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ULMC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96.12±11.18)比(115.08±15.23)次/min],中心静脉压降低[(13.23±2.74)比(17.16±5.21)cm H2O],舒张压[(65.64±5.26)比(43.23 ±7.91)mm Hg]、平均动脉压[(68.85±3.53)比(49.41 ±7.85)mm Hg]、心排血指数[(2.72±0.81)比(1.91 ±0.34)L/(min·m2)]、尿量[(36.23±5.27)比(15.14 ±3.52) ml/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5,21.23,30.53,32.71,18.14,29.37;P <0.05).本组患者好转出院10例(76.9%),死亡3例(23.1%).结论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早期置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IABP的顺利应用与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IABP各项指标,可以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作者:张学萍;冯春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烧伤翻身床床挡的研制与应用

    大面积烧伤患者常采用翻身床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翻身床较窄,患者躁动、意识不清等情况易发生坠床,为翻身床加设床挡可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2010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联合某医疗器械生产单位为翻身床设计安装了床挡,现介绍如下.1.制作和使用:参照GSX FH2型翻身床(南阳国防科技工业电器研究所)材质及铺板长度,选用不锈钢材料,设计床挡,设计图纸,其中绿色管径采用25 mm的不锈钢管,其余管径采用19.2 mm的不锈钢管,按图纸要求对不锈钢管采用弯管机进行折弯,然后,在焊接工作台上对各件不锈钢管进行组装点焊并按图纸要求校正后,用氩弧焊机进行焊接,后对护栏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在翻身床的床体两端分别设计4个脚手架滑铁,根据患者需要,将安全护栏插入脚手架滑铁中,调整适合高度后用手轮止紧即可.见图1,2.

    作者:吴巍巍;张晓杰;单新刚;赵秋雁;王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骤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与缺氧,并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胸骨后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一,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导致死亡[1].有报道约40%~60%的AMI死亡病例在发病1h内死亡[2],而院前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这说明在现实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来院救治之间,存在着治疗干预延误[3].院前急救是近20年来发展的新学科,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4].若能对AMI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就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5].因此,护理在院前急救AMI患者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现将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品管圈管理在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门诊护士200次的静脉用药操作核查缺陷率为31.3%)、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从31.3%降低到18.2%),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有形成果: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1.3%降至10.1%,用药差错由8起降至1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P<0.01).目标达成率为148.1%,进步率为62.2%.病历未核对、输液卡未核对、护士与患者自报姓名的未双向核对次数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30比82例次,23比56例次,18比5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3,17.18,18.14;P <0.01).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与荣誉、沟通协调、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的缺陷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黄雪飞;陈全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进展

    随着起搏器植入新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的应用探索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1],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93-2009年,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已达290万人[2].植入心脏起搏器对患者来说是一件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因此术后有效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增进舒适,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护理干预的各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梦姣;曾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宋新颖;李维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颅脑外科病房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抬高床头30 ~ 45°、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每日试停镇静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和手卫生.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同科室行机械通气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0%,机械通气时间为(189.7 ±64.5)h,病死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2.4%,(331.3 ±86.7)h,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12.571,10.089,8.928;P <0.05).结论 颅脑外科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VAP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周玉华;朱蔚仪;许燕杏;许美卿;林丽;洪蝶玟;许海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HOCM化学消融术235例患者中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5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提出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5例患者出现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1%,晚发时间中位数为术后32 h,R-R长间歇中位数为30 s,5例患者均被及时发现,再次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结论 HOCM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而一旦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临床护士应加强护理,提高认识.

    作者:吕园园;杨志敏;刘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专科器械分类方法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全院所有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供应部门,每天负责临床各科室各种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工作,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其中做好专科再生医疗器械的分类工作,是保证优质供应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高低.再生专科医疗器械由各科室根据自己专科特点配备足够基数,一部分存放在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每天工作需要,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到消毒供应中心兑换相应的无菌医疗器械,同时给下一班提供了便利条件.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专科器械分类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凌红芬;张万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国护理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现状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以生命为起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培养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引导个体不断追寻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增多,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生命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护理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对人类生命和健康负责的重任,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对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毕云霄;耿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于胎龄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进展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DSC)[1]是一种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预先估计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面临的应激压力,采用一系列支持性护理措施来减轻应激压力,减少能量消耗,旨在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从而使NICU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由保证新生儿的存活发展,变为促进其发育过程和改善其预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又称宫内生长迟缓[2],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包括早产SGA、足月SGA、过期SGA,常见为足月SGA,是指出生时胎龄为38~ 42周,而体重低于2 500 g者.由于SGA生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且关系着以后的生长发育及智力水平,因此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3].DSC开始于欧美,而且近年来各种评价其确切效果的临床实验及总结性研究文献也开始出现,但与国外相比,我国DSC的应用尚处于小样本的临床研究阶段,现就我国DSC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建英;高广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骨科老年髋部骨折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14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提出循证问题,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并与以往的护理经验和知识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佳的护理方案.结果 本组149例患者住院期间15例并发肺部感染,占骨科患者总人数的0.85%,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同期院肺部感染率(2.43%).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卫红;惠为清;陈艳;王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女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早期监测特点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并发延迟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 分析199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例老年PCI术后出现延迟心脏压塞患者相关资料.结果 2例PCI术后出现延迟性心脏压塞的患者均为老年女性,提示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重点监测对象,术后6h内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者应及时做床旁心脏超声检查,以排查和鉴定是否存在迟发心脏压塞.2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和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女性多支血管复杂病变患者是PCI术后迟发心脏压塞的易患者,应注意其术后的早期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作者:李帼英;朱秀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