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柔比星渗漏的护理

曾丽梅

关键词:表柔比星, 渗漏, 护理
摘要:表柔比星是表阿霉素,属于抗生素类的抗肿瘤药。表柔比星在医学上广泛应用于化学治疗,主治多种癌症,是一种作用于DNA的药物。表柔比星对于治疗软组织肉瘤、恶性淋巴瘤、膀胱癌、急性白雪性、肝癌、胃癌等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静脉滴注的时候,必须确保不出现药物漏出血管外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组织损害和坏死的问题。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与清除机制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为减少和杜绝发放差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和总结我院药房发药错误的原因,制定防范规则。结果与结论: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如加强药师的责任心、规范调剂流程、合理安排人员、加强与医生沟通、加强库存管理等来减少发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许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7%(满意29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满意26例,不满意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护理管理中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莉思;黄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ER-2在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乳腺患者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年龄、劳动方式对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探讨HER-2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HER-2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2.3% vs 27%;在>45岁、<45岁、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表达率分别为47.6% vs 90.3%、52.4% vs 9.7%、57.1% vs 83.9%、42.9% vs 16.1%。结论:HER-2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在<45岁组中,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HER-2的表达率高于同地区汉族患者;在体力劳动组中,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HER-2的表达率亦高于同地区汉族患者。

    作者:李红玉;高春燕;况志星;李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5月这段期间内,以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出现的原因、采取的相应的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前后的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实施护理风险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都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100.0%,比实施护理风险前的患者满意度90.0%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基础质量,减少了风险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所以,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申屠晓艳;王冯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硅酮凝胶治疗的效果

    目的:分析增生性瘢痕给予硅酮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医用弹力套治疗)、试验组(硅酮凝胶治疗)各27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瘢痕组织的改善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7.8%;瘢痕组织瘙痒、刺痛、充血、厚度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书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探究其对生活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1-2015.6我院收入的110例尿失禁女性患者分为A、B两组各55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尿失禁的内科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尿失禁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B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A组,其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对于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作者:孙嘉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20比例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症状患儿90例,以胃镜下表现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在改良悉尼标准指导下,对患儿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作者:黄冠;曾小辉;郑朝晖;文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子痫前期患者的膳食营养摄入和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抗氧化状态和膳食营养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58位子痫前期患者,通过(FFQ获得膳食摄入信息, ELISA法检测血清TAC,分析其与营养膳食摄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摄入的维生素E低于膳食参考摄入量,并与血清TAC呈正相关(r =0.367,P =0.367)。摄入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核黄素、铜和血清TAC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的维生素E与血清TAC呈正相关。其他微量元素膳食摄入量和血清TAC之间的无明显相关性。孕产妇营养摄入与子痫前期和女性抗氧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

    作者:吴锡链;陈波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Pre-S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5年1月-12月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Pre-S1,探讨血清HBsAg值高低与Pre-S1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HBsAg≥0.5ng/ml标本824例,血清HBsAg≥165ng/ml患者387例,其中Pre-S1阳性252例;血清100ng/ml≤HBsAg<165ng/ml患者120例,其中Pre-S1阳性45例;血清50ng/ml≤HBsAg<100ng/ml患者112例,其中Pre-S1阳性21例;血清0.5ng/ml≤HBsAg<50ng/ml患者205例,其中Pre-S1阳性23例。结论血清中HBsAg值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值对于临床判断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毒水平及复制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娟;陈正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输卵管堵塞介入治疗中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的价值

    目的::分析输卵管堵塞介入治疗中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中选取1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输卵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妊娠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0.05);研究组输卵管再通率达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51.90%(P<0.05);研究组妊娠成功率43.64%明显高于对照组16.36%(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的输卵管堵塞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效果更显著,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白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尿酸大鼠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利用酵母膏(YEP)及氧嗪酸(OA)作为诱导剂,血浆尿酸水平为检测指标,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并通过动物模型的瑞舒伐他汀钙药物干预,监测血清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PR)指标及CPR蛋白表达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1)将36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高尿酸血症+瑞舒伐他汀钙10.0m g·kg-1·d-1组。以YEP 21g·kg-1·d-1给予喂养,OA以200mg-1·kg-1·d-1腹腔注射,瑞舒伐他汀钙以10.0m g·kg-1·d-1剂量灌胃,于建立模型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持续给药6周后鉴定该药对血清UA及CPR水平并取出胸主动脉监测血管内皮组织CR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模型组血UA及CRP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内皮组织CRP表达水平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呈明显对比;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后瑞舒伐他汀钙降低血清UA及CRP水平,以及CRP蛋白表达水平的效应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钙对高尿酸血症所致大鼠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疗效,炎症反应的改善可能是瑞舒伐他汀钙能降低尿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迪丽达尔·希力甫;张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经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记录两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不同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士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用药指导在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在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取药患者220例展开调查,按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前110例为对照组,后110例为研究组,前者按照常规取药流程自行取药,后者实施用药指导,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投诉率,并分析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而患者投诉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门诊取药患者实施用药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使患者正确了解药物治疗基础知识,继而合理用药,提高药物安全性,此外还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林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研究SHEL模式应用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降低高危药品的用药错误,保障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完善用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在某院门诊药房出现的高危药品开药出现的差错事件,并以SHEL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该院门诊药房的高危药品发药失误概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采用SHEL模式的应用,门诊药房能够有效保证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提高了药品的安全用药和管理水平,更高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作者:胡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研究

    目的:总结我院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16名施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转开腹的患者,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配合娴熟。结论: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赵辉;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根管治疗,观察组应用一次性根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28例,治疗成功率93.3%;对照组治疗成功22例,治疗成功率73.3%,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充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临床治疗优势十分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和SD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为87.1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44%,对照组为88.46%,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4.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2周及入院8周后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入院8周,观察组患者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婷婷;高德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传染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传染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科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实验组给予护患沟通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科当中运用护患沟通的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

    作者:肖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07月-2016年0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以及静脉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青霉素类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则结合痰热清注射液巩固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上实验组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使用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病症,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裕莉;龚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和效果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7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与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心理与生理变化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06%,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明显高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发展趋势,有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富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