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张爱萍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这些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放射诊断,有62例为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肝血管内皮细胞8例,肝局灶性结节6例,肝血管瘤41例,脂肪瘤5例,其他2例。有12例为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7例,混合型肝癌患者1例,转移型肝癌患者2例。在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了3例肝癌误诊为肝血管瘤,因此,放射诊断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具有100%的敏感性,而准确性为97.26%,差异显著,含有统计学意义(X2=14.2944,P<0.05)。结论:在对患有肝血管肿瘤的患者采用放射技术加以诊断,能有效将其肿瘤情况诊断出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4.4%,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作者:陈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肝功能检验的肝炎肝功能患者118例作为实验组,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另选取1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也在相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然后对比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肝功能检测结果及不同分级肝硬化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在总胆汁酸水平方面,实验组则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ChildA、B、C级肝功能检验结果表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下降显著,其中A级下降程度轻,C级下降程度高。结论:在临床中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以有效帮助医生熟悉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具体病情发展情况,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7%(满意29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满意26例,不满意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护理管理中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莉思;黄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Lucica-L和MAKER试剂盒检测糖化白蛋白的一致性分析。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抽取广州地区18~60周岁城乡居民共3004例。同时使用Lucica GA-L试剂盒和MAKER GA试剂盒检测入选志愿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糖化白蛋白(GA)浓度,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结果白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浓度值在两种厂家试剂间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试剂GA报告值相关性较好(r2=0.962),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为2.6%。结论用于白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检测的MAKER试剂盒GA结果高于Lucica-L试剂盒,但差异临床可接受。
作者:黄迪;尚陈宇;万泽民;王云秀;柯培锋;黄宪章;Huang Xianzhang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关于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待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75)和试验组(n=75),参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比较2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间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实施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普及。
作者:邱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介绍了X射线衍射仪(Rigaku Ultima IV)操作规程,总结了其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为其使用提供指导。
作者:曹蕾;施小明;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运用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方式对微生物的临床检测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份——2016年4月份期间收集的820份血液的标准标本以及尿分泌物标本进行医学探究,处理完毕后对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检验完毕后再进行细菌耐药性检验。结果:通过对820份标本进行检测,共分理出病原菌180株,检测阳性率是22.04%,而革兰阴性菌所占的比例为45%。,革兰阳性菌所占的比例为44.2%,真菌所占的比例为10.28%。对于肺炎中的克雷伯菌,对其较为敏感的是头孢他啶,而对于肠球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是阿莫西林。结论:通过对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对其比较敏感的抗生药物,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耐药性的。
作者:李彩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急诊之一,本病已经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在婴幼儿意外死亡事件中有大约有7%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导致。异物存留在肺内进一步引起炎症、气胸以及肺气肿和纵膈和支气管扩张等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主要从儿内科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其处理对策出发,目前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胸部X线平片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同时临床可结合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并进一步通过硬质支气管镜手术取出,术后予以抗炎、止咳以及排痰等对症治疗。
作者:伍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放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宫庆;张焕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9月置入抗高压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22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10×12cm)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实验组采用施乐扣联合3M透明敷贴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常规维护后比较两组患者抗高压PICC导管的脱管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导管部分脱出和导管脱落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乐扣联合3M透明敷贴是预防抗高压PICC导管并发症的更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姣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和SD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为87.1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44%,对照组为88.46%,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4.3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2周及入院8周后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入院8周,观察组患者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婷婷;高德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联合宫缩剂应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分娩风险评估;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前150例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并建立分娩风险评估机制。比较两组分娩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分娩产妇中有6.0%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观察组分娩产妇中有3.3%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发现,对照组出血量为(1287.29±538.17)ml,观察组出血量为(688.29±309.5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建立分娩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及联合宫缩剂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少梅;卢桂香;张润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全面护理模式,然后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效果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唐燕;何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每组24例,对照组使用X胸片进行检查,观察一组使用常规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二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查,对三组的检查阳性率和结果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阳性率为91.67%,诊断的准确率为70.83%,观察一组的阳性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87.5%,观察二组的阳性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87.5%。观察二组的检查阳性率和检查诊断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的检查阳性率和检查诊断率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螺旋CT在诊断肺结核时效果显著,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军芹;任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应用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于64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联合组(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血压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血压方面,术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插管、切皮、术前及术后,联合组MAP值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麻醉效果方面,联合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良好。
作者:韦广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临床疑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82例,依次进行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并以对关节镜检查标准,记录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2例患者中,60例为Ⅲ度损伤,14例为Ⅱ度损伤,8例为Ⅰ度损伤。其总体敏感率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0.5%,与关节镜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96.3%。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中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损伤程度,而且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的检测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58例于2014年03月-2016年04月因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诊断情况与结果。结果: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结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可靠,不仅能对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医师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以便于落实后期诊疗工作,可推荐。
作者:顾吉军;戴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析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牙齿正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研究组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牙釉质黏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8例显效,28例有效,其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17例显效,28例有效,其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率96.67%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托槽脱落率和继发龋齿率分别为0%和5.0%与对照组18.33%、2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继发龋齿和托槽脱落的情况明显减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