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刘茜;刘静;罗琴

关键词:消化内科, 危重症患者, 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重症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仅为80.0%,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为6.6%,对照组高达13.3%,二者比较同样存在差距(P<0.05)。在患者满意度上,实验组总满意度达到了96.6%,而对照组仅为83.3%,二者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伴肺炎患者的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药物治疗方案、大环内酯类治疗该病的机制以及药学监护计划的实施。方法对本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学监护计划的实施以及用药指导进行逐一分析。结果发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确诊很重要,确诊后药物治疗需根据临床疗效及时调整方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机制不是抗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杨青;陈珏蓓;胡立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化学基团,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自动检测整个PCR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高灵敏、高通量、定量准确、可重复、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病毒筛选,细胞和组织中RNA的定量等。在采用RT-PCR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加入内参基因作为参考,内参基因又称为管家基因,它主要是用来平衡样本之间浓度和纯度的差异,减少实验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所以内参基因的选择尤为重要。

    作者:白金萍;刘芳;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aptopril引起永久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报告2例

    病例材料患者1:高XX、男,30岁,因“头痛、乏力、纳差”入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高血压,入院当天血肌酐337μmol/L,BUN12.9 mmol/l,尿蛋白定性2+,给与巯甲丙脯氨酸(Captopril)75mg/day降压治疗,发病过程中患者无低血压、休克过程,7天后出现尿少,恶心,呕吐,贫血加重,复查血肌酐升高至970μmol/L,血尿素氮30.1mmol/l,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2.67g/day,内生肌酐清除率8.7ml/min,CRP18.3mg/l, B超显示左肾10.1×4.8cm,右肾11.1×4.8cm。

    作者:胡清华;刘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更好的了解我区麻风病生存状况,以此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救助措施。结果:本次调查病人84人,失访4人,外迁21人(因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存活病人59人,治愈存活病人52人,在治愈存活病人中Ⅱ级畸残9人。生活能完全自理47人,劳动能力未丧失的45人,有医保52人,有低保10人,有残疾者3人。结论:我区的麻风病人生存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歧视麻风病人仍然严重,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向进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套的设计与研究

    目的:给鼻子安装一个装置,使得人类呼吸时能吸入干净的,保湿的空气;方法:结合鼻子结构,设计出能隔绝空气污染物,保持空气的湿度装置;结论:鼻套能使得人体有效的吸入干净的,湿润的空气。

    作者:李耐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的患儿相比较平均缓解的天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采取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喘息症状,在临床治疗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金晓秋;尹加林;郑纯凤;修建华;咸阳;李潇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经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记录两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不同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士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疤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疤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临床上选取50例痤疮疤痕的患者,对这50例痤疮疤痕患者进行点阵co2激光治疗,同时在点阵co2激光治疗的前后7天、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这四个时间段分别进行数码照相,并记录恢复过程和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利用前后对比的分析方法,对这50例进行了点阵co2激光治疗后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结果:在进行点阵co2激光治疗的3个月后,有6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2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到100.0%之间,11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0.0%到80.0%之间,4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在60.0%以下。进行点阵co2激光治疗术后,患者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但很快缓解,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红肿、脱屑的症状,在1个星期内好转,有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痤疮样皮疹,1个月内都治愈,此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临床上运用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疤痕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它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微;马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河南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藏档案利用情况

    如何优化疾控档案管理,有效提高疾控档案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是当前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归纳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了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藏档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室藏档案利用效果的措施。

    作者:李锋;李凤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了患者安全。方法将我科2013年护理系统上报的10例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例给药差错中,以班次发错,服药方法弄错居多,各占40%。以1~2年护士发生错误概率高,占70%。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常见原因有:1.护士工作懈怠2、思维被中途打断3、对药物作用不知晓4、摆药盘床号不够5、护士未宣教到位。结论应加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强化中心摆药发放工作流程,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并提倡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低年资护士去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作者:程红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接受科学优质护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使用科学优质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降低病人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2例夜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夜间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护理佳方案,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抢救措施在短的时间内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心脏骤停的患者,分工负责,有序抢救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过合理分工负责,有序抢救22例夜间发生心脏骤停患者均获复苏成功。结论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人为浪费时间,能按生存链概念即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记录及时,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田冰儒;姜云;杨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的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前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术前47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41例;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浸润性癌2例。结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应重视其病理诊断,避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属浸润性癌,结合病理诊断结果采取合理的方案处理,以切除病变肠段为佳,若术中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建议实施根治性切除。

    作者:刘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玉屏风颗粒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中有无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组46人,对照组为5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早期(1周),治疗组的疗效更好。但至治疗的中后期(第4-8周时)两组治疗效果相当,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在FeNO阴性的患者治疗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FeNO阳性患者中,治疗组及对照组两者疗效相当。结论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中,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早期可起到治疗作用。在FeNO阴性组中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赵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溶栓治疗45例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例,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治愈5例,显效及好转37例,无效或恶化2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护理工作是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溶栓治疗的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莹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品分级和监管用于西药房管理的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前后来我药房取药的患者5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前后药房的差错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后,药房的差错事件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房管理中中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出错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秀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泼尼松用于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20比例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症状患儿90例,以胃镜下表现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在改良悉尼标准指导下,对患儿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作者:黄冠;曾小辉;郑朝晖;文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是妇产科患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进而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本文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了可能引起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还可以为门诊部医生的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作者:王培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整体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综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肺结核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玉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