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久旭;吕健
目的:探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腹腔灌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抽签发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为对照及实验2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而实验组44例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及乌司他丁腹腔灌洗联合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2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明显较高,同时实验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腹腔灌洗进行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探讨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偶莲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行护理干预处理时,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洪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在我院出生治疗的34例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无任何疾病的34例儿童为对照研究对象,对两组成员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分析,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值显著高于正常组成员,P<0.05;感染程度严重的患儿指标值显著高于感染程度低的患儿,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超敏C反应蛋白引入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可以作为新生儿感染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开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本文通过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000份,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经对比,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95.32%显著高于农村66.87%;而接种疫苗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儿童;此外,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1.8%)显著低于农村儿童(9.2%).两者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我国儿童乙肝病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与199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且城市效果明显优于农村,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地区乙肝疫苗的防控管理,进而降低农村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郭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2000例手术中,I类手术766例,占手术总数的38.3%,切口无感染(0%);Ⅱ类手术1200例(60%),其中感染4例.占0.2%.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空气、物品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是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同时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现就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2000例手术的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孙少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改进,不断提高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更好地协助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将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46位心内科患者按年龄、病情、人数等因素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进行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在临床上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二者均在临床上产生了积极的康复效果.但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更好.结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之所以高于对照组,是由于在该组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型护理,说明在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相当重要,能将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更为有效实用的方式,值得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胃镜治疗术中应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镇静麻醉的临床效果,旨在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时间段内在接受胃镜的患者7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之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为给予不同的镇静麻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胃镜治疗手术中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胃镜操作进行的更顺利,操作用时短,手术中、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满意度更高,各项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意义(均P<0.05).结论:胃镜治疗术中应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镇静麻醉,使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少、操作更顺利、用时更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光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有效治疗炎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惠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颅脑损伤常见于车祸、外伤、意外事故等,严重的脑损伤致颅内出血.现将我院2014年至2016年间100例颅脑损伤急诊病人的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颅脑损伤病人全部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61人,女39人,年龄小6岁,大87岁,平均年龄47岁.高血压致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硬膜下血肿40例,硬膜外血肿30例,合并广泛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脑疝等病人18例.开颅血肿清除60例,去骨瓣减压24例,钻孔减压、引流16例.手术成功89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3例.
作者:吕宝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是一种医院独具的组织结构模式、经营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包括全体职工对医院的关爱程序,依赖程度及职工本身具有责任感、荣誉感等.医院文化能将医院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家医院特有的文化,就是一家医院的灵魂.在医院管理中,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医院的品牌战略成为每一位员工的理念,融入每一位员工的奋斗目标中,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共同事业中来,这就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神奇作用,更是医院管理的更高层次要求.
作者:吕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使用生长抑素联合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的不同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制素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术后观察指标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80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2年内再发心梗发生率的2.5%、3.8%、5.0%、3.8%均明显低于A组的11.3%、12.5%、17.5%、13.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运用风险管理加强护理干预,对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惠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呼吸暂停的影响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VLBWI患儿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患儿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对照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机械刺激,效果不佳时加用氨茶碱,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情况、体重变化和肠道喂养情况、平均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出生1周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重及肠道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用氧时间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行机械通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持续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降低VLBWI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率,缩短患儿用氧时间,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在治疗阑尾炎患者时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42例,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患者.进行对照组患者治疗时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进行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对应性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术后遗留疤痕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且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治疗阑尾炎患者时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孟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取其45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指导设为对照组,另外45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两组实施教育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等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增强糖尿病患者对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能力,从而促进患者临床恢复健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方案,并对患者临床诊断所得结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得出,在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有1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炎,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下肌瘤,22例患者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在符合率对比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与终的病理诊断结果接近,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接近的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测技术作为临床诊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现象,为患者临床治疗带来准确依据.
作者:卓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复方曲安奈德与金因钛结合用于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的疗效.方法的300例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复方曲安奈德+金因钛联合治疗模式(150例),B组实施常规湿敷治疗方式(15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复方曲安奈德与金因钛结合,有着更为明显的治疗成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推广和研究.
作者:管章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射频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电极的进一步改进,治疗技术手法的逐渐成熟,目前射频消融技术已成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和护理干预是确保该技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目的:回顾和总结25例B超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在B超引导下行冷循环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术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密切配合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中密切观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动脉栓塞组33例和子宫切除组32例.子宫切除组行子宫切除术;动脉栓塞组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就两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和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止血效果100%,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平均出血量稍少于子宫切除组,但P>0.05.动脉栓塞组患者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均少于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且手术准备时间和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