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

耿守凡;鞠桂萍

关键词:护理, 手足口病, EV71, 综述文献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CoxAl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多见,夏秋季高发,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以发热,伴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特征,部分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多由EV71型感染引起,可出现中枢神经和呼吸循环系统病变,甚至导致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研究报道,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连续2年高发、隔1年或隔2年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的情况[1].近年来亚洲手足口病的暴发以EV71型多见[2].有文献报道,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传染病威胁着中国[3].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22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及时实施激素冲击治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甘露醇静脉点滴等治疗.护理人员细心观察患者药疗后的反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各疗程的药物治疗.结果 22眼经药物治疗后随诊1~6个月,视力提高13眼,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性胃肠道反应3例;烦燥、失眠1例;肌内注射部位疼痛13例.结论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患者视力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颖;马小青;庞秀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在I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在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实施安全管理查房前,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物品存放、消防应急、人工气道、设备状态、医院感染控制、纠纷隐患、抢救药品、人工喂养安全、患者及其家属权利9方面的质控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评价实施效果,该量查表内容包括院内护理质量评分(满分100分)、不良事件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实施安全管理查房后消防应急、设备状态、医院感染控制、纠纷隐患、抢救药品、人工气道、人工喂养安全、患者及其家属权利以及物品存放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9.6±0.33),(98.49±2.46),(97.72±2.17),(99.26±0.63),(99.88±.0.24),(99.73±1.47),(99.25±0.76),(98.73±2.62),(98.92±0.78)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4.21±2.52),(95.33±3.18),(93.81±2.58),(97.78±2.11),(98.97±1.03),(95.15±3.48),(97.23±1.96),(94.52±3.36),(91.69±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8,2.894,2.621,3.138,3.265,3.841,3.562,3.435,2.973;P<0.05);实施后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分为(98.86±0.75)分,高于实施前的(95.32±1.96)分;而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6%,低于实施前的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x2=3.92;P <0.01);实施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4.24%和96.80%,均高于实施前的88.63%和9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3,7.32;P <0.01).结论实施“地毯式”安全管理查房,可明显降低ICU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安全的高品质医疗护理服务,该模式同样适用于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安全管理,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国琴;张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有效地减轻和改善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综合医院护理人员532名,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工作压力状况及心理状况.结果 工作压力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工作压力5个维度中,患者护理方面得分(2.73±0.62)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2.61±0.61)分,居于前2位.SCL-90中护理人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3个因子得分分别为(1.80±0.50),(2.07±0.55),(1.82±0.52)分,均高于常模[(1.37±0.48),(1.62±0.58),(1.65±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7,15.43,6.49;P <0.01);SCL-90其他各因子护理人员得分也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编制、职称护理人员之间心理健康得分比较,40岁及以上护理人员、正式在编人员、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的躯体化因子得分较高(P<0.05),40岁以下人员、非正式在编人员及主管护师职称以下人员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较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及工作四个方面是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重要性顺序为职称>护理专业及工作>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结论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心理状况欠佳,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高桃;马爱国;邵丽萍;汪求真;王爱敏;高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学历护士对棒式玻璃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不同学历护士对棒式玻璃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120名护士,采用自制“体温计破碎后汞处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分别对汞处理的整体认知、汞基本知识、汞的危害、汞泄露后的处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20名护士对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总体认知得分(37.53±8.89)分,其中中专学历护士(42.63±9.15)分、大专(30.43±4.47)分、本科(40.15±7.33)分,不同学历护士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094,P<0.01).不同学历护士对汞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汞的危害认知及对汞泄漏后处理办法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汞基本知识这一维度包括5个条目,不同学历人员得分均较高,中专护士得分低,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得分高;其中对于“汞是有毒的重金属”,所有人员均选择了3分,表明不同学历护士对此都非常熟悉.汞的危害这一维度包括6个条目,得分均降低,各条目中专护士得分高,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低;汞泄露后处理办法汞的危害这一维度包括10个条目,中专护士得分高,大专护士居中,本科护士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护士对体温计汞相关知识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对体温计破碎后汞泄露的总体认知较低,加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汞泄露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完善体温计破碎后处理流程,提高对汞危害的认识,逐渐推进无汞化医院进程将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惠;李晓宇;李冰;张瑶;杨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癫痫患儿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临床癫痫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情况、治疗中断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率15.5%,治疗中断率6.9%,对照组分别为81.0%,36.2%,2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3,6.47,7.62;P <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异常脑电活动、减少治疗中断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培;廖沛光;姚慧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种尿激酶间歇溶栓法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堵塞后用尿激酶间歇溶栓两种再通手法的有效性、便捷性和经济成本.方法 选择血栓性完全堵塞的PICC置管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两组均采用尿激酶间歇溶栓,对照组用“三通-负压吸引”的手法,实验组用“注射器-负压吸引”的手法,比较两种手法抽吸10次的操作时间,溶栓结果,导管再通时间,耗材数量和经济成本,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管再通率实验组为96.15%,对照组为9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7,P>0.05);PICC导管再通时间实验组为(26.88±18.30) min,对照组为(79.52 ±74.35) min,耗材所发生的直接经济成本实验组(82.25±0.61)元,对照组(90.86 ±4.0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2,3.44,10.59;P <0.01);护士感觉实验组操作难度和手的疲劳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激酶间歇溶栓法用“注射器-负压吸引”的手法优于“三通-负压吸引”的手法.

    作者:乔爱珍;陈玉静;马威;段丽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一次性头皮针在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滴药中的应用

    在临床上,气管切开患者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护士会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用注射器进行气管内滴药,注射器上的针头与乳头连接不紧,滴药时会将针头掉进气管内,增加患者的痛苦,病人看见护士在用注射器滴药时,会对针头产生恐惧的心理,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2010年起,我科用一次性头皮针进行气管内滴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石娟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指套在整理编写出院病历目录中的应用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病历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整理编写出院病历目录是指将出院病历按规范要求排列,然后按页码填入目录表,要求书写字迹清晰、不能涂改、目录正确.

    作者:张妤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CoxAl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多见,夏秋季高发,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以发热,伴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特征,部分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多由EV71型感染引起,可出现中枢神经和呼吸循环系统病变,甚至导致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研究报道,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连续2年高发、隔1年或隔2年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的情况[1].近年来亚洲手足口病的暴发以EV71型多见[2].有文献报道,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传染病威胁着中国[3].

    作者:耿守凡;鞠桂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法律问题的研究进展

    精神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由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1].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常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暴力行为.为避免患者的暴力行为伤及自身或他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常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虽然使用保护性约束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患者的危险行为,但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层出不穷,而且随着我国卫生法制的不断健全,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据资料显示,精神科医疗争议中5%以上都涉及保护性约束问题[2].因此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了解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提高精神科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现就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法律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个社区开展中医经络操运动干预6个月,其中1个社区为实验组,采用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采用个体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采用运动行为自我评价、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两组患者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行为自我评价、DMQL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行为得分(37.00±8.367)分,DMQLS的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纬度和总分分别为(51.33±4.358),(51.13±3.937),(50.70±3.098),(50.13 ±3.902),(249.30±8.918)分;对照组各项得分分别为(31.00±9.229),(47.93±1.946),(47.27±2.212),(46.63±2.684),(46.63±2.812),(234.03±6.139)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8,3.902,4.690,5.434,4.441,7.732;P<0.05);实验组运动干预后生活质量除疾病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均较干预前高,对照组除疾病、满意度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分较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雅娟;沈勤;叶会玲;陈国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5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复发性垂体腺瘤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应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瑞燕;侯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 ±9.85)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80±0.39)分,不确定性因素得分为29 ~71分,平均(45.32±8.18)分,复杂性因素得分为14~35分,平均(24.61±4.14)分.处于低程度不确定感的患者6例占5%,中等程度者108例占90%,高程度者6例占5%.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的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80.12±8.31),(64.08±5.33),(64.82±4.86)分,其两因子不明确性因素得分分别为(52.83±8.31),(40.78±5.01),(41.79±3.51)分,复杂性因素得分分别为(27.29±3.72),(23.30±3.91),(23.03±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81,50.10,17.27;P <0.01);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张婷;李金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11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积极护理和处理措施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率为90.9%.结论 对肺癌PICC置管并发症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控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曹仲茹;刘畅;李玉婷;闫晓明;封常美;王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回形针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夹闭延长管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穿刺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d,长可保留1周,然而,因静脉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有一个小缺口,在使用若干天后,常会造成小夹子的丢失,从而造成留置针封管完毕后,无法夹闭延长管.鉴此,我科使用回形针代替小夹子夹闭延长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杨菲;张天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以提高一线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认知.方法 随机抽取山西省汾阳医院临床护士3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普通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28.37%,特殊病房护士中接受过培训的占85.52%.372名临床护士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方式中,以宣传小册方式和讲座授课方式需求高,分别占67.74%和56.45%.通过各种宣传、板报、讲座、网络等方式进行培训后,临床护士对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从34.14%提高到9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724.6,P<0.01).结论 通过进行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知晓率及认知,是预防、避免和治疗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心爱;张海燕;田苗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功能便携式野战救护架的设计与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大量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的伤员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道安全、通畅是救治伤病员的工作重点.在伤员转运途中为避免造成管路阻塞、导致管路脱出、莫非滴管倒置致空气进入引起气栓等,要求医护人员与伤病员同步移动并高举液体,否则可能对伤病员均造成再次伤害.为适应灾害救援、野战救护伤员发生密集、伤情严重,地理环境复杂,野外、战地条件下进行抢救及治疗医疗救治的需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输液架,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珍;吴育云;支晨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激光佐治婴幼儿肺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激光疗法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改善通气、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50/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 (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22,P<0.01);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漱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3.3±0.8),(3.5±0.9),(2.8±0.6),(5.3±2.1)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5.1±0.9)(5.3±1.1),(4.1±0.8),(8.6±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70,8.955,9.192,7.492;P <0.01).结论 激光疗法佐治婴幼儿肺炎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该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小珍;罗盛华;黄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通过将椎板一侧或两侧切开,使椎板向外侧移位,以扩大椎管.因手术在椎管外操作,对脊髓损伤机会少,可减少术后瘢痕粘连的机会.该术式能恢复和重建了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改善脊髓供血状况,缓解或解除脊髓受压的症状,现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如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造成的脊髓压迫性损害.早期多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肩疼痛,甚至复发等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作者:刘心;赵岩;李波;刘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调查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合适的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量表,进行信效度检测,为下一步的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作准备.方法 应用文献检索分析、专题小组讨论及专家咨询法制定量表,采取系统抽样法抽取300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调查1个月后对首次参与患者随机抽取50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 终量表包含洗手的意识、洗手的指征、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患者不愿洗手因素及患者洗手方式5个维度共34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2,洗手的意识为0.813,洗手的指征为0.909,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的方法为0.846,患者不愿洗手因素为0.853,患者洗手方式为0.898.将量表的34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KMO值为0.807,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x2值为1282.1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特征根≥1提取6个公因子,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9.41%.实验验证分析表明各个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的重测信度r均大于0.8,信度比较好.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量表编制要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测评MHD患者手卫生状况的分析.

    作者:张耀全;顾美红;胡宏;夏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