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的临床实用性研究

张红燕;王黎梅;张美琪;郁慧杰;步惠琴;贾利霞;邹翼霜;徐笑月;吕慧

关键词:革新推广, 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 实用性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采用新型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和常规吸引方法对照,从吸引量、VAP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护理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实用性比较.结果 采用新型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组患者在吸引量、VAP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护理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常规吸引方法组,如新型吸引器材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8.29±4.26),(22.10±12.90)d,常规吸引方法组分别为(10.95 ±4.75),(32.38±17.4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70,2.174;P <0.05).结论 新型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材提高了持续吸引效果,提高了护理的依从性,减少了VAP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配置储物盒的医用治疗盘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置管、上胃管、肌内注射等时都需要使用治疗盘来放置各种物品,而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治疗盘都是单层的,使用面积十分有限,各种物品摆放在治疗盘内常会显得十分拥挤、零乱.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临床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治疗目的不同,所需的物品也各不相同,有的操作所需物品较多,产生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也多,一个弯盘无法即刻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放置,而治疗车常常不够用.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带储物盒的轻便治疗盘,现介绍如下.

    作者:项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19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工作价值观量表和工作疏离感量表了解护士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疏离感现状.所得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184名护士工作疏离感总均分为(2.27±0.79)分,工作价值观总均分为(3.48 ±0.47)分,其中社会型工作价值观(3.63±0.62)分、外在型工作价值观(3.80±1.02)分、声望型工作价值观(2.94±0.88)分、内在型工作价值观(3.50±0.62)分.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外在型和内在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声望型工作价值观和总体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多层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外在型、内在型、声望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疏离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传染病医院应根据工作价值观的不同类型,化解外在型、内在型、声望型工作价值观不利影响,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的积极作用,降低护士的工作疏离感,促进传染病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陈丽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自制新生儿脐疝弹力腹带的应用

    脐疝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出生后脐处筋膜未闭,留有空隙,在哭闹、用力、便秘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致腹内容物(主要为小肠和大网膜),通过脐部缺损处突出体表,其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比正常婴儿的脐部高1.5~2.0 cm,形成半球状.婴儿满2岁后,脐环直径仍大于1.5 cm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新生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笔者自制了一种弹力腹带,有效降低了手术率,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

    作者:陈万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一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玻璃体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男,32岁,因5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眼视力下降来院就诊,门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2012年9月14日收入院.患者1年前因低热、乏力、肌肉酸痛,曾于外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药物治疗后,血象平稳、骨髓象正常.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2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5 mm Hg(1 mm Hg =0.133 kPa),体重50 kg,视力:右眼:1.0,左眼0.1;眼压右眼13 mm Hg,左眼16 mm Hg,轻度贫血貌,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梅免四项均为阴性,凝血三项:凝血酶原时间9.3s(参考值11~15 s),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眼B超诊断:双眼玻璃体混浊机化,左眼玻璃体出血.2012年9月14日于北京同仁医院行“左眼玻璃体切除+眼底增殖膜剥除术+ C3F8惰性气体注入术”,于2012年9月25日出院,门诊复查1次,建议行双眼眼底血管荧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做进一步激光治疗.

    作者:王晶雪;陈丽云;肖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运用路径-目标理论提升新护士长胜任力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 探讨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提升新护士长胜任力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对13名新护士长进行胜任力培养:明确护理管理目标;指明实现护理管理目标的路径;运用适宜的领导行为推进护理管理目标的实现;帮助新护士长排除实现护理管理目标的障碍.采用护士长胜任力测评问卷,评价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培养干预前后新护士长的胜任力情况.结果 干预后13名新护士长成就行为特征、管理思维特征2个维度中13个条目的胜任力均较干预前有提升,责任感、挑战性的任务、新技术、调节情绪、新事物、沟通协调、决策、下属的信任感、发现解决问题、思维模式、科室事务、注重细节、专业动态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87,-2.041,-2.333,-2.598,-2.530,-2.070,-2.828,-2.762,-3.071,-2.887,-3.051,-3.127,-2.879;P<0.05).相关护理单元142名护士评价,干预后13名新护士长在帮助与服务特征、人际交往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培养他人特征、个人效能与组织认知特征6个维度的胜任力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176,-9.731,-9.960,-9.493,-9.911,-9.160;P<0.01).结论 护理部运用路径-目标理论对新护士长进行培养,能有效提升新护士长的胜任力.

    作者:刘学英;谢丽萍;吕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自制栓剂药品粘贴板在病房基数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有效期的管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栓剂药品在病房常备基数药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领用病房基数栓剂药品时,药房通常根据医嘱单支发放,导致药品散放在药盒中,在清点药品时需要全部取出,逐支清点,放回药盒后再次成为散放状态;护士在使用时也需重复清点、寻找近有效期的药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自制栓剂药品粘贴板应用于基数药品管理,改变了栓剂药品散放在药盒中的状态,便于清点、取用和检查,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左玲燕;王建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ICU死亡患者监护、死亡时间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ICU死亡患者的监护时间,探索监护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分析患者的死亡时间分布,预见性地做好救护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ICU病房52例死亡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护时间≤1d、特护时间2~7d以及特护时间>7d的3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41,P<0.05).特护时间越长,院感发生率越高.白班与夜班病死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时间集中于各班交班后的2h内.结论 管理者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ICU准入与准出标准,控制ICU患者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率与死亡率.本研究中患者死亡时间在交接班时间段呈集中趋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力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患者死亡.

    作者:许春娟;王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巧用避孕套充分暴露宫颈

    在妇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过度肥胖、阴道前后壁膨出和阴道壁松弛患者的宫颈暴露不充分,因这类患者的阴道壁组织比较丰富、松弛,在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时,阴道壁黏膜组织往往会向内突出于窥阴器内,不便于暴露宫颈和手术操作.对于这类患者,我科从2011年采用避孕套套在窥阴器上,再进行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飒;白玮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利用CVP压力传感器监测加压袋内压力

    心血管大手术后患者在ICU一般会有ART/CVP监测,为了有效防止ART/CVP监测的管道堵塞,临床通常用加压袋加压冲管液,其压力是通过加压袋内压力表测定的.但是临床应用中,由于各种原因,加压袋压力会逐渐降低,不易被医护人员发现,进而可能增加ART/CVP管路堵塞率.我们在临床中利用测量CVP管道,作为长期补液的静脉通路时,其压力传感器可以动态、数字化监测加压袋内压力,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洪磊;陆凤英;许旸晖;陈小潍;刘艳梅;达文文;蔡淑昕;卞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使用维护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1-2].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等方法[3],已逐渐得到认可.输液港是近年来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新技术,在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我国于1988年引进VAP,随着VAP的不断发展及其具有的众多优点,该技术逐渐被国内许多医院接受并应用.

    作者:赵静;董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气腹压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ASA Ⅰ ~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压力组和高压力组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术毕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低压力组采用10 mm Hg气腹压力,高压力组采用14 mm Hg气腹压力.比较两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高PETCO2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及心血管用药等情况.结果 低压力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60 ±24),(185±35) min,高压力组分别为(152±22),(174±32)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52,1.661;P >0.05).低压力组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分别为(28 ±11),(35±15) min,高压力组分别为(41±18),(50±20)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5,2.672;P<0.05).低压力组术中高PETCO2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心血管用药率分别为33.3%,16.7%,40.0%,高压力组分别为63.3%,46.7%,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1,6.24,5.45;P< 0.05).结论 气腹压力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麻的苏醒质量,低压力使患者苏醒更安全、舒适.

    作者:孟国芳;陈英;何飞燕;孙红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基于Delphi法构建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量表

    目的 编制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量表,作为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形成备选条目池,采用Delphi法对全国的16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对Delphi专家咨询的结果采用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系数评价,积极系数采用回收率来表示,集中程度采用均数、标准差、满分比来表示.协调程度(Kendall和谐系数)采用非参数检验的x2检验.权威系数通过计算专家的学术水平权、判断依据、熟悉程度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第一轮、第二轮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05,0.487.专家总体的权威系数为0.90.初步形成了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量表,共计36个条目,其中知识部分19项,态度部分9项,行为部分8项.结论 肿瘤患者置入PICC知识、态度、行为初始量表咨询专家的代表性好,可靠度较高,但量表仍需通过信效度验证.

    作者:段迎;赵淑珍;余春华;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长期吸烟对喉癌患者术后分泌物护理的影响

    目的 通过分析长期吸烟对喉癌术后分泌物护理的影响,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专业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行全喉癌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20年以上吸烟史的患者作为吸烟组,共32例;无吸烟史的患者作为不吸烟组,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道分泌物护理中,每天吸痰次数、中止鼻饲次数、脱离吸痰时间及术后呼吸道感染率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吸烟组每天吸痰次数、中止鼻饲次数、脱离吸痰时间分别为(9.49±1.59)次/d,(17.01±2.79)次,(11.70±0.81)d,分别多于不吸烟组的(4.43±1.68)次/d,(8.92±2.16)次,(9.14±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2.36,2.29;P<0.05).吸烟组术后呼吸道感染率为6.3%,高于对照组的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长期吸烟给喉癌术后分泌物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需采取科学且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来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分泌物的护理.

    作者:许远望;许恒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一次性空气波治疗隔离套的设计及应用

    空气波治疗仪是通过对多腔气囊加压袋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空气波治疗时由于直接与患者接触,多腔气囊加压袋容易被污染,而多腔气囊内有精密部件难以清洗.另外,空气波治疗仪往往连续使用,不符合医院消毒隔离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一次性空气波治疗隔离套,患者在治疗时套上,避免了治疗部位直接与多腔气囊加压袋接触,使空气波治疗更加安全、卫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亚玲;余可斐;张东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实习护生护理纠纷产生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加强,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影响护理质量及医院声誉.尤其是“医疗举证倒置”的今天,护理工作人员明确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实习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新生力量,深入了解护理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对于减少实习期间及未来工作中护理纠纷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赵继双;苑贵芳;王文玲;杨濮瑞;彭歆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父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化疗过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化疗过程(包括住院时间、营养状况、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父母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并于出院后给予电话回访,同时给予照护监督,全过程给予个性化指导.在第2次化疗,第3次化疗和第4次化疗前分别对患儿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儿第2,3,4次化疗住院天数干预组分别为(5.21 ±2.226),(4.19±0.594),(4.31±0.869)d,对照组分别为(5.07±2.195),(5.27±2.356),(5.34±2.404)d,两组比较第2次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P>0.05),第3,4次化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3,2.613;P <0.05).患儿血液指标、并发症发生次数和营养状况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

    作者:邓美娜;陈京立;李静;李静;张立群;郝旭;张颖;杜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舌部功能锻炼对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实施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术后进行舌部功能锻炼对语言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实施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研究组接受语言功能锻炼护理干预,两组分别在术后第1,3,5,7天观察舌部创面情况,以汉语构音障碍检法检测患者构音情况,Jiyan评分法评价语言表达能力.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7天通过交流语言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3,P=0.006).手术第7天,研究组舌部灵活程度较对照组改善,主要表现为舌左右摆动、后缩下舔及咀嚼功能,其吐字清晰度及语句表达能力亦有较明显改善.结论 实施系统的语言功能锻炼干预的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患者依从性良好,其发音情况、发音清晰度、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改善.

    作者:陈斌;乔丹;蔡卫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鼻肠管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行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鼻肠管组患者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为(18.23±10.16)h、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为(74.78±28.42)h,传统鼻饲组分别为(35.44±13.55),(171.67±3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723,12.2013;P <0.01).鼻肠管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05±3.17)d、住院时间为(32.22±10.13)d、人均住院费用为(8.17±3.23)万元,传统鼻饲组分别为(10.43±4.98)d,(45.44±12.17)d,(12.45±5.6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95 5,4.4960,3.532 1;P <0.05).鼻肠管组胃肠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传统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1).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

    作者:于萍萍;张洪胜;李永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对临床护理人员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认知状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通过相关培训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开展主动输液治疗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4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139份,回收率为99.3%,有效率为99.3%.100%的护士认为外周血管发生静脉炎非常严重,在对患者因素的认知中,研究对象认为能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的因素前几位是静脉炎病史、糖尿病、静脉功能不全、高龄、恶病质等.研究对象对增加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危险因素的回答不容乐观.结论 临床一线护士对于静脉炎发生危险因素方面的知识掌握并不全面,认知水平并不理想.

    作者:刘薇;秦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课与肌内注射相结合教学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课与肌内注射融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1级专科护理两个班作为研究班和对照班,对照班60人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即实训课中没有加入基础护理技术的情境设计,只是训练单纯的护理礼仪;研究班58人实行教改后的教学方法,即礼仪训练与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相结合.授课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班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观反应,并对两班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班学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护理礼仪评分≥90,80~89,70~ 79,60~69分人数分别为38,14,3,3人,对照班分别为24,22,7,7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8785,P<0.05).改革后研究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良好.结论 改革后《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护理礼仪的能力.

    作者:马文华;尤雪剑;徐梅;段湘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