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确认识循证医学

何林;王朝华;蒋晓芹

关键词: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摘要: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广泛受到关注并且得到了普遍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要求从医人员以理论为基础加个人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循证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这些问题,加强知识更新.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唑啉联用丁胺卡那死亡3例分析

    3例患者中,年龄分别为45、50、65岁,1男2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混合感染,门诊治疗选用①5%葡萄糖500ml+头孢唑啉3g(广州天心药业股份公司,批号000801);再接用②5%葡萄糖500ml+丁胺卡那0.4g(广州天心药业股份公司,批号000915);当②注射半量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胸闷、皮肤瘙痒、呼吸困难、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治疗前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全院停用丁胺卡那静注后,再无死亡病例发生.综上所述,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林新群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四孔钢板在浮动胸壁中的应用

    19998年1月至2001年1月我科共收治肋骨骨折病人164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浮动胸壁28例,21例行四孔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6例,女 5例.年龄 27-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7例,塌方砸伤和坠落伤各2例.每例少肋骨骨折5根6处,多15根19处.均有浮动胸壁和血气胸.单侧肋骨骨折固定15例,双侧固定6例.同时胸腔探查7例.急诊手术9例,24小时后手术12例.

    作者:姜亦升;孙家树;曾宪华;杨新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6-12岁,平均9.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分钟至2天,住院天数8-27天,平均18天.

    作者:吴爱兰;王连英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腹壁硬纤维瘤100例诊治体会

    总结我院1964-2001年100例经病理证实腹壁硬纤维瘤病例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谢恩;谭效娣;徐燕军;王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甘露醇致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1-1999年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用甘露醇引起的ARF,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12例,颅脑外伤2例,脑肿瘤6例,高血压脑病4例.入院初查尿量、尿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正常.既往无肾脏病史.颅脑外伤患者排除因脑组织损伤诱发的ARF.1.2 甘露醇剂量与结果全部患者均使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3-6次,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每日用甘露醇75g6例,每日用甘露醇150-200g14例,每日用甘露醇250-300g30例,连用3-10天.用甘露醇3-10天内均发生少尿或无尿,并有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较前加重.查尿常规,出现尿蛋白++-+++40例,尿红细胞+-++38例,管型尿10例.测血尿素氮为9.1-28.9mmol/L,血肌酐为220-707.4mmol/L.停用甘露醇后,经抢救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正常44例,死亡6例.其中死于高血钾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

    作者:杜文波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自1999年3月-2000年4月,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NS),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NS患者共50例,随机分治疗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7-52岁.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5-58岁.均符合诊断标准[1].

    作者:李政;洪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小儿弛缓性瘫痪57例分析

    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肢体或肌群乏力,肌力降低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短不一,预后差别较大.本文总结了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7月弛缓性瘫痪病例57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晖;毛萌;罗蓉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鼻内窥镜下鼻道双径路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报告

    我们于1996年2月-1999年4月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48侧),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龙岗;曾玉红;谢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治疗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合理而有效的使用阿托品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8月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30例均为农民,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16岁2例,22岁-45岁26例,大于45岁2例.

    作者:李积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中胆-心综合征的预防

    我院自1999-2000年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系手术189例,现将胆-心综合症的预防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井郁陌;陈雷;田俊阁;李宝芬;刘莉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

    患者女,33岁,2000年5月在职工健康体检时,胸透发现右侧第6肋骨囊状阴影.追问病史,患者无任何症状,无压痛,查体:未触及明显肿块.胸部点片提示:X线号(10540),右第6肋骨中、后弓见长约8cm左右囊状改变.其中后弓见长条状低密度影(范围长约4cm左右),其边缘见密度致密带,向内膨出边缘光整;中弓见囊状低密度(约2×2.5cm)影,内密度稍欠均匀,边缘光整.中、后弓囊状低密度区内见较厚之假骨性间隔形成.中、后弓边缘骨皮质未见明显破坏性改变,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X线考虑:右第6肋骨纤维瘤.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第6肋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007522),骨化性纤维瘤.讨论:骨化性纤维瘤起源于成骨结蒂组织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据国内新统计,占整个骨肿瘤发病率的1.75%[1].好发年龄以10-30岁多见,局部有肿胀和疼痛,发展缓慢时可无症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腓骨等.本例发生于肋骨,临床上少见.X线表现囊状,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假骨性间隔形成,与肋骨长轴走行相同[2].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若手术不彻底,可能复发.

    作者:葛逸峰;孙波;邵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持续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与基因变异的关系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e抗原血清转换中前C基因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HBV-DNA阳性且e抗原/或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以PCR结合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基因(nt1896、nt1899)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nt1764)变异.结果:不论前C基因还是BCP变异,均与e抗原血清转换相关(P<0.05);不论e抗体阳性组还是e抗原阳性组,BCP变异均高于前C基因变异(P<0.05),但二者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与前C基因的变异是随机的,都可下调HBeAg的表达,前者更易于发生变异.

    作者:吕其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陈旧性异位妊娠42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陈旧性异位妊娠42例,均未能进行早期诊断、手术治疗,造成盆腔粘连,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朱建香;徐英芹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改良腹式子宫全切术

    经腹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自1999年开始我院参考国内外各种手术方法,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常规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王淑莉;马树秀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对血浆置换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们自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有机磷中毒,安眠药中毒等疾病进行35人次血浆置换术(PE),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杨政红;车芳;刘素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序贯性介入治疗及术后中药治疗

    我院自1998年1月开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缺血早期I、II期患者共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6-72岁,单侧18例,双侧10例.双侧患者一次给药同时治疗,病程2个月至2年,16例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8例有外伤史,2例有烟酒史,2例原因不明.临床症状均有患髋疼痛,并有跛行及关节活动障碍,CT检查5例股骨头内轻度稀疏,23例头内有囊变坏死,20例股骨头皮质不规则轻至中度变形.介入治疗28例中根据Ficat分期[1],1期8例,2期15例,3期5例.

    作者:钱学江;杨效经;韩学东;张西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皮肤扩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皮肤缺损临床上很常见,其原因有外伤、疤痕、肿瘤、炎症以及皮肤本身病变.修复的方法较多,但仍有一些弊端.Radovan1976年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此种方法获得的皮瓣其功能及美容优于皮片移植和皮瓣转移,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比带神经血管蒂游离皮瓣要求低,易于操作和开展.我科用硅胶囊皮肤扩张器修复皮肤缺损1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斌尚;杨哲;张开放;王春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HIE和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将140例有宫缩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在宫缩早期接受药液(维生素K1)湿化给氧,第1、2产程(产妇)、第3产程(新生儿).并与传统的宫内窘迫或窒息后给氧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时限,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两组母婴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两组母血、脐血、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发病率(14.29%)与对照组发病率(41.43%)对比显著降低.结论:此法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邢佑敏;董绍华;邱学兰;廉德花;赵崇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激光包皮环切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我院男科门诊应用激光包皮环切术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208例激光包皮环切者,年龄8-48岁,平均23岁.2 设备COz激光机1台,自制套筒(备有各种型号),5-0号肠线.

    作者:李自桥;孙士虎;胡述鹏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高粘滞血症的影响

    自1993年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高粘滞血症80例,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以评价ILIB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高粘滞血症的疗效.

    作者:李冰;程树亮;杨敏清;刘永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