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术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

郭志坚;侯凡凡;张训;刘志强;王力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蛋白引起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内皮细胞来自培养的人脐静咏内皮细胞(HUVEC).将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共同培养,以二氢二氯荧光素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AGE-HS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内皮细胞氧化水平增高,此作用可被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结论:AGE修饰蛋白能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内氧化水平增高,这一作用可能参与了AGE相关性疾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新处理

    由于气囊导尿管的特殊结构,偶尔造成拔管滞留现象.我们探索出两种解决拔管困难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郝美娜;田英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肺复苏成功1例

    患者32岁,末次月经2001-01-27.主因第二胎,孕39+6周,下腹坠胀2天于2001-11-02日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min,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宫高35cm,腹围108cm,胎心143次/min,LOAs-4.入院后于3/11予林格氏液500ml+缩宫素25U静滴,均引产失败.

    作者:范敏;王海波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3例Dieulafoy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Dieulafoy病较为罕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合并Dieulafoy大出血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合并Dieulafoy大出血病人2例,胃底Dieulafoy大出血病人1例,均经过手术确诊,治愈2例,死亡1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昌;李文彦;马晓飞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肝移植新四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初探

    目的:探讨新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A、B两组各5例,分别采用新三联与新四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比A、B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肾、肝功能相关性.结果:试验组(B组)较对照组(A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均有显著性下降,同时CsA的肾肝毒性亦明显减轻.结论:新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两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宁;朗韧;陈惠德;杨翔;邱繁荣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电化学与区域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1997-2000年我们进行了电化学与区域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研究组),B组(对照组).A组接受电化学疗法并区域给药50例,B组接受全身化疗和支持治疗50例.两组均是局部晚期NSCLC,大多数属于心肺功能不全和年老体弱病人.参数的位置根据肿瘤的大小而定.每1cm3瘤体给予100库仑(C)电量,电压6-8V,电流40-90mA,电极针距2cm,阳阴电极的比例在原发灶1:1,在转移灶和淋巴汇区1:2.在阳极针处注入阿霉素,在阴极处注入喜树碱.结果:A组1年内近期疗效为CR:24例(48%),PR:20例(40%),NC:4例(8%),PD:2例(4%),CR和PR评为有效,占88%;B组1年内近期疗效为CR:12例(24%),PR:15例(30%),NC:8例(16%),PD:15例(30%),CR和PR有效54%.A组近期随访结果生存1年以上45例(90%),2年生存39例(78%);B组近期随访结果生存1年以上20例(40%),2年生存6例(12%).结论:电化学并行区域化疗与全身化疗和支持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增高.作者认为病变范围局限或局部转移,应行局部有效综合性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淋巴区域综合处理是防治癌灶扩散和全身转移较有效的措施,此项研究国内外尚未报道.而对照组只重视全身性治疗而局部肿瘤未得到控制,1年后大多数患者终将死于肿瘤转移及其并发症.

    作者:鲍观友;张明哲;冯流辉;王晓辉;刘早阳;王晓波;高珂;马小驹;汪媚萍;杨淑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副溶血性弧菌并痢疾志贺氏菌感染1例

    患者,女,7岁.因食海鲜后发热、腹泻、黄水样便2天(>10次/d)入院.体温39.5℃,大便常规检验示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少许.外周血WBC13.5×109/L、NO.82.大便细菌培养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和痢疾志贺氏菌.根据药敏实验采用PPA、丁胺卡那霉素治愈出院.

    作者:孟庆松;李玉荣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浅谈影响测量血压值有关的问题

    血压是心搏出量、周围血管阻力、血容量、动脉弹性与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反映.因此,血压异常涉及面广,需要对血压变化有关的许多方面做进一步的检查.血压测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错误的结果一方面会导致某些不必要的浪费检查,另一方面又可能把重要的问题忽略.

    作者:刘彩莲;高国英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中耳乳突术中对裸露面神经的观察和处理(附248耳报告)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中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于中耳乳突术中,有意识在8-20倍显微镜下仔细探查248耳的面神经骨管,观察有无损伤、破坏及面神经骨管裂缝.结果:248耳中,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术前有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16耳,共99耳.面神经裸露率为39.9%,面瘫发生率为6.4%.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中,虽神经裸露,但神经鞘膜均完整.其中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面神经裸露72耳86.7%.术前面瘫的16耳,面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水平段.结论:无面瘫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有面神经骨管已受破坏,面神经裸露于手术区.在中耳手术中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作者:秦学玲;张瑞林;李春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肝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各种肝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检测了10例正常对照,130例肝病患者血浆中的HCY(男87例,女43例).结果:男性肝病患者的血浆HCY分别为:(16.06±9.34)μ mol/L和(15.28±10.68)μ mo1/L,正常对照组HCY为7.52±4.00μ mol/L,肝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作为肝损害的一个早期指标.

    作者:周秀敏;林菊生;唐望先;张文英;袁顺玉;艾莉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脑缺血与炎症

    发生于中风的炎症反应是由于缺血性脑损伤.炎症是非特异性抗原引起的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是因高热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白细胞渗出为特征,尽管反应的每一个成分都与缺血后脑损伤有关,但炎症反应的大危害性和有效的干预影响还不清楚.此综述总结了近期研究情况:认为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损伤所致,存在调节此反应的潜在治疗.

    作者:吴碧华;胡常林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应用尼尔雌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体会

    更年期为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部分妇女在此期前后可出现一系列雌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内分泌紊乱等这些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在此时期前,正常的卵巢遭到破坏或手术切除,也可提前绝经,更年期综合征也可能随之发生.

    作者:傅云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对眼表疾病及眼表重建的认识

    眼表(ocular surface)是近十二年提出的新概念,从解剖学上说,它包括上下睑缘间的整个粘膜上皮衬里.从组织学上讲,这一上皮层覆盖了两个主要区域,即角膜和结膜,还有眼球表面必须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眼表是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共同组成的屏障结构,其功能为保证睁眼状态下的角膜光学镜面作用,透明性,眼球和眼睑自由活动所必需的.

    作者:李军营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后溪透合谷穴配以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临床上较为常见,我们应用针灸后溪透合谷穴配以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俊杰;江艳滨;杨学斌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与经济学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重症胰腺炎易导致全身多种并发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治疗较为棘手.施他宁为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与天然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方面完全相同,可与胃肠道及胰腺组织不同部位的受体结合,抑制胰腺分泌,目前常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吴小力;田德安;刘南植;康谊;张诚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有关马兜铃酸肾病的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期,在美国由于也发现了2例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引起的肾衰病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美国执业医生注意评价不可解释的肾脏疾病,特别是肾间质纤维化和泌尿道肿瘤的病人,判断是否与服用中草药有关,所有与服用植物药有关的肾脏疾病或肿瘤都应尽快向FDA报告[1],并公布了禁止进口和销售含有或者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和中成药的清单.

    作者:尹德海;梁晓春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边疆基层医院开展成份输血的体会

    1998年我院开展成份输血以来共输各种成份血2270个单位,接受治疗患者5687人次,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了血液的浪费,提高了血液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输血技术的发展,填补了边疆基层医院单位开展成份输血的空白.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岩;杨江民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胆系手术牵拉反应防治的临床观察

    目前,胆系手术在术中因牵拉反应引起的胆心反射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和减少麻醉意外,对100例胆系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分别应用氟芬合剂+阿托品0.5mg,胆囊颈部用1%普鲁卡因封闭,防治术中的牵拉反应,避免胆心反射发生,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罗学宇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变异淋巴细胞变化特点与临床关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以周围血中变异淋巴细胞(简称变淋)升高为特点的疾病.现将我院1998年5月-2001年3月收治的IM患儿变淋变化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方在军;毛平惠;朱朝敏;詹学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56例住院新生儿死亡分析

    对我科1997年元月-2001年6月死亡的56例新生儿的死因做回顾性分析,以便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提高人口生存质量而制定有效防治方案.

    作者:佐拉;王茵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选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口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2次口服,共4周.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药物不良反应,结合实验检查评估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98例完成治疗观察,两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缬沙坦组显著低下卡托普利组(3.8%比13.0%).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降压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作者:吴学明;华文进;李春庆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