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治疗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体会

张立军;张庆余;于则利;陈佛来

关键词:胆总管末端狭窄, 良性,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为提高对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认识,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全组经3个月至9年的随访,未发现腹痛与黄疸的复发.结论:对于胆总管末端的狭窄,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区别其良、恶性,0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治疗良性末端狭窄可获得满意效果.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下关穴辅于红外线照射治疗TMJDS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S)为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笔者对本科确诊为非器质性TMJDS患者采用针刺双侧下关穴并辅于红外线照射,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志高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小儿常见营养治疗的几点意见

    儿童期是身体增长和机能成熟的重要阶段,需要连续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儿童体格及精神神经发育的需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水分等.特别是生长快的婴儿,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患病的时候,只有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疾病的康复及减少对小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作者:马建华;姚平波;彭娟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三维CT成像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

    上颌前部埋伏牙常为多生牙,多年来它的发现和定位须依赖X线照片,但其结果往往不准确,笔者采用三维CT成像予埋伏牙定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建勇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将进入本观察的51例病人,按溶栓治疗后,有无Q波形成,分为Q波组和非Q波组,全部病人入住CCU,并在入院即刻、入院后8、16、24、72小时分别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对其中34例病人在心梗后1w、6w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Q波组血清CPK峰值1347.58±220.33IU,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234.82±92.36(lw),271.52±93.12(6w)均明显高于非Q波组,随访半年表明新近出现心衰明显高于非Q波组.结论:溶栓后的有Q波出现,血清CPK峰值高于500IU,左室质量指数>220g/m3,是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忠泉;周林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后外侧切口在股骨干骨折中应用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股骨干骨折在四肢不稳定骨折的发病率日益上升.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开放性骨折以及伴有血管损伤者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的手术入路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其中前外侧、外侧切口为常用.总结我院近十年来的60例股骨干骨折病例,从外侧入路对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新鲜血浆加降后负荷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32例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心衰)为一综合症,是由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所致.近年来,心衰治疗不断进展,除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作为心衰的首选药物,取得了满意疗效,β受体阻滞剂应用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猝死率也有报道,仅用于心功能II-III级、病情稳定者,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心力衰竭难于纠正.

    作者:张会敏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口腔临床四手操作的体会

    四手操作技术是随着牙科器械的发展而对牙科治疗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是一种现代口腔科操作和管理系统,它可以使病人感到安全、放心、舒适,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而且还大大减少了医生的劳动力,避免了护士无效地忙碌,使之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现就四手操作的临床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林丽珠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CT对照下胸骨正位体层技术的探讨

    由于CT技术在胸骨检查中的局限性,利用体层技术进行胸骨正位体层摄影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提高胸骨正位体层影像质量,恰当地解决体层深度、纵膈、胸椎及肋骨等组织的抹消度,保持胸骨大的清晰度等问题,本文对80例患者胸骨CT和体层摄影进行了对照及研究,对影响胸骨正位体层技术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作者:赵建基;贾少田;李国岱;龚佐;马大庆;刘聪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妇产科门诊手术的无痛操作

    近2年来,本院妇产科门诊在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取环,特别是绝经后取环,以及外阴肿瘤切除及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囊肿造口术等.操作中引入了无痛技术,效果十分明显,而且经临床验证,无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敬民;张华;肖昭扬;崔言伟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士长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及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基本技能是保证手术安全、高效、顺利完成,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优良的条件.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由许多人员共同参加的群体性、连续性工作,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群体领导者,处于中心位置,只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高效的护理效果,同时,有助于陶治护理人员的情操和性格,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

    作者:鲁爱华;关兰荣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良、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人中HCG、β-HCG游离β-HCG的变化

    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等疾病,是一组由胚胎滋养细胞发生变化而来的疾患,因其继发于妊娠故又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ec disease,GTO)[1].人绒毛膜促性线激素(HCG)由胎盘合胞体滋养细胞所合成[2].为了解GTO病人整分子HCG,β-HCG及游离β-HCG(free β-HCG,F β-HCG)的变化,为此笔者对GTO病人测定了上述三种不同的HC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凤英;金玮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剖宫产术在产科有以下优点:①适用于产程的任何时期,即使未发动宫缩也可以施行.②适合有高危因素特别是在短期内不能分娩,需尽快结束产程者.③适用于伴有内科及产科并发症者.④适用于在试产过程中不能阴道分娩或助产失败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

    作者:马瑞丽;李瑞;刘志华;赵娥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血压是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管壁弹性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映,测量血压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故有必要对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于胜梅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重组链激酶r-sk是由基因工程生产的高效特异性溶栓药物,需要进一步观察国产(r-sk)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进行此项临床试验.

    作者:戴铁鸣;孙秀芳;毕雪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肝硬化患者胃电生理及胃排空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不同肝功能分级阶段胃电图(EGG)表现及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级14例、B级16例)和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体表胃电图记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胃半排空时间(GET1/2)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N%、B%、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硬化A级、B级组间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间GET1/2分别为94.02±11.98min、52.89±6.19min,肝硬化A级组与B级组GET1/2分别为71.71±12.09min、110.85±16.04min,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半固体排空延迟,且肝功能B级组尤为明显(P<0.01);肝硬化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的百分比均与胃半排空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44、0.56,P<0.01).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半固体排空障碍.

    作者:顾晓红;袁爱梅;李力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肝癌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体会

    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施行肝癌切除术56例,其中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5.36%,经及时诊治而愈,报告如下.

    作者:霍中华;顾春林;吴蔚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157例急诊死亡病人的统计分析

    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我院1999-2001年157例急诊死亡病人做如下统计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所用统计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保存的死亡医学证明存根,数据详实、可靠.在157例急诊死亡病人中,男91例,占57.96%,女66例,占42.04%.各年龄组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1.从疾病的构成看,157例急诊死亡病人中,有33例死于癌症,占21%,疾病及性别构成见表2.

    作者:王蓉蓉;王莉莉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儿科静脉输液中做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我们针对儿科特点开展各种层次的健康教育,使护患关系不断得到改善,静脉穿刺及输液的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贾云巧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风湿性多肌痛10例误诊分析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特点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疼痛和晨僵,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复杂,易将本病误诊.本文10例病人确诊前均被误诊.

    作者:李忆农;马延梅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疼痛治疗门诊护理工作体会

    门诊的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分诊、叫号、维持患者就诊秩序、统计门诊日工作量、准备门诊医疗物品等,周而复始.在这极为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直接反映着一个现代化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它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

    作者:闫旭明;刘学军 刊期: 2002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