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CT成像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

秦建勇

关键词:
摘要:上颌前部埋伏牙常为多生牙,多年来它的发现和定位须依赖X线照片,但其结果往往不准确,笔者采用三维CT成像予埋伏牙定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96-2000年我院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通过对烧伤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了解烧伤感染病原菌药敏变化,以便在防治烧伤感染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方法:调查1996年1月-2000年12月烧伤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所做的创面、血、痰、尿、便、导管等各种细菌培养,将阳性菌株予以分类统计,并与1991年1月-1995年12月的调查统计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结果:G杆菌检出率上升11.9%,其中洋葱假单胞菌上升8.9%,克雷伯氏菌上升6.5%,不动杆菌上升4.2%,大肠杆菌上升3.0%,沙雷氏菌上升1.0%.阴沟肠杆菌下降5.6%、绿脓杆菌下降3%,变形杆菌下降1. 7%.G球菌中,粪肠球菌上升4.0%.微球菌下降9.8%,葡萄球菌下降5.2%.白色念珠菌下降1. 3%.近5年药敏情况,对不同G杆菌敏感率进入前3名的抗生素主要有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对洋葱假单胞菌敏感染率亚胺培南为69%,头孢他啶为83.1%.对沙雷氏菌、变形杆菌亚胺培南也不如头孢他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率亚胺培南为零,复方新诺明为80.0%,其余抗生素均低于60%,对其他G杆菌敏感率亚培南均为第1位.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包括MRSA和MRSE百分之百敏感,对粪肠球菌敏感率由88.0%降至78.0%,但仍为首选.近5年情况说明,粪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在治疗上药物选择有一定困难,应给予高度重视.结论:烧伤感染细菌流行病学变化及药敏结果仍然与抗生素的应用,创面处理及其他综合治疗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仍需不断监测烧伤感染菌种变化和药敏情况,进行总结,研究新的对策.

    作者:薛东炜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良、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人中HCG、β-HCG游离β-HCG的变化

    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等疾病,是一组由胚胎滋养细胞发生变化而来的疾患,因其继发于妊娠故又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ec disease,GTO)[1].人绒毛膜促性线激素(HCG)由胎盘合胞体滋养细胞所合成[2].为了解GTO病人整分子HCG,β-HCG及游离β-HCG(free β-HCG,F β-HCG)的变化,为此笔者对GTO病人测定了上述三种不同的HC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凤英;金玮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从孕妇血浆中检测胎儿DNA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新方法.方法:对30例孕7-41周妇女血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的胎儿基因为Y染色体上的DYZ1位点,扩增片段的大小为149bp.30例孕妇血浆均经过酚-氯仿法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20例妊娠男性胎儿孕妇中有17例出现DYZ1基因扩增条带,检出率为85.0%.10例妊娠女性胎儿孕妇中未出现阳性扩增条带,无假阳性结果.本研究中早、中、晚孕期性别符合率分别为80%、80%、90%,总符合率为85%.结论:使用酚-氯仿法提取血浆中的DNA,可以提高模板的浓度和纯度,改善PCR条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

    作者:赵茵;邹丽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双能骨密度仪的市场选择与临床应用

    骨密度检查包括X线摄影、单光子扫描、双光子扫描、超声扫描、双能骨密度扫描、QCT检查,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主要应用于非外伤性的定量影像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均以射线测量方法为基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 try简称DE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下面就DEXA的市场选择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有关问题提出以下讨论.

    作者:陈伏初;柯梦佳;吴汝威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157例急诊死亡病人的统计分析

    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我院1999-2001年157例急诊死亡病人做如下统计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所用统计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保存的死亡医学证明存根,数据详实、可靠.在157例急诊死亡病人中,男91例,占57.96%,女66例,占42.04%.各年龄组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1.从疾病的构成看,157例急诊死亡病人中,有33例死于癌症,占21%,疾病及性别构成见表2.

    作者:王蓉蓉;王莉莉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儿童错(牙合)畸形的预防与防治

    牙齿错(牙合)畸形是现代人类常见的口腔疾病,牙的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面、(牙合)、牙齿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引起语言、呼吸、咀嚼的功能障碍,并由此产生龋齿、牙周病等.

    作者:王雪琴;王红梅;王新祖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减少肢体烧伤切削痂术中输血量的术式探讨

    目的:减少肢体烧伤切削痂手术的出血量,以满足战时和基层治疗深度烧伤的需要.方法: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行切削痂后延迟至48h再植皮,11例即时植皮,比较术中的出血量和植皮存活率.结果:延迟植皮组每切除1%面积深度烧伤的平均输血量约为17.2ml,植皮存活率达96.5%,血液动力学稳定;即时植皮组每切除1%深度烧伤创面平均输血量为67.5m1,平均植皮存活率为95.7%.结论:延迟植皮组手术方法简单,减少出血,可明显减少术中输血量,有利于平时和战时使用.

    作者:杨晓东;张宏;袁仕安;刘军辉;肖荣;刘霞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血压是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管壁弹性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映,测量血压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故有必要对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于胜梅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脑梗塞后抑郁状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脑梗塞后可并发各种情感障碍,其中抑郁是常见的情绪改变.本文通过随机方式对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兰琳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ALI时肺泡毛细胞血管膜的变化及相关治疗现状

    ALI是一严重的临床急症,目前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无特异性.现就ALI时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改变及针对该改变的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菁;刘晓晴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分析

    现将笔者自1998年10月-2002年1月检查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潘旭民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28例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全部使用美国巴德公司定型产品,对128例老年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结果:128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尿潴留12例(0.9%),阴囊水肿6例(0.5%)伤口积血2例(0.2%),无切口感染.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完全符合生理解剖的治疗技术,具有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张国栓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抗结核治疗前后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月间经电子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电视窥镜确诊的1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中,有1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进行了支气管镜连续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爱华;孟莹;蔡绍曦;刘莉;段娥英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扩大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从早全椎板切除及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到目前的小开窗及椎间盘镜的开展,无不面临三个问题:①减少手术的创伤;②减少对腰椎的稳定性的破坏:③增加安全性.我院脊柱外科自1995年在常规开窗的基础上潜行扩大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此术式的特点是在黄韧带外棘突根部潜行扩大骨窗,直视下切除黄韧带,摘除髓核组织,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

    作者:朱光;李海生;项泽文;徐清平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重组链激酶r-sk是由基因工程生产的高效特异性溶栓药物,需要进一步观察国产(r-sk)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进行此项临床试验.

    作者:戴铁鸣;孙秀芳;毕雪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肠1例的治疗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上比较复杂,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治疗上比较棘手.本文就我院近年来的粘连性肠梗阻中选出比较典型的1例,经粘连松解后行肠切除,肠吻合,肠排列,术后胃肠功能延期恢复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长发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的定位方法

    氩氦刀,全称氩氦超导手术系统,是美国近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全新治疗肿瘤的高科技设备.它利用氩气快速超低温致冷技术(lmin内冷冻病变组织达-140℃)和氦气快速解冻及急速升温技术,而造成病变组织的冷热逆转,这种疗法可彻底摧毁病变组织.

    作者:朱素英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胆囊切除时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探讨及预防

    1.胆囊切除的关键技术剖腹胆囊切除成功的条件包括足够大的切口,理想的手术照明,正确显露手术野,腹肌松驰满意,恰当的止血技术.可选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和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如果胆囊位置高,用腹纱垫置于肝右叶后上方,肝脏下移,胆囊可显露于肋缘下.

    作者:胡光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丹参饮加味治疗胃痛31例

    自1991年以来,我院用丹参饮加味治疗胃痛3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8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临床护理52例总结

    我院从1992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52例.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剑飞;于淑杰 刊期: 2002年第18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