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TP、心律平联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体会

孙雁

关键词:
摘要:1 资料及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9月-2001年5月共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年龄4个月-1岁,男5例,女7例,既往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史.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不安6例,阵发性面色苍白4例,拒食、精神不振5例,阵发性口周发绀、意识丧失1例,无明显不适1例(系因腹泻入院,查体发现).所有病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立即给予ATP0.04-0.05mg/次,2秒钟内快速静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简述婴幼儿腹泻的治疗

    要幼儿腹泻,是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或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多,发病季节以夏秋两季为常见.婴幼儿腹泻,不仅导致脾胃虚弱,且易伤津耗气,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缓则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出现疳疾、五迟、五软等病症,急则造成气脱液竭,危及生命,故不可不慎.

    作者:李霞;胡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10例糖尿病大疱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大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较少见的特异性皮肤病变,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可能与皮肤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障碍等因素有关[1].我们将近2年来收治的10例糖尿病大疱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琴;王爱民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洗手

    医院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医护人员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手的清洁消毒经常使用的是六步洗手法(掌心对掌心、掌心十指交叉、掌心对手指、双手互握、指尖对掌心、、洗拇指),正确洗手持续时间应>10-15s,每日洗手频率医师应>30次、护士应>35次.虽然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能认识洗手的原则,但能始终坚持正确洗手的较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减轻患者的损失,医护人员应重视洗手.

    作者:王芳;黄春华;曾福珍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后早期心功能状态与血浆纤溶活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介入治疗后不同心功能状态的患者早期血浆纤溶活性的差异,为介入治疗后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之内成功地进行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时间点采集周围静脉血,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的活性,并计算PAI-1/t-PA活性比值,根据心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比较Killip Ⅰ级组与Killip Ⅱ-Ⅳ级组t-PA活性、PAI-1活性、PAI-1/t-PA活性比值的差异.结果: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心功能为Killip Ⅰ级者40例,Killip Ⅱ-Ⅳ级者40例,前者较后者血浆t-PA活性高,而PAI-1、PAI/t-PA活性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明显,可能需要给予更强抗凝治疗措施.

    作者:高晓慧;崔志澄;赵燕君;刘晋伟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方法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开胸手术结束时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1],手术医生只能在术中凭经验进行估计,不在胸管上作任何标记,术后易出现:①胸腔闭式引流不畅:主要原因为引流管位置及深度不正确,胸管已堵塞,胸管周定不当而部分滑出等.②皮下气肿:主要因为引流太细而气胸破裂,口较大、引流管不足以排出外溢的气体而引起,也可因为胸管放置时间过长,在管周围已形窦道,其中间留置线打结时易断或割裂皮肤,使后局部填塞不紧易进气,而引起皮下气肿.

    作者:邵秀芝;桑润生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38例老年COPD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在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本病,在全球为第四位的致死原因[1,2].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老化、免疫功能下降,更易在原有COPD的基础上导致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急性加重.本文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OPD死亡病例入院早期的各项辅助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日东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尿脱氧吡啶啉浓度测定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脱氧吡啶啉与骨吸收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甲亢)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和2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治疗前及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的甲减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晨尿脱氧吡啶啉(DPD)浓度的测定,同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1)、股骨颈(Neck)、Wards区、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COPD患者只测定了股骨骨密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糖尿病、COPD、CRF患者尿DP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0.05,0.01,0.01),甲减治疗前尿DP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T4治疗后尿DP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六组患者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尿DPD是反映骨吸收改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于湄;王雪;叶志明;柴瑞敏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8例DRD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8例DRD中,男女发病比例为3:5,儿童期1例,少年期2例,青壮年5例,临床特征多为下肢肌张力异常,僵硬感及晨轻幕重.病理征阳性.服用多巴制剂治疗在1周内均有明显疗效.结论:DRD的临床表现较明显,多巴制剂对其有快速,持续的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DRD患者的预后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孔立志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误诊2型糖尿病2例分析

    例1,男,37岁,身高172cm,体重85kg.因上腹部不适呕吐3天、神智不清3h入院.住院前在外院门诊诊断为急性胃炎,使用葡萄糖和庆大霉素治疗3天,无好转而转入我院.住院后追问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史2月.体检:T:37℃,R:25次/分,BP:60/40mmHg,P:102次/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心率:102次/分,率齐,心音弱,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巴彬氏征阴性.

    作者:陈晓文;贺冶冰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钾通道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和肺血管重建.在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中,钾通道通过控制膜电位在调节肺血管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缺氧抑制钾通道,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去极化,达一定阈值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浆内游离钙浓度([Ca2+])升高.相反钾通道的激活可使PASMCs超极化,从而抑制诱发的[Ca2+]升高[1,2].

    作者:樊再雯;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幽门螺杆菌致病相关性细胞因子的基因结构特点与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发现以来,被确认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又被认为是胃癌的I类危险因子,研究也表明其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Hp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在Hp相关性胃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王孟春;李岩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CpG+GM-CSF增强小鼠同基因BMT后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增强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自体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减少ABMT后白血病复发.方法:对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的Balb/c小鼠行同基因骨髓移植(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syn-BMT),随后用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 motif containing oligonucleotides,CpG-ODNs)+GM-CSF和冻融肿瘤疫苗免疫,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接种EL9611细胞后未行BMT组全部死亡;syn-BMT后未行免疫治疗组60%复发死亡.经免疫治疗者其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未行免疫治疗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6),而免疫治疗的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31).结论: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小鼠syn-BMT后可有GVL效应,CpG-ODNs+GM-CSF可以明显增强这一效应.

    作者:陈万红;孙竞;林榕;蒋祖军;易正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针钻一体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起病慢,病程长,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误治.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19例此类病人,全部采用针钻一体的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戢太红;戢运福;曾立志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新形势下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的防范

    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与增强,如何预防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理顺和解决已出现的纠纷,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作者:王晋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目的: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训,素质教育为先导,训练与指导相结合,建立经验实习日记,确定重点要关心的学生.结果:106位护士学生实习成绩平均93分.结论:老师不但要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而且要兼顾学生的需要.

    作者:刘雪晴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

    目的:探讨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2000年10月-2001年5月对我科100例临产妇进行胎心监护,分别观察胎心正常者新生儿情况与胎心超出正常范围者、伴晚期减速者、晚期减速伴胎心率变异减少或消失者、晚期减速伴基线胎心率<100次/min或>180次/min者新生儿情况之差异.结果:胎心正常的新生儿评分明显高于胎心异常者(P<0.05),特别是与晚期减速伴胎心率变异减少或消失、晚期减速伴基线胎心率<100次/min或>180次/min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的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朱剑文;张艳;万盈璐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雌二醇对产后精神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产后精神病是产后精神方面疾病的严重情况,经常与精神病药理学相违背,且有为数众多的妇女可能会杀害婴儿.精神病的症状在平均年龄为31岁的病人中,大约在分娩12天后表现出来,在对10个患有产后精神病的妇女进行研究,其症状以每10周发作一次,这些妇女中,有6个已经接受了心理疗法或者服用了安定药物,但却未有相应的疗效,下面将应用雌二醇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浅淡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观察了6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其中治愈62例,死亡3例,1岁以下53例,2岁以上12例,死亡3例均为1岁以下患儿.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有1例为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作者:王丽萍;王丽波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新疆昌吉地区15例肉毒中毒临床报告

    近年来,我急救中心收治3起15例肉毒中毒患者,l例由其它地区转入,其中一半在当地医院误诊、误治,现将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棣华;郭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恶化的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档统症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对于肾衰晚期需进行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常规血液透析将使用肝素抗凝,但对合并出血患者将加重出血,甚至威胁生命.我院于2002年1月13日为1例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