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谷贵山;丰景斌;马天庆;李子川;刘嘉裔;车明学;徐莘香

关键词:
摘要:胫骨平台由于具有特异的解剖学结构,因此在其发生骨折时,常常带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治疗上也就相应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在治疗原则及方法上,国内外各家学者一直争论不休.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索双头加压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置直径2mm骨圆针4-6根预固定,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三枚骨针作为导针,引导旋入直径为5mm双头加压螺纹钉3枚,治疗股骨颈骨折62例,术后随访2-6年,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CT等作总结分析.结果: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者51例,占82.3%,骨折愈合56例,占90.3%,股骨头坏死7例,占11.3%.结论: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经皮固定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治疗效果好,适合治疗各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张新;李铁锋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8 cases with Iliofemo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approprite operational opportunity and operational methodsof iliofemoral deepvenous thrombosis(DV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 Patients with iliofemoral DVT from Jan 2000~Jul 2002 were analyzed.Results: 8patients with iliofemoral DVT diagnosi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direct thrombusimaging (MRDTI) using 3Dfresh bloodimaging and duplex ultrasound scan underwent operation which were taken from retroperinoum. The thombectomy using Forgartytube were performed in all cases, of which 4cases were combined with iliaccaval grafting and lcase was combined with an cross shuntabove pubis. The cure rate and the improving rate were 66.7% and 33.3% respectively. Death and complications were not found afteroperation. Conclusions: Invasive venography can be replaced by non-invasive MRDTI using 3dfresh blood imaging and duplex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iliofemoral DVT. The caurse of the disease could not be determined if the operation was taken butduplex ultrasound scan was significant for determining thrombectomy. A full exploration of left common iliac vein at inferior venacava bifurcation should be routinely performed. The iliofemoral DVT mainly caused by abnormality of iliac vein might be performedby iliaccaval grafting or cross shunt above pub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鼻内窥下治疗鼻出血100例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治疗原则是迅速查找鼻出血部位和快速有效地终止鼻内出血.采用传统的纱条填塞方法进行止血,患者十分痛苦,一方面止血比较盲目,另一方面会引起一些合并症,近年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浦新;白新珍;商少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产妇全程陪产护理体会

    全程陪产是指一个助产士(有经验的)陪伴一个产妇(规律宫缩、宫口开10m开始),直到分娩后2h,使产妇的产程得到完整性、连续性观察.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167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体会

    下颌阻生智齿是临床上多见的阻生牙,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拔牙指征之一.1999年-2002年间我科接诊并拔除的阻生智齿167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祝玉梅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护士配药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治疗中配药是非独立的重要操作之一.目前除内地一些大医院输液是中心输液室配制,其余大部分医院是临床护士自己配制.配药时,由于各种干扰,忙乱等原因造成精力不集中;写错床号、加错药;因而导致差错发生.

    作者:怕提古力;热米拉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非细菌感染性特殊类型的炎症样乳腺疾病,好发于30-40岁经产、非哺乳期妇女,另一高发年龄为绝经后老年妇女[1].

    作者:李占平;李定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150例白血病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细胞中某类型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的恶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白血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亦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疾病.本文将1991年元月-1996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就诊血液病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及临床诊断为白血病之150例进行分型并作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兰;程晖;张晓群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内窥镜室整体护理工作体会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对胃肠道检查及治疗的发展,镜下治疗越来越成为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措施.窥镜室护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内窥镜护士工作就不仅仅是管理器械及治疗操作问题.无论任何岗位的护士与病人及护理是分不开的,现就我院内窥镜室整体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颖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臀骶部难治性褥疮的手术治疗

    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方法用有知名动脉为血管蒂岛状肌皮瓣联合转移治疗的难治性褥疮(是一般植皮方法难以治愈的),效果佳,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海;王景文;张晓涛;李连源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糖尿病教育对IGT、IFG患者的作用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糖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异常(IFG)是介于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之间的一个代谢阶段,若无妊娠,IGT和 IFG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但是将来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可被视作进程中的一个中介阶段,在此阶段胰岛β细胞尚有足够的代偿能力,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作者:王群立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结构性心脏异常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脏,探讨应用其诊断胎儿结构性心脏异常的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妊娠20-41周的胎儿872例.常规检测心脏位置及心胸比例、四腔心及房室大小比例、房室间隔情况、大动脉关系及内径;并应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所有胎儿均出生后随访.结果:经验证共发现心血管异常18例,其中结构性心脏异常12例,非结构性心脏异常6例.结构性心脏异常中10例为胎儿期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为出生后随访发现异常.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脏,有助于及时判定胎儿心脏结构发育的异常.

    作者:吴江;吴雅峰;杨新春;张涓;隗冬梅;姜维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肝血流灌注异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机制和螺旋CT表现

    现代螺旋CT结合运用对比剂和动态扫描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肝脏病变尤其是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率,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灌注异常现象.本文综述了肝血流灌注异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机制和螺旋CT表现.

    作者:徐宏伟;晁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指骨滑膜肉瘤1例报道

    指骨滑膜肉瘤临床少见,我院于2002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靖明;王立涛;郭光虎;朱冬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抢救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例产科DIC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及早作出诊断,去除病因,高压给氧,抗过敏、抗休克,小剂量应用肝素25-50mg,在此基础上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治疗,尽快结束分娩,对经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阴道出血,尽快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结果: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新生儿成活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早去除病因,尽快结束分娩,必要时切除子宫.慎用肝素,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和多种凝血因子.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只要能及时、足量地输入新鲜血,都有可能治愈.

    作者:高东霞;张杰;李春梅;余静;李燕华;李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塑及细胞因子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重构(LVRM)发生情况及其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治疗.于发病后2天-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仪测定LVRM发生情况.健康对照组5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s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sTNF α).结果:50例AMI病人LVRM总发生率42.0%.溶栓再通组LVRM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再通组(P<0.01).50例AMI病人sIL-8和sTNF 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IL-8溶栓后9.7h达到高峰,12.6h迅速下降; sTNF α于溶栓后11.3h达高峰,24.2h后迅速下降.LVRM组sIL-8和sTNF α再度升高.结论:sIL-8和sTNFα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早期溶栓冠脉再通可明显降低sIL-8和sTNF α的水平和减少了LVRM的发生.sIL-8和sTNFα水平再度增高是LVRM发生的一个标志.

    作者:王琦;吴伟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体会

    本文收集1993年6月-2002年 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例42例,其中住院病人38例,急诊病人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治疗体会作一总结,以利于在治疗工作中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62岁.因头痛,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入院.患者平时血压21.3/12.0 kPa左右.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无面瘫,颈软,心肺腹无异常.

    作者:李红;吕秋霞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硅酮凝胶绷带防治四肢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应用硅酮凝胶绷带治疗四肢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癜痕共2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辛志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与血浆D-二聚体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与血浆D-二聚体关系.方法:对56例AP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采用乳胶颗粒凝聚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时检测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统计学处理按x2检验.结果:AP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为85.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并且在Balthazar CT分级B至E级中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AP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阳性率91%),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提示AP存在微循环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

    作者:范洪波;赵炳;宋铭祥;李林辉;赵云凰;唐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