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文;刘万山;何百祥;张晓东;姜海涛;王拓;刘守勋
目的:探讨晚期家居癌痛病人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效观察及护理问题.方法:采取宁养服务模式,由宁养院医生、护士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后,按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实施规范化、个体化的疼痛处理,定期随访、电话跟踪,调整用药,对产生的副作用及时预防处理.结果:335例接受止痛治疗的晚期家居癌痛病人296例得到缓解,有效率达88.36%.用药过程中,除恶心呕吐、便秘、眩晕、嗜睡为主要副作用外,未发现服药后血压变化、呼吸抑制及药物依赖性成瘾.结论:对晚期家居癌痛患者提供三阶梯止痛治疗,能达到有效止痛效果,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受到了病人、家属、社会的赞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京娥;刘丛笑;熊建萍;李艳如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微波,中药浸泡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微波治疗机灼除尖锐湿疣后,再用中药浸泡,每次25-30min,每日2次,连用1周为1疗程.结果:全部病例1疗程治愈,创面l0天内愈合,未见明显瘢痕,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具有疗效好,创口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张艳杰;陆东庆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慢性酒精中毒临床上很常见,其戒断状态并非少见,现我们将近2年来收治的14例慢性酒精中毒戒断状态的临床及脑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石孟云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外伤大出血,往往情况紧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危及病人生命,有时备血、输血不及,难以维持有效循环,使抢救失败.我院应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回输处理术中大出血病人20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国慧;王文均;张海彤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种非侵入性治疗新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波的可聚焦性等物理特点,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聚焦在体内病灶处,通过焦点区高能量超声使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目前HIFU已在眼科领域应用,本文就HIFU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方静;雷春涛;张学东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氟伐他汀(fluvastatin)是第一个完全经化学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化学结构与其他他汀类的药物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以氟苯取代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的衍生物,在体内无需代谢转化就具有药理活性.其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是洛伐他汀的30倍.
作者:江启蓉;王中兰;邓代全;冯碧敏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残角子宫是较为罕见的妇科畸形,合并妊娠时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导致残角子宫破裂,腹腔大量出血,严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在2002年成功的诊治1例残角子宫妊娠.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华;沈春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外周单核细胞中的NOS活性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核病的发病及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分析肺结核病人的外周单核细胞NOS活性可以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免疫状况,对预测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群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边缘系统胶质瘤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以癫痫发作(75%)为其临床特点.MRI扫描T1W呈低信号影,T2W为高信号影,有强化效应.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57%,恢复良好率8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应用高分辨率CT或MRI可显示边缘系统胶质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郭世文;刘万山;何百祥;张晓东;姜海涛;王拓;刘守勋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喉切除气管支架埋植术是近代治疗喉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咽瘘又是喉切除支架埋植术严重及主要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其发病率约为10%.喉切除后咽瘘出现多与感染及病人身体素质,营养状况有关.
作者:杨芳;黄茂华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人工流产是妇科门诊常见的一种手术,由于手术简单,临床操作时多不使用麻醉.在临床工作时发现,人流患者中部分患者疼痛严重,无法配合手术的进行,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除了给患者增加痛苦外,还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作者:梁宏峰;吴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而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的60%-70%.因此防治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本文选择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卢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多见.由于本病具有一定隐袭性,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值得临床关注.我科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楚胜华;江普查;郭国炳;袁先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淋巴瘤是血液科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但肠道T细胞恶性淋巴瘤则极为罕见.由于肠道T细胞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征性症状,诊断困难,故极易误诊.我院于2002年11月13日收治该病人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江涛;曹广东;葛伟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分类:车祸伤9例,训练伤1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股二头肌后缘向下至膝后皱褶横行沿腓肠肌内侧头向下S型切口,经脂肪组织间显露,采用拉力螺钉6例,钢丝4例.结果:4例均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半,优8例,良2例.结论:膝后S型切口有利于该损伤手术显露.
作者:申明相;西中海;宋传祥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颈丛阻滞应用甲状腺类手术,其操作方法简便且效果可靠,但其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常见,尤其是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本文将拉贝洛尔应用于颈丛阻滞,观察其预防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
作者:李星华;张绪斌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临床上,一些颌面部严重损伤的病人,感染率相对较高,手术时较彻底的清创缝合及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是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本文将2001年-2002年我科收治的133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65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并给予激光辅助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李治娟;刘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26例胃癌病人全胃切除后采用国广吻合器(常州市新能源医卫器材总厂)用于SS吻合,现将临床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景宪;曲延才;孙良坤;张中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质控管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生命,为抓好质控管理,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漏诊现象的发生,我们根据省厅的有关规定,借鉴外院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工作程序和质控系统.
作者:吕向华;姜惠珍;吕志萍;刘春晓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患者,男,20岁.因发热、咳嗽、咯痰3天,于2002年9月10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诉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症状以夜间为重,自起病以来未用过任何药物治疗.查体:T:39°C,P:96次/min,R:23次/min,BP:100/60mmHg,神清,颜面无浮肿,咽充血,左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
作者:王从映;张云山 刊期: 200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