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事故防范与护理

陈静;徐广卫

关键词:
摘要: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理》(下简称《条理》)的颁布,其目的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大限度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更进一步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但是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机构内部众多繁琐的工作中,护理管理的优劣,是医疗事故与差错防范的关键之一.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法检测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1 蛋白质的排泄尿蛋白为尿液化学成份检查中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在经过近曲小管时,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

    作者:段启祥;赖勇;资欣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凝技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手术时间长,多个切口,创伤大,且影响美观.

    作者:吴义生;陈剑秋;何立杰;李盟;汪立今;李学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附36例病例分析)

    近年来尽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其发病机理、诊断、病情预后的评估、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和手术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来势凶猛、病程短,特别是其死亡率仍在30%左右居高不下.现将我院1996年-2001年收治36例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SAP)结果分析,比较如下.

    作者:李宗军;彭小云;陈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胶乳球囊导尿管取出食道上段异物2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例均为男性患儿,身体健康,1例3岁,体重13kg,吞食一枚五分硬币;1例5岁余,吞食一枚电子游戏板,外形似一元硬币大小,均经X线拍片示,异物停留在颈部狭窄,并测量异物至中切牙的距离.

    作者:郭全;任敏;丁瑛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00例纤维内窥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我们用纤维内窥镜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总结1000例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提高对纤维内窥镜检查的认识,以求对上消化道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张金芝;王殿池;孟繁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GM1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0例GBS患者、24例CID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水平.结果:①GBS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GM1抗体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脑脊液中抗IgM-GM1抗体阳性率与疾病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②CIDP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GM1抗体的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脊液中抗GM1抗体的阳性率与疾病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GBS组抗GM1抗体阳性者多为运动轴索性损害;CIDP组抗GM1抗体阳性者与神经损害的类型无关.④轻、重型组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GBS组、CIDP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与配对的脑脊液中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GBS患者脑脊液中IgM-GM1抗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运动轴索受累的一项临床参考指标,抗体的水平与疾病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关系;GM1抗体可能不是CIDP患者的主要责任抗体.

    作者:吴德云;李晓光;郭玉璞;陈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7例恙虫病误诊分析

    恙虫病是由携带立克次体的幼螨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关于此病的报道已经极少,此次驻粤某部队演习后出现7例恙虫病患者,因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均导致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兴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烧伤并发症

    1 临床资料1980年5月-2001年12月共收治206例电烧伤病人,其中男188例,女18例,年龄3-72岁.高电压66,000V,低电压220V,有4例雷电击伤.

    作者:曹立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围产期孕产妇尿液培养的临床研究

    自2000年4月-202年9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435例围产期孕产妇进行500人次的尿液培养和细菌涂片检查,明确围产期孕产妇泌尿系感染的潜在因素,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天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避免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对策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自出现症状到确诊常在3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以上.往往在确诊肺癌后,约70-80%的患者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时机.

    作者:熊奎;王道梅;李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耳部滴药的护理

    耳部滴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护理操作之一,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将对病人的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我科自1999年以来护理各类耳部疾病病人1000余人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宁;杨惠芝;马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的空化效应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空化[1](ultrasound cavitation)通常是指:液体中存在的微小气泡(空化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活所表现出来的振荡、生长、收缩、崩溃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

    作者:李青峰;白晋;王智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125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三种方法进行对比,以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12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40例,术前1天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V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者,故术前后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薛素华;黄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和投诉[1].笔者就医改后所碰到的一些护患矛盾作如下分析.

    作者:王芳;黄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磨汤联合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因其易引起胆红素脑病,而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

    作者:冯玲;韩阳;周明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乌司他丁是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多种与胰腺炎有关的酶类,同时,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的释放、抑制心肌抑制因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我们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兴;张锦春;余康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临床电生理领域提出来的新概念,它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和电不稳定的程度[1].

    作者:邹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肺脑复苏中脑复苏治疗探讨-附3例临床报道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理论的日臻完善和药物的日新月异,心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如何提高抢救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已经是社会进步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作者:王昌育;辛渭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尽管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重症胰腺炎死亡率仍较高,探讨其治疗问题,降低死亡率一直是急救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之一.

    作者:霞明;程建国;滕维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

    体外循环是目前心脏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由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过程中采用了非生物材料以及体外循环灌注泵,受到机械性损伤,涡流,血气界面及血液稀释的影响,造成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红细胞的损伤,血浆内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在体外循环转流开始时迅速下降可减少30-50%,血小板的破坏释放第Ⅲ因子,红细胞破坏释放凝血激活酶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它凝血因子的减少.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刘维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