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张洪坤;周劲松;黄玉瑶;罗国安;潘林燕;陆庆中

关键词:玉屏风散,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HPLC
摘要:目的:建立玉屏风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12批玉屏风散样品,确定指纹峰并用对照品随行进行定性和阴性对照随行进行峰归属鉴定,经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确定其对照指纹图谱,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由21个共有峰组成的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峰具有特征性,鉴定了其中11个主要的指纹峰,并对全部的共有峰进行了峰归属.结论:该文建立了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有效地控制玉屏风散的质量.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研究进展

    固态发酵炮制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类对中药材成分进行的生化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利于下游操作等优点,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该文首先介绍固态发酵炮制中药的起源与历史,随后重点阐述固态发酵炮制在中药脱毒、增效、形成复方,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用真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固态发酵炮制技术,后对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的现代化进行展望.

    作者:秦晓瑜;李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煮散与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Ⅰ.部分根和根茎类、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

    目的:对比研究根和根茎类药材及花、叶、全草类药材煮散与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味根和根茎类药材、4味花类药材、2味叶类药材及2味全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结果:煮散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 min),两者的差异主要由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决定.结论:饮片制成煮散,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从药学角度来看,煮散可以节约大量药材,有利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玉雯;仝小林;王菲;刘起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黑骨藤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将黑骨藤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分离物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实验并测定各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氯仿-甲醇5∶1片段的抗炎作用好,其总黄酮和总皂苷总含量为62.78%.结论:黑骨藤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越高其抗炎作用越强,且总皂苷的抗炎效果可能大于总黄酮.

    作者:李慧敏;赵喜玲;李小云;李琪;李娇;熊昱;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紫花丹参多倍体的初步诱导

    目的:选育紫花丹参多倍体新种质.方法:利用秋水仙碱处理紫花丹参叶片进行多倍体诱导,对其多倍体后代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用15 mg/L秋水仙碱浸泡叶片12 h预培养7d的处理具有较好地加倍效果,加倍率达31.67%.对筛选得到的5种多倍体植株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较二倍体都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尤以Y2具应用潜力.结论:通过秋水仙碱诱导获得了紫花丹参多倍体,部分多倍体植株性状变化明显,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

    作者:吴顺;葛倩雯;刘肖坷;李昕;胡鑫铭;王元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陇西不同气候区域黄芪育苗模式筛选试验研究

    目的:总结出黄芪适宜育苗环境区域,筛选出不同气候区域适宜育苗模式.结果:黄芪在不同气候区域育苗,其产量和质量表现排序为湿润区>半湿润区>灌溉区>冷凉干旱区>温和半干旱区>温和干旱区;不同育苗模式处理间,地膜育苗优于露地育苗.结论:在陇西自然条件下,黄芪育苗适宜区域为半湿润、湿润区和灌溉区,其次为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的冷凉干旱区;地膜育苗,冷凉干旱区5.0cm口径打孔育苗模式佳,半湿润、湿润区和灌溉区7.5cm口径打孔育苗模式佳.

    作者:管青霞;李城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木蝴蝶降低LDL-C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木蝴蝶降低LDL-C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十六烷酸(2)、木蝴蝶苷A(3)、木蝴蝶苷B(4)、白杨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芸香糖苷(7)、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8)、香叶木素(9)、京尼平苷(10)、异荭草素(11)、槲皮苷(12)、芹菜素(13)、没食子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献敏;李南;杜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药效学与毒理学结合的湿生扁蕾与苦豆子配伍比例的优选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与苦豆子的优配伍比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琼脂致小鼠肉芽肿、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腹泻的动物模型,观察湿生扁蕾与苦豆子不同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作用;并观察湿生扁蕾与苦豆子不同配伍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随着湿生扁蕾配伍比例的增加,其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效果明显增强;随着苦豆子配伍比例的增加,其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也明显增强,但止泻作用增强不明显;灌胃给药未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MTD)为32.0 g/kg,是成人临床拟日用剂量的106倍.结论:该实验采用药效学与毒理学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优选的湿生扁蕾与苦豆子配伍比例为20∶1,与临床拟日用剂量完全吻合.

    作者:赵慧巧;景明;卢年华;陈正君;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吴茱萸与伪品臭辣树果实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的果实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对吴茱萸和臭辣树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果实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吴茱萸与臭辣树在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方面均不同,可用所描述的各方面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文为鉴别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作者:张红梅;李国;宋龙;赵志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九节龙的生药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紫金牛科植物九节龙进行生药组织学研究.方法:对九节龙原植物进行形态学描述,显微构造(徒手切片、表皮撕片、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结果:全株各器官均可见细长的非腺毛和腺头为圆形的腺毛;九节龙的根、根茎及茎横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内皮层,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根茎及茎具髓部.结论:九节龙的根、根茎、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可作为九节龙的鉴别特征.

    作者:吴淑英;蔡沓栗;杨成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以提高绞股蓝总皂苷的利用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以得率和包封率为指标综合评价制备工艺,筛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后的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为:绞股蓝总皂苷与γ-环糊精(γ-CD)的质量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h,γ-CD与水的用量比为1∶30 (g/mL).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包合物胶囊中绞股蓝总皂苷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百分率达65.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为工业化生产绞股蓝总皂苷包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荣华;钟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

    目的:分析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镇静、抗病毒、降颅压、补液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0天.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尿潴留、病理征、口腔溃疡和皮疹/疱疹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WBC、空腹血糖、脑脊液常规(葡萄糖、蛋白)及脑电图(θ、δ波)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第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两组患儿转为危重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洁;庄进飞;林海龙;李素华;徐志伟;陈益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石菖蒲β-细辛醚研究进展

    β-细辛醚作为石菖蒲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几年研究发展迅速,在抗肿瘤、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效,该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β-细辛醚在提取、检测、药理及其制剂开发方面的内容,尤其是β-细辛醚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等,为全面深入开发石菖蒲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鸥;唐智勇;黄雪梅;张林;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通城虎的生药鉴定

    目的:建立通城虎生药学鉴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通城虎药材的基原、性状、显微和薄层进行鉴别.结果:通城虎药材的显微组织及粉末特征明显;药材的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检出与马兜铃酸A对照品和通城虎对照药材相应的荧光斑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通城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昌水平;李华;蒋三元;梁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UPLC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BTS+快速法评价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 ×2.1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58 nm.结果: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均具有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异槲皮苷与芦丁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0%;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57% ~98.84%之间,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更好的对桑叶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夏伯候;周亚敏;皮胜玲;谢嘉驰;许招懂;林丽美;廖端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及干燥模型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质量的影响,确定干燥工艺并建立干燥模型.方法:研究不同风温(40、50、60和70℃)、切片厚度(1、2、3和4mm)和风速(8、10、12和14m/s)对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曲线的影响,以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为指标,确定干燥工艺;并将干燥曲线试验数据与所选4个干燥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系数(R2)、卡方(x2)及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干燥模型.结果:风温、切片厚度和风速的改变都会导致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曲线的变化,但风温的影响为显著,在试验条件下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时间分别在20.33% ~ 28.26%、2.65 ~ 3.25和180 ~ 510min之间.所选4个干燥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与干燥曲线数据拟合度高,有大的平均R2(0.9993)、小的平均x2(0.00022)及较小的RMSE(0.01066).结论:综合考虑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确定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条件为风温60℃、切片厚度2mm、风速12m/s;在风温40 ~ 70℃、切片厚度1~4mm、风速8~14m/s条件下,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模型为Modified Page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有效预测板桥党参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作者:张建;赵武奇;肖旭霖;黄小丽;吴忠;赵雪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玉屏风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12批玉屏风散样品,确定指纹峰并用对照品随行进行定性和阴性对照随行进行峰归属鉴定,经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确定其对照指纹图谱,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由21个共有峰组成的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峰具有特征性,鉴定了其中11个主要的指纹峰,并对全部的共有峰进行了峰归属.结论:该文建立了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有效地控制玉屏风散的质量.

    作者:张洪坤;周劲松;黄玉瑶;罗国安;潘林燕;陆庆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且利用96孔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研究从白及须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3)、2-羟基-4,7-二甲氧基菲(4)、militarine(5)、dactylorhin A(6)、天麻素(7).其中,化合物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MIC8 ~ 128 μg/mL).结论:白及须根富含与白及块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包括2-异丁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以及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菲类化合物.其中,单菲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俞杭苏;代斌玲;钱朝东;丁志山;蒋福升;金波;李美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比木根中喜树碱提取液稳定剂的优化

    目的:优化马比木根中喜树碱提取液浓缩时使用的稳定剂.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喜树碱提取液浓缩时的稳定剂种类、稳定剂浓度和浓缩温度对喜树碱含量的影响.结果:佳浓缩条件为:加0.5%稳定剂硫酸亚铁,浓缩温度80℃.在此条件下浓缩,喜树碱相对于提取液收率为94.58%.结论:优选的佳浓缩条件高效、简便地解决了提取液浓缩过程中喜树碱含量大幅降低的问题,有利于喜树碱的工业化提取.

    作者:刘盛权;于敬亮;刘振德;高河勇;李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动物均进行造模,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以上各组分别灌胃给药30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组织ERα、ERβ、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可降低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ERK、VEGF的表达.

    作者:林妮;邱玉文;官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Kinetic-Turdimetric Aseay,KTA)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5批药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稀释4倍及以上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法可用于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药品中的内毒素,但纳入标准仍需要进行更多工作.

    作者:杨胜富;覃芳;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