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陆俊;王珺;成策;程萌;雷小林

关键词:胡颓子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摘要:胡颓子是我国优良的林果药兼用型常绿灌木,具有很好的绿化观赏、食用药用经济价值,并且其果实、根和叶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该文对胡颓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生物碱、萜类、甾体及鞣质等,主要具有止咳平喘、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旨在为胡颓子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牛膝等四种中药的品种考证

    该文考证认为《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当时较好的川牛膝应是苋科植物麻牛膝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的根;当时市场上“辣胜于甜者”的肉桂应是桂皮,说明当时有用桂皮充肉桂销售药用;古代多家本草记载,当时也在应用的土三七应是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japonica(Thunb.) Juel.的根或全草;张锡纯所用的石膏是生石膏,且鉴别生、熟石膏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

    目的: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为试管苗微型块茎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也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了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规律,为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和健壮培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

    作者: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大黄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物质基础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大黄中的活性分子,探索大黄的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与脑缺血有关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大黄所含52种化合物进行联合筛选研究,并采用Cytoscape 2.8.1软件建立多成分-蛋白靶点网络模型.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3个与10个以上的靶点有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大黄中治疗脑缺血的活性成分,同时也给中药复方的多作用靶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路丽;关琴笑;田元新;林捷欣;梁生旺;王淑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洋蒲桃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5-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8)、2',4'-二羟基-6 '-甲氧基-3 '-甲基查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泳樟;张玉波;陈能花;王国才;李药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对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姜黄素含量为指标,载药量、卵磷脂用量以及pH值为考察因素,对处方组成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含量以及粒径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初乳温度、剪切时间、均质压力为考察因素,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处方工艺重现性考察.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质量可控,载药量为0.5 mg/mL,pH值为5.0,平均粒径约为200 nm.结论:确定的姜黄素脂肪乳剂的处方工艺可行,为姜黄素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款冬花的质量评价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佳款冬花产地及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作者:厉妲;张静;梁鹂;康廷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碱蓬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碱蓬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碱蓬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酸(1)、β-amyrin-n-non-yl ether(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东莨菪内酯(9)、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邱萍;王奇志;印敏;王鸣;赵友谊;单宇;冯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溶出度评价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外观、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自微乳的形态、含量、稳定性以及溶出度进行评价.结果:所得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40%)、Cremophor RH-40 (50%)、PEG-400(10%),载药量7.0 mg/g,外观澄清透明,平均粒径38.57nm,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8.80 mV.溶出度结果表明在0.1 mol/L盐酸中90 min药物累积溶出度可达90.30%,是原料药的5.9倍.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影响药物含量,应低温保存.结论:灯盏花素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改善药物溶解性,有利于胃肠道吸收,符合主要指标要求,为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卢秀霞;陈文荣;李南;刘志超;龙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的工艺.方法:原料经超临界CO2萃取后,通过工业色谱纯化.以10-DAB的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夹带剂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釜Ⅰ的压力及温度对10-DAB收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在夹带剂量(80%乙醇)与药材比3∶1、萃取釜压力25 MPa及温度60℃、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压力14 MPa及温度40℃等较佳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物经工业色谱分离纯化后即得10-DAB.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及分离纯化10-DAB的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唐杨琴;李海池;黄文洁;熊艳;葛发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枝莲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半枝莲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初步建立了半枝莲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5个特征峰,并对不同厂家的12批半枝莲配方颗粒进行了相似度比较,相似度大于0.89,表明其生产工艺较稳定.结论:该HPLC特征图谱为半枝莲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作者:魏梅;李慧;陈向东;杜兰哲;官永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滇桂艾纳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滇桂艾纳香的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增殖培养基,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0.1% HgCl2溶液灭菌10 min效果佳;茎段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 6-BA 2.0 mg/L+ KT 1.0 mg/L+ NAA 0.5 mg/L佳,诱导率达90%;6-BA是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达显著水平,NAA与KT效应不显著;芽增殖的适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KT 1.5 mg/L+ NAA0.2 mg/L,增殖系数为7.12;生根培养基用1/2MS+ NAA 0.5 mg/L好,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3.3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种苗,并为规模化生产种苗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姚绍嫦;谭文明;蓝祖栽;利荣欢;凌征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作者: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肖承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水线草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水线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进行鉴别应用.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 mm,1.7 μm),以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各产地水线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超过0.85.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水线草药材的专属性鉴别,有效区别水线草及其混淆品白花蛇舌草.

    作者:李洪权;曹艺;柏玉冰;夏伯候;林丽美;廖端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对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乙酰唑胺阳性对照组、天山雪莲提取物组,给药后将小鼠放入低压氧舱,减压至模拟海拔8000m高度,小鼠保持在此高度下缺氧12 h后处死小鼠,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和苹果酸脱氢酶、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天山雪莲提取物能够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提高顺乌头酸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Ⅴ的活性.结论:天山雪莲乙醇提取物能够保护缺氧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

    作者:蒋炜;樊鹏程;何蕾;吴金华;马慧萍;景临林;贾正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虫草素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24h的IC50;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不同浓度虫草素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虫草素对A549细胞核内NF-κB p65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虫草素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而BCL-2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质中的NF-κB p65向核内转位.以上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虫草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相关.

    作者:张超;钟沁;张锡峰;胡代曦;何雪梅;李权伦;冯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二次正交旋转优化泽泻施肥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配比及用量的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泽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氮、磷、钾及微肥施肥量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试验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 =0.8980,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可靠程度较高,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微肥>钾肥>磷肥.据频数统计优化施肥量,泽泻目标产量大于8 250 kg/hm2,95%置信区间内泽泻优施肥量为:氮肥241.45~283.55 kg/hm2、磷肥81.14 ~208.44 kg/hm2、钾肥95.57~239.42 kg,/hm2和微量元素锌肥14.32 ~ 16.18 kg/hm2、硼肥18.84 ~ 19.86 kg/hm2、钼肥0.151 ~0.159 kg/hm2.结论:氮肥保证泽泻生长,钾肥促进块茎膨大,锌、硼、钼肥配施促进泽泻生长发育及对氮、磷、钾肥的吸收.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及锌、硼、钼肥可促进泽泻产量增加,其中,增施氮肥对泽泻的增产作用为显著.

    作者:李瑶;陈兴福;彭世明;梁琴;张俊;吴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楸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白楸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和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楸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高根二醇(3)、芹菜素(4)、对甲氧基苯甲酸(5)、油酮酸(6)、β-胡萝卜苷(7).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GC-MS分析4种石斛花挥发性成分

    目的:分析比较4种石斛(铁皮石斛、球花石斛、叠鞘石斛、鼓槌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同时对成分进行归属与比较.结果:从铁皮石斛花中鉴定出4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0.64%;从球花石斛花中鉴定出26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5.24%;从叠鞘石斛花中鉴定出31种成分,占总含量的72.85%;从鼓槌石斛花中鉴定出18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7.61%.结论:4种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为石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文静;李进进;李桂锋;张建军;廖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桐树枝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白桐树枝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成分分离,通过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桐树枝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β-香树脂醇(2)、7-ketositosterol(3)、东茛菪内酯(4)、β-谷甾醇-β-葡萄糖苷(5)、L-焦谷氨酸(6) 、β-谷甾醇(7).结论: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勇;左坚;陈建伟;李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龙葵果保鲜技术对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龙葵果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成分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独特的龙葵果保鲜技术保存龙葵鲜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葵干果和保鲜处理的鲜果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保鲜技术对其抗肿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经保鲜技术处理的龙葵鲜果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含量要比龙葵干果的含量高80%以上.结论:龙葵果保鲜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龙葵药材中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含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秋琼;梅全喜;张锦超;曾聪彦;胡玉良;陈宗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