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一例上肢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体会

肖志杰

关键词:
摘要:目的:通过星状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上肢闭塞性脉炎.方法:0.75%布比卡因2.5ml+注射用水2.5ml+吗啡1mg,全身辅助用药:脉通500ml+654-2 10mg静点、10%GS500ml+酚妥拉明20mg+多巴胺20mg缓慢静点.第二天,先行右侧SGB,观察半小时后,再行左侧SGB,除霍纳氏征外,心率、血压无改变.连续治疗7天,每天均行双侧SGB,第二周开始,配方中停用吗啡,仍行双侧SGB.结果:疼痛完全缓解,皮肤红润、温暖,两个拇指和左小指完好无损,四个手指末节行截指术,另三个手指尖端干性坏死,手功能得以基本保留.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肌注a-干扰素及普米克令舒、肾上腺素、沐舒坦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2例

    目的:探讨肌注a-干扰素、普米克今舒、肾上腺素、沐舒坦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a-干扰素肌注,普米克令舒、肾上腺素、沭舒坦超声雾化,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喘憋缓解、咳嗽持续时间、哮鸣音消失,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注a-干扰素,普米克令舒、肾上腺素、沐舒坦超声雾化治疗毛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许光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抗结核药致过敏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8年间住院治疗发生过敏反应的20例肺结核患者(药物过敏组)以及耒发生过敏的患者随机抽取2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以及对结核病治疗的影响.结果:出现皮疹13例、发热10例、关节痛2例.单药过敏19例,异烟肼过敏4例、利福平过敏5例、吡嗪酰胺过敏3例、已胺丁醇过敏3例、对氨基水杨酸钠过敏z例、左氧氟沙星过敏2例;有1例对4种药物过敏.药物过敏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住院花费增多.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关节痛等.发生过敏可能影响结核病的治疗,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赵丽;杜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未婚人流者的身心问题与健康教育

    生殖健康事关生命个体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和社会安定.目前,性传播疾病、未婚人流、不孕不育均呈上升趋势,任何一种中止妊娠的方法对于生殖健康特别是对未产妇来说,都潜伏着一定的危害性.因而人工流产对生殖系统造成的伤害和不利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临床表现证明:大部分继发性不孕症也是因为人工流产而引发的.

    作者:郭冬梅;郭掬华;杜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二甲软肝散和西药联合治疗肝硬化50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27 a~68 a,平均年龄47.5 a;病程3月~4年:肝炎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主要症状:乏力、腹胀、纳差、黄疸、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STB)17.3~183.2umo/L,ALT67~219 U/L,血清总蛋白(STP)52~68 g/L,血清白蛋白(A)15.7~36 g/L,脾肿大,中轻度(仅肋下触及)6例,中度(肋下二横指)18例,重度(肋下二横指以上)2例.伴HBsAg阳性24例,HBsAg阴性2例,腹水者20例,有腹水史者6例.

    作者:刘文阁;朱德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解毒活血汤治乙肝后肝硬化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解毒活血汤加护肝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护肝支持治疗.4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体症、肝功能、B超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解毒活血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峰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目的:通过调查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6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共1000张,依照药品使用说明等相关资料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32张,占统计处方数3.2%.分别在药物用法、用量、疗程、重复使用和抗生素的选择与联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仍然是今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临床医师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作者:侯东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对TNF-α、sTNFR-Ⅰ、sTNFR-Ⅱ的影响

    目的:评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ASH)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62例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临床结局及肿瘤坏死因子和人可溶性TNF受体Ⅰ,人可溶性TNF受体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受体Ⅱ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阙敢波;林建东;肖雄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改进危重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危重病人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其清洁口腔的效果和使用材料的成本.方法:随机将106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牙膏牙刷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接口腔护理常规进行操作,每次口腔护理后进行观察评价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清洁效果和材料成本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牙膏牙刷进行口腔护理不仅能达到有效清洁口腔的目的,而且大大降低了口腔护理的成本.

    作者:郭建英;康秀华;江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CA153水平升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的35例患者所进行的18F-FDG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18F-FDG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5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包括术后化疗及放疗)长期随访中发现CA153和/或CEA持续升高(分别》30U/ml和5ng/ml),而相应临床检查无其它依据明确是否肿瘤复发或转移,进行18F-FDG显像.以终病理学检查及临床综合检查以及长期随访结果为依据,评价其对早期复发或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35例患者中,后诊断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者有24例.18F-FDG显像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1.7%、特异性81.8%、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81.8%、准确性88.6%.结论:对乳腺癌术后随访中出现较特异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持续升高者进行FDG显像较其它检查方法对诊断早期肿瘤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弘;蒋宁一;刘生;卢献平;梁九根;陈少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分析及安全使用探讨

    中药注射剂作为独创的新剂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中药注射荆产生的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使用进行初步探讨,为安全合理利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赵小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议家庭支持在神经内科病人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在神经内科病人治疗与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我院对神经内科病人的治疗采取医院一患者一家庭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扩大患者家庭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并辅助以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医院-患者一家庭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有助于神经内科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与无家庭支持的神经内科患者相比,得到家庭支持的病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康复.结论:家庭支持有助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何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脏器损害,笔者认为其病症主要分为肝肾阴虚、血热瘀毒及脾肾阳虚、湿阻血瘀两方面,临床根据辨证不同,分别施予滋补肝肾、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和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活血通络的治法,并根据兼证不同,加减运用亦有所不同.

    作者:罗运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无损伤地构建脑ATP和脑p H值空间分布图是否可行?

    目的:探讨无创性构建脑ATP以及脑PH值图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的磁共振扫描仪是GE公司的3T机器,有31P磁共振频谱的硬件和软件,应用GE公司的31P磁共振频谱的服务线圈.我们首先扫描一装盛有磷酸肌酸溶液的模型(GE Braino),然后扫描一健康自愿者的头部.使用2D PRESSCSI序列,TR/TE时间是1000/144毫秒,相位与频率的矩阵是16x16,NEX 1,128次采集.感兴趣区放在自愿者的枕叶和模型的相应部位.获取p文件进行后处理.使用SAGE/IDL软件分析p文件,同时应用Mat-Lab软件鳊程得到伪彩空间分布图.结果对模型的扫描获得了浓度的磷酸肌酸空间分布图,而对志愿者的扫描当中获得相应代谢物的空间分布图和粗略的PH值空间分布图.结论运用31P多体素磁共振频谱无创伤地构建脑ATP和脑PH值空间分布图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吴仁华;刘伟文;陈耀文;王慧;沈智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婚检男性精液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中心2007年婚检男性精液质量状况.方法:分析2007年我中心182例婚检男性的精液质量状况.结果:精子密度:(145.31±77.41)*106/ml;快速前向运动:54.2%士21.5%;慢速向前运动:10.9%±8.7%;非前向运动;7.4%±5.2%;不活动:29.4%±17.5%;总精子数:(253.7±144.7)*106/m;精子存活率:70.9%±18.4%;精子形态畸形率:15.5O%±4.79%;平均曲线运动速度:45.4±11.10 Lm/s;平均直线运动速度:30.08±4.76 Lm/s;平均路径运动速度:31.92±5.80 Lm/s;A级:31.39%±12.62%;B级:14.72±5.84%;C级:20.45%±10.58%;D级:33.44%±13.63%;运动的直线性:66.15%±8.24%;运动的摆动性:70.2O%±8.O8%;运动的前向性:90.23%±6.67%;精子平均鞭打频率:7.38±1.02 Hz;运动的侧摆幅度:1.08±0.31 Lm;精子运动平均移动角度:82.30±4.73度/秒.182例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进行分类,总精子数、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等检测结果,年龄《25岁组均低于≥25岁组,对精液无影响职业组均高于对精液有影响职业组;对精液无影响职业组异常比例低于对精液有影响职业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异常者与职业密切相关,而与年龄关系不大,同时建议在提供生殖保健服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指导和医学预防,防患于未然,提高生育能力、生育质量和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裴京明;郜秋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内容的研究

    本论文通过定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调查和评估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现状与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确定老年家庭护理服务内容,规范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开展.本文认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存在较大的需求,开展家庭护理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当前开展家庭护理服务的重点应放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层面的服务上,以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疾病管理、健康维护的基本需求.

    作者:彭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FQ-PCR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FQ-PCR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对38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和35例非梅毒患者采用FQ-PCR和RPR检测分析.结果:早期疑似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经FQ-PCR和RP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和66.7%,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11.4%.检出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FQ-PCR对早期梅毒患者进行检测,检出率高,而RPR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作者:余朝富;梁婷;李武;鲜社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医骨科牵引床的改进浅论

    随着普通骨科牵引床在各家医院的骨科广泛的应用,对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普通骨科牵引床的使用特点:其升降床头、床尾和床腰均是家属或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需要摇动手柄,来满足病人的需要;相应的牵引是靠固定质量的砝码的重力做牵引力,从开始到结束牵引外力是不变的.根据使用特点,笔者将要些改进,更利于临床使用.

    作者:范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虎杖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目的:研究虎杖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纤溶系统及肺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静脉注射虎杖注射液前后的血液动力学、肺功能及血中纤溶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用虎杖后,肺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心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用药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P《0.05),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含量(PAI)与用药前比较及与时照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结论:虎杖可明显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增加心输出量,增强纤溶系统活性.

    作者:王乃利;杨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1 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剖宫产孕妇在围手术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尤其是术后强烈需求.根据上述特点,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全愈合有密切的联系,在医疗救治的同时录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并且这种心理支持的需求穿于整个围手术期,随健康状况的动态而不断变化.

    作者:王宝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我中心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6月-2007年6月共1040名幼儿园入托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查.结果1040名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共2人,占0.019%,其中男童1人,女童1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共1038人,其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619人,阳性率为59.6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抗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阳性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应该复种乙肝疫苗,这样才能起到更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作用,同时对入托前儿童进行抗一HBs的阳性率筛查极为必要.

    作者:郜秋英;裴京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