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66例临床分析

金本亮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摘要: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住直肠癌的方法.方法:132例患者分为TME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TM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住直肠癌无论是行前切除术还是Miles手术都应该遵循TME原则,并应在术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疗效.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相关文献
  • FQ-PCR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FQ-PCR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对38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和35例非梅毒患者采用FQ-PCR和RPR检测分析.结果:早期疑似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经FQ-PCR和RP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和66.7%,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11.4%.检出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FQ-PCR对早期梅毒患者进行检测,检出率高,而RPR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作者:余朝富;梁婷;李武;鲜社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我中心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6月-2007年6月共1040名幼儿园入托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查.结果1040名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共2人,占0.019%,其中男童1人,女童1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共1038人,其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619人,阳性率为59.6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抗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阳性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应该复种乙肝疫苗,这样才能起到更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作用,同时对入托前儿童进行抗一HBs的阳性率筛查极为必要.

    作者:郜秋英;裴京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持续低负压引流应用在术后肠吻合口瘘患者治疗中的护理

    肠吻合口瘘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或外伤性肠损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由于大量肠液丢失引起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乱和循环衰竭,又使胃肠道失去吸收、消化与营养的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肠液外渗污染腹腔致腹腔严重感染,患者痛苦大,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

    作者:李冬梅;石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部分肝癌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中,肝癌的多种已知危险因素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案回访的形式,从大庆油田总医院病案室查阅2006年的肝癌病历作为观察组,非肝癌病历作为对照组,调查肝癌的多种已知危险因素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采用12检验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寻找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性别、年龄、职业、婚姻、肿瘤家族史、月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起病情况进行了X2检验:调查项目中的性别、年龄、职业、既往吏、起病情况等调查项目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此外,肝癌患者中有肿瘤家族史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既往史、起病情况与肝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全香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本文通过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体会,介绍应用中西结合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经验

    作者:薛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藻酸双酯钠的临床应用

    PSS为酸性多糖类药物,它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因合成而得,是一种类肝药物,经多年来的临床用,证实PSS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用途广泛的优良药物,但必须合理用药.

    作者:候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早孕药流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B超监测的观察目的在于明确早孕诊断,流产后检验药流效果方法.经B超检查的协助诊断符合率达98.7%,误诊率仅为0.13%.B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护手段,应用B超对药物流产的监护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能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倍他乐克治疗86例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86例,采用倍他乐克6.25mg 2次/d,如无明显心衰症状加重等情况即可加量为12.5 mg,在4~6周内渐增到病人能耐受的大剂量或达到目标剂量50mg,维持剂量治疗3~6个月.结果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和血糖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心肌的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倍他乐克在老年CHF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传染途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方法:45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45例手足口病均有皮疹,90%的皮疹与口腔粘膜疱疹同时出现,36例(80.00%)发热,其中24例低于38℃(66.67%),38~39℃8例(22.22%),高于39℃4例(11.11%).发病年龄《5 a42例93.33%,》5a3例(6.67%)发病季节7~9mo23例(51.11%)达到顶峰.结论:手足口病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同时用中药中成药清热解毒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马桂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对TNF-α、sTNFR-Ⅰ、sTNFR-Ⅱ的影响

    目的:评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ASH)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62例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临床结局及肿瘤坏死因子和人可溶性TNF受体Ⅰ,人可溶性TNF受体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受体Ⅱ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阙敢波;林建东;肖雄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应用于60例脊柱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脊柱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则采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降压前、后及停止降压后的MAP、HR、CVP,以及术中失血量等.结果:两组在5分钟内将MAP降至目标水平,达到预期降压目的;停止降压后血压恢复到降压前水平的时间更短,瑞芬太尼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够减慢心率,其扩张静脉系统的作用较硝酸甘油弱,术中出血量更少(812±165ml vs 1192±148ml).结论:在脊柱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做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易于调控.

    作者:王育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疗机构监督典型案例分析

    本人从事医疗机构监督工作4年,亲自参与调查处理医疗机构案件282起,现从中选取4个典型案例与各位同行们相互交流.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孕产妇心理保健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孕产妇心理保健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针对影响孕产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提出积极的孕产妇心理保健干预措施.结果: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社会和家庭支持情况、产时支持情况是影响孕产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孕产妇心理保健干预时,可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干预和加强产时支持干预的措施.此外,可开设产科心理咨询门诊对孕产妇进行专门的心理指导.结论: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对于妊娠结局和产科质量有重要影响,必须采取积极的心理保健干预措施.

    作者:周黄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评价尿激酶(UK)动脉溶栓(LI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行LIT的AIS患者,利用UK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溶栓后Z4h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01),75例患者临床转归良好(71%),发生13例SICH,3例死亡.结论:使用UK行LIT治疗AIC是较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尚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老龄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老龄股骨颈骨折是骨质疏松三大骨折之一,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多,极易导致股骨颈头缺血性坏死,并存症及并发症为其特点.新近我们科收治了100余例,对其护理,积累了一定经验,谈谈体会.

    作者:王俊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口服中药致头痛、嗜睡1例

    1病例介绍陈某,女,43岁,因颈肩疼痛1周于2008年3月31日来诊.诊见:颈肩串痛,吹风后疼痛加重.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颈部活动受限,第4、5、6颈椎棘突旁压痛(+),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头试验(+).X线颈椎正侧双斜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第5、6颈椎后缘增生,第4、5、6颈椎椎间隙变窄,相应椎间孔变小.诊断:颈椎病.中医辨证:风邪阻络.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作者:柯彤;凌云;杨丹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摘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自1998年6月-2008年5月,我院共有2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其中椎板间开窗186例,半椎板切除29例,全椎板切除8例.结果:有12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椎间隙感染4例,血肿压迫5例,残留再突出3例.结论:详细检查,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项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管理方法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它主要用于急性外伤、晚期癌症等患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备用药物.麻醉药品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有方,使用得当,可以治病;如果失之管理,使用不当,则会发生流弊,危害生命健康及社会治安[1].

    作者:于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口服避孕药物在妇科治疗中的效应

    口服避孕药(OC)自上个世纪60年代用于临床以来,经过大规模的研究,已日趋理想,除避孕以外,尚有许多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

    作者:刘善芹;刘燕;姚大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急腹症常起病急,腹痛剧烈,伴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多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开始诊断不明,诊断明确后多需手术治疗.外科急腹症常由急性炎症、急性穿孔、急性出血及腔道梗阻等引起.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版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