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枝蒿与大籽蒿的性状及显微鉴别

何江;陈燕;刘砥威;史银基;谭为;漆也

关键词:一枝蒿, 大籽蒿, 鉴别
摘要:目的:建立一枝蒿与大籽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一枝蒿与其混淆品大籽蒿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一枝蒿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槐角提取物中山奈素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以槐角粗提物为原料,用酸水解,再利用苷元在水解液中溶解性低而沉淀的方法纯化山奈素,并筛选出佳工艺参数.方法:对工艺中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料液比、冷却沉淀时间及山奈素结晶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槐角粗提物中山奈素水解沉淀纯化工艺为:水解液为甲醇-水-盐酸(5∶3.5∶1.5)溶液,水解时间3h,水解温度70℃,料液比1g∶5 mL,水解液佳冷沉时间为l~2h,可得55%粗晶体,甲醇溶解重结晶可得95%山奈素黄色晶体.结论:通过该工艺可从含12% ~ 14%山奈素的槐角黄酮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95%山奈素纯品,可为山奈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雷晓青;陈震;何琚;何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体内药物分布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兔体内丹参酮ⅡA的HPLC方法,并考察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TS-PLA-NP)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TS-PLA-NP和丹参酮ⅡA溶液,在设定时间点从颈静脉取血制样,以吉非罗齐为内标,采用HPLC-MS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组织分布,药动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统计.结果:吉非罗齐和丹参酮ⅡA在该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5、14.5 min.TS-PLA-NP在家兔体内的t1/2由丹参酮ⅡA的2.573 h延长到4.117 h;MRT0~∞由2.585 h延长到6.033 h,峰浓度由0.21 mg/L减少到0.134 mg/L.静脉给药后2h,丹参酮ⅡA纳米药物组肝脏和肿瘤中的浓度均高于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纳米的剂型给药后2h,肝脏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5倍以上,肿瘤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近9倍;心、肾、脾、肺等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明显降低;血液中浓度下降了近10倍.结论: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在兔体内具有良好的缓释和肝靶向特征.

    作者:王炎;冯年平;南忆蕾;周利红;陈红字;范忠泽;李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灵芝孢子油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灵芝孢子油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灵芝孢子油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0批灵芝孢子油样品.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4.6mm× 250 mm,5μm);乙腈-异丙醇(53∶4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测定10批次灵芝孢子油样品,标定共有峰13个,相似度较高,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灵芝孢子油的定性鉴别及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菁;李吉来;宁德山;葛发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酒黄精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完善酒黄精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还原糖含量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和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检查等项目.结果:酒黄精饮片的还原糖不得少于3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9.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0.2%.5-羟甲基糠醛含量不得超过0.02%.结论:在药典基础上,对酒黄精质量标准进行了完善.

    作者:雷高明;冯卫生;冯云霞;杨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绝经后妇女Beta-Crosslaps和PINP水平变化及固肾健脾方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eta-Crosslaps和PINP的水平变化及固肾健脾方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钙尔奇D 600 mg口服外,观察组再给予固肾健脾方口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血清中BetaCrosslaps和PIN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Beta-Crosslaps和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体质量与Beta-Crosslaps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结论:Beta-Crosslaps和PINP能较好地反映绝经后妇女的骨转换情况.而固肾健脾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骨转换,促进骨形成.

    作者:陈树清;杨玉彬;韦炳华;姚真荣;秦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良姜道地药材的高相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广东徐闻高良姜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进行峰识别和分离度判断,获得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Shim-pck VP-ODS柱(2.0 mm ×250 mm,5μm),流动相A为0.1% HAC水溶液,流动相B为15%乙腈+40%甲醇+45%四氢呋喃,程序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对所采集的10批高良姜药材进行了测定,建立了高良姜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及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论:本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高良姜药材质量的控制和鉴别.

    作者:邓亦峰;冯丽娜;罗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长筒石蒜鳞茎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长筒石蒜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筒石蒜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文殊兰碱(1)、石蒜西啶醇(2)、Squamigine(3)、11-羟基文殊兰碱(4)、Pancracine(5)、石蒜碱(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友谊;梁永奇;陈雨;孙浩;王鸣;冯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一枝蒿与大籽蒿的性状及显微鉴别

    目的:建立一枝蒿与大籽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一枝蒿与其混淆品大籽蒿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一枝蒿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作者:何江;陈燕;刘砥威;史银基;谭为;漆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生药鉴定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系统的生药鉴定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外观性状、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特征,进行综合鉴定.结果:南方红豆杉种子的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蛋白质电泳图谱均存在一定特征.结论:上述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提供了鉴别依据.

    作者:李亚平;赵丽丽;李连怀;詹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蜜百合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蜜百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14批蜜百合饮片进行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拟定蜜百合的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浸出物不少于25.0%,总多糖含量不低于19.0%.结论:该方法为蜜百合的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殷放宙;李林;姚庆;黄玮;陈建伟;陆兔林;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柏烫伤膏对家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创面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柏烫伤膏对家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创面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在该模型上,用参柏烫伤膏给药24d,测定相关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6、12、18、24天创面组织TGF-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设模型对照组及烧伤灵酊阳性对照组.结果: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烫伤面积愈合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对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参柏烫伤膏能有效促进创面早期T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参柏烫伤膏对深Ⅱ度烫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TGF-β1表达的调节有关.

    作者:伍小波;罗先钦;古淑英;石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PD患者网上在线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安慰剂对照组60例.其中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对照组服用安慰剂,2次/d,两组均以美多芭等西药为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治疗观察期,采用双盲设计,疗程结束后带药随访6个月观察.采用PD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睡眠状况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在治疗9个月中均未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无论在治疗观察期还是随访观察期中,PDSS的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以改善PD患者睡眠质量,且疗效稳定、不易反弹.

    作者:李敏;杨明会;李绍旦;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通关藤及其混淆品的RAPD鉴别研究

    目的:应用RAPD技术鉴别通关藤及其混淆品,并分析同种不同产地通关藤基因同源性.方法:CTAB法提取7个不同产地的通关藤及其6种混淆品的DNA,以20条随机引物进行非特异扩增.结果:随机引物285( GGG AAC CCG T)可稳定扩增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的DNA,随机引物E01 (CCC AAG GTC C)可有效的鉴别通关藤及其混淆品.结论:RAPD法可准确鉴别正品通关藤及其混淆品,不同产地通关藤的基因具有同源性.

    作者:张慧;裴志东;倪冲;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口服液澄明度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浊度测量技术

    澄明度是中药口服液制备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中药口服液的重要质控指标.历版中国药典对中药口服液澄清的规定只是定性的检查;而文献报道对其表征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在查阅近年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中药口服液澄明度表征的不同方法;介绍了浊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可借鉴啤酒的浊度测量技术,定量、准确、快速地表征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从而提高中药口服液澄明度与稳定性研究的水平.

    作者:洪燕龙;冯怡;徐德生;阮克锋;赵立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蜜丸炼蜜过程中果糖、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的热稳定性研究

    目的:建立炼蜜过程中果糖、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5-HMF)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炼蜜温度与时间对果糖、葡萄糖、5-HM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蜂蜜中5-HMF的含量,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炼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和5-HMF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准确测定蜂蜜中果糖、葡萄糖和5-HMF的含量,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降低,5-HMF的含量升高,加热温度在80℃以下时,果糖、葡萄糖、5-HMF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炼蜜的质量控制,温度是炼蜜过程中还原糖转化和5-HMF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炼蜜温度宜低于80℃.

    作者:鲜洁晨;张宁;冯怡;洪燕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氧化铝柱层析制备高纯度栀子苷的工艺研究

    目的:对氧化铝柱层析技术制备高纯度栀子苷的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精制品中栀子苷(质量分数>90%)的转移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氧化铝的种类、粒径、径高比、洗脱剂的种类和洗脱剂的用量等工艺参数,优选氧化铝柱层析技术纯化栀子苷的佳工艺.结果:氧化铝柱层析工艺为:取适量层析用中性氧化铝(100~200目),装入玻璃柱中,径高比为5∶1,栀子苷粗提物的上样量为氧化铝用量的1/30,将其溶于少量蒸馏水中作为上样液,将上样液慢慢加入到氧化铝层析柱中,上样后用95%乙醇冲洗氧化铝柱,洗脱液用量为60倍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干燥,得白色粉末状样品.结论:该工艺简便易行,效率高,可用于制备质量分数高于90%的栀子苷.

    作者:丁越;张彤;陶建生;郭春荣;金旻逸;蔡贞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十字花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十字花科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特别近年发现的抗菌、抗病毒、抗癌等药理活性,引起研究者对该科植物的高度关注.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十字花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文献,对研究较多的芸苔属、菘蓝属、独行菜属、萝卜属、荠菜属和蔊菜属植物进行了综述,为十字花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白妮;张亚军;王世祥;申旭霁;王倩;郑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水飞蓟煎剂对急性毒蕈中毒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水飞蓟煎剂对急性鹅膏毒蕈中毒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毒模型组、水飞蓟煎剂1 g/mL组、水飞蓟煎剂3 g/mL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制成急性鹅膏毒蕈中毒鼠模型.造模后每日给予相应药物3d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尿NAG酶、血浆尿素氮、血浆肌酐、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等指标.结果:实验所观测的指标包括动物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NAG酶、尿素氮、肌酐等,水飞蓟煎剂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水飞蓟煎剂各治疗的肾脏组织结构损害较中毒模型组明显减轻,3 g/mL组比治疗1 g/mL组大鼠的肾损害更轻.结论:水飞蓟煎剂对急性毒蕈中毒大鼠肾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作用呈量效关系.

    作者:凌汉新;张紫平;刘青;武大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野生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根发育的植株在继续无性生殖的同时,又出现开花结果的有性生殖,后一年的太子参植株只有有性生殖而后生命终结.太子参地上植株的生长是从早春直至深秋,以块根越冬.无性生殖有春季的块根替代和秋季的匍匐茎上不定根膨大形成茎生块根两种方式.太子参的块根均来自不定根,块根的存在长只有1年,2~3月是块根快速膨大期.结论:为栽培太子参的品种优育提供参考.

    作者:杨俊;王德群;姚勇;靳雪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华中五味子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建立

    目的:建立华中五味子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方法:以华中五味子雌雄株嫩叶为材料,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与正交实验优化RAPD反应体系,对其性别的基因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25μL总体积:Mg2+浓度2.5 mmol/L,dNTPs浓度0.08 mmol/L,引物浓度0.6μmol/L,Taq酶1.5U,DNA模板60ng,退火温度41.3℃,循环次数35个.在400条随机引物中,只有S353筛选得到一条541 bp的雄性特异条带.结论:该标记可作为其性别鉴定依据.

    作者:熊宇婷;王新升;陈亚祥;宗文慧;杨骁;顾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