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王德群;姚勇;靳雪飞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eta-Crosslaps和PINP的水平变化及固肾健脾方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钙尔奇D 600 mg口服外,观察组再给予固肾健脾方口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血清中BetaCrosslaps和PIN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Beta-Crosslaps和PI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体质量与Beta-Crosslaps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结论:Beta-Crosslaps和PINP能较好地反映绝经后妇女的骨转换情况.而固肾健脾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骨转换,促进骨形成.
作者:陈树清;杨玉彬;韦炳华;姚真荣;秦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灵芝孢子油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灵芝孢子油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0批灵芝孢子油样品.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4.6mm× 250 mm,5μm);乙腈-异丙醇(53∶4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测定10批次灵芝孢子油样品,标定共有峰13个,相似度较高,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灵芝孢子油的定性鉴别及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菁;李吉来;宁德山;葛发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甘草根及根状茎中甘草酸和可溶性糖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VP管栽及大田试验,对2年生栽培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根纵向分布是在形态学下端甘草酸含量高;根状茎中从主根向远离主根方向,甘草酸含量逐渐减少;在1年中甘草酸含量随发育节律而波动,在7月初有一个积累高峰,可溶性糖在7月中旬至8月初为积累高峰.结论:甘草适宜采收期为9月末至10月初,该结果可为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姜晓莉;王保民;李刚;杨粉团;陈喜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金银花粉末中的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金银花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测定金银花的花粉粒及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完善酒黄精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还原糖含量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和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检查等项目.结果:酒黄精饮片的还原糖不得少于3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9.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0.2%.5-羟甲基糠醛含量不得超过0.02%.结论:在药典基础上,对酒黄精质量标准进行了完善.
作者:雷高明;冯卫生;冯云霞;杨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阐明黑乳海参皂苷nobiliside Ⅰ和nobilisideⅡ的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对黑乳海参的总提取物采取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三萜皂苷元类化合物,命名为nobiliside Ⅰ和nobilisideⅡ.2个新化合物均显示了较强的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结论:通过该研究为研制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作者:张佳佳;巫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参柏烫伤膏对家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创面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在该模型上,用参柏烫伤膏给药24d,测定相关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6、12、18、24天创面组织TGF-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设模型对照组及烧伤灵酊阳性对照组.结果: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烫伤面积愈合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对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参柏烫伤膏能有效促进创面早期T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参柏烫伤膏对深Ⅱ度烫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TGF-β1表达的调节有关.
作者:伍小波;罗先钦;古淑英;石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子实体(CSE)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阳性对照组和CSE高、低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CSE对小鼠的自主活动计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行驶路程和穿越平台次数的影响.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测定小鼠脑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SE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CSE高、低剂量能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抑制脑组织内AchE活性.结论:CSE可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chE活性有关.
作者:拱梅芳;徐江平;储智勇;栾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对4个种5个样本的核基因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结合从GenBank上下载的18个样品的序列用MEGA4.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结果: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为242 ~245 bp,其所构建的系统树各个种不同的样本均分别聚在一起,表现出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能够有效区别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对杜鹃属中药材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义梅;张乐华;陈士林;陈科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兔体内丹参酮ⅡA的HPLC方法,并考察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TS-PLA-NP)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TS-PLA-NP和丹参酮ⅡA溶液,在设定时间点从颈静脉取血制样,以吉非罗齐为内标,采用HPLC-MS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组织分布,药动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统计.结果:吉非罗齐和丹参酮ⅡA在该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5、14.5 min.TS-PLA-NP在家兔体内的t1/2由丹参酮ⅡA的2.573 h延长到4.117 h;MRT0~∞由2.585 h延长到6.033 h,峰浓度由0.21 mg/L减少到0.134 mg/L.静脉给药后2h,丹参酮ⅡA纳米药物组肝脏和肿瘤中的浓度均高于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纳米的剂型给药后2h,肝脏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5倍以上,肿瘤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近9倍;心、肾、脾、肺等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明显降低;血液中浓度下降了近10倍.结论: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在兔体内具有良好的缓释和肝靶向特征.
作者:王炎;冯年平;南忆蕾;周利红;陈红字;范忠泽;李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作者:张珂;王德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以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血浆中2'4’-二羟基查尔酮(TFC,指标性成份)的HPLC法的分析方法,然后测定大鼠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TFC的浓度,并用3P97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和溶液剂经皮给药后TFC的药动学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镰形棘豆软膏剂的Cmax比溶液剂提高约3倍.结论:软膏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可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且生物利用度较溶液剂显著提高,有利于发挥其经皮给药后的镇痛抗炎活性.
作者:李伟东;陈志鹏;瞿敏明;刘丹;肖衍宇;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华中五味子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方法:以华中五味子雌雄株嫩叶为材料,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单因子与正交实验优化RAPD反应体系,对其性别的基因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25μL总体积:Mg2+浓度2.5 mmol/L,dNTPs浓度0.08 mmol/L,引物浓度0.6μmol/L,Taq酶1.5U,DNA模板60ng,退火温度41.3℃,循环次数35个.在400条随机引物中,只有S353筛选得到一条541 bp的雄性特异条带.结论:该标记可作为其性别鉴定依据.
作者:熊宇婷;王新升;陈亚祥;宗文慧;杨骁;顾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炼蜜过程中果糖、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5-HMF)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炼蜜温度与时间对果糖、葡萄糖、5-HM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蜂蜜中5-HMF的含量,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炼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和5-HMF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准确测定蜂蜜中果糖、葡萄糖和5-HMF的含量,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降低,5-HMF的含量升高,加热温度在80℃以下时,果糖、葡萄糖、5-HMF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炼蜜的质量控制,温度是炼蜜过程中还原糖转化和5-HMF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炼蜜温度宜低于80℃.
作者:鲜洁晨;张宁;冯怡;洪燕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长筒石蒜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筒石蒜鳞茎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文殊兰碱(1)、石蒜西啶醇(2)、Squamigine(3)、11-羟基文殊兰碱(4)、Pancracine(5)、石蒜碱(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友谊;梁永奇;陈雨;孙浩;王鸣;冯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枝蒿与大籽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一枝蒿与其混淆品大籽蒿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一枝蒿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作者:何江;陈燕;刘砥威;史银基;谭为;漆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十字花科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特别近年发现的抗菌、抗病毒、抗癌等药理活性,引起研究者对该科植物的高度关注.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十字花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文献,对研究较多的芸苔属、菘蓝属、独行菜属、萝卜属、荠菜属和蔊菜属植物进行了综述,为十字花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白妮;张亚军;王世祥;申旭霁;王倩;郑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田基黄水煎液对应激+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液流变进程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田基黄水煎液组,建立应激负荷下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血压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田基黄水煎液组TC、TG、LDL-C、AI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升高(P<0.05).田基黄水煎液组低、中、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黏度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田基黄水煎液组RBC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P<0.05);RBC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田基黄水煎液对应激负荷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压流变学指标有调节作用.
作者:胡向阳;舒晓春;马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及善宁注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柴芍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观察症状变化及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CT检查.结果:观察组在症状减轻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缩短和减少,P<0.05;对照组显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和善宁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可缓解腹痛、腹胀,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吕永丰;陈清霞;李国成;梁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制定菲牛蛭规范化养殖标准操作规程(SOP).方法:分别对菲牛蛭的养殖基地环境、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留种、采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及监测等项目进行研究.结果:平均亩产菲牛蛭活体420.88 kg,平均每1kg菲牛蛭鲜品含天然水蛭素43万AT-U,产品各项卫生及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结论:此SOP适用于广西地区的菲牛蛭养殖.
作者:周维官;周维海;丘毅;关建聪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