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丰;陈清霞;李国成;梁丹
目的:分别对广西忻城产红腺忍冬新鲜叶片及干燥叶片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GC-MS联用仪对红腺忍冬叶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在鲜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9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9个,占新鲜叶片全油的83.62%;在干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8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1个,占干燥叶片全油的72.09%,共有组分为17个.红腺忍冬新鲜叶片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叶绿醇和亚麻酸甲酯,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1.90%、11.79%和7.08%,而红腺忍冬干燥叶片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叶绿醇和反式角鲨烯,相对百分含量为27.62%、7.57%和4.70%.结论:干燥前后红腺忍冬叶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差异.
作者:辛华;郭睿;刘凡凡;程若敏;周江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芒果苷对人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后释放抗血小板P-选择素(CD620P)的影响.方法:采集24份健康成人外周血并分成6组,采用电阻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达CD62P的阳性率.结果:芒果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相同浓度芒果苷对胶原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率,其IC50分别为140.77 μg/mL和98.61 μg/mL.血小板活化后表达CD62P的阳性率,在胶原诱导及花生四烯酸诱导中,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果苷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强于胶原,但对于两者诱导血小板活化后释放CD62P没有影响.
作者:邓东红;黄艳平;杨杰;林发全;程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及善宁注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柴芍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观察症状变化及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CT检查.结果:观察组在症状减轻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缩短和减少,P<0.05;对照组显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和善宁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可缓解腹痛、腹胀,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吕永丰;陈清霞;李国成;梁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酒大黄中5种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0.1%磷酸(78∶22)水溶液为流动相,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3.12 ~414.00 μg(r =0.9998)、33.44~418.00 μg(r =0.9999)、17.90~223.75 μg(r=0.9998)、32.48~406.00 μg(r =0.9999)、76.96~962.00 μg(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6%、97.04%、102.57%、102.27%、99.48%.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酒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贺凡珍;蔡学莹;彭维;苏薇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安伸补气丸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mL中药灌胃,氟西汀组以2 mg/kg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予以1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给药21 d;高校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同时考察安神补气丸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安神补气丸高中低剂量组都能降低大鼠大脑皮层DA、5-HT、NE的含量(P<0.01),同时提高大鼠的食欲、体质量及活动性.结论:安神补气丸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马永良;吴德坚;陈清霞;李国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十字花科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特别近年发现的抗菌、抗病毒、抗癌等药理活性,引起研究者对该科植物的高度关注.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十字花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文献,对研究较多的芸苔属、菘蓝属、独行菜属、萝卜属、荠菜属和蔊菜属植物进行了综述,为十字花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白妮;张亚军;王世祥;申旭霁;王倩;郑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优选淫羊藿多糖脂质体(EPSL)制备的佳条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EPSL,以包封率和载药为指标,以脂药比、膜材比、超声时间和载药温度为因素水平,用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选,并用鱼精蛋白法测定EPSL的包封率.结果:制备EPSL的佳条件为:脂药比30∶1,膜材比4∶1,超声时间10 min,载药温度40℃.结论:采用佳条件制备的EPSL,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作者:高焕;高琪;王德云;范云鹏;郭利伟;赵晓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罂粟壳中吗啡、可待因与罂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与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吗啡、磷酸可待因)与251 nm(盐酸罂粟碱),流速:0.4 mL/m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同时对罂粟壳中的3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7批罂粟壳的测定.结论:为中药材罂粟壳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作者:刘永利;袁浩;李冬梅;冯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对4个种5个样本的核基因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结合从GenBank上下载的18个样品的序列用MEGA4.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结果: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为242 ~245 bp,其所构建的系统树各个种不同的样本均分别聚在一起,表现出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能够有效区别10种杜鹃属药用植物,对杜鹃属中药材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义梅;张乐华;陈士林;陈科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灵芝孢子油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灵芝孢子油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0批灵芝孢子油样品.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4.6mm× 250 mm,5μm);乙腈-异丙醇(53∶47)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测定10批次灵芝孢子油样品,标定共有峰13个,相似度较高,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灵芝孢子油的定性鉴别及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菁;李吉来;宁德山;葛发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水飞蓟煎剂对急性鹅膏毒蕈中毒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毒模型组、水飞蓟煎剂1 g/mL组、水飞蓟煎剂3 g/mL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制成急性鹅膏毒蕈中毒鼠模型.造模后每日给予相应药物3d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尿NAG酶、血浆尿素氮、血浆肌酐、以及肾脏病理检查等指标.结果:实验所观测的指标包括动物的存活情况、活动情况、尿颜色、尿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NAG酶、尿素氮、肌酐等,水飞蓟煎剂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水飞蓟煎剂各治疗的肾脏组织结构损害较中毒模型组明显减轻,3 g/mL组比治疗1 g/mL组大鼠的肾损害更轻.结论:水飞蓟煎剂对急性毒蕈中毒大鼠肾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作用呈量效关系.
作者:凌汉新;张紫平;刘青;武大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参柏烫伤膏对家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创面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在该模型上,用参柏烫伤膏给药24d,测定相关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6、12、18、24天创面组织TGF-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设模型对照组及烧伤灵酊阳性对照组.结果: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烫伤面积愈合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对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参柏烫伤膏能有效促进创面早期T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参柏烫伤膏对深Ⅱ度烫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TGF-β1表达的调节有关.
作者:伍小波;罗先钦;古淑英;石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根发育的植株在继续无性生殖的同时,又出现开花结果的有性生殖,后一年的太子参植株只有有性生殖而后生命终结.太子参地上植株的生长是从早春直至深秋,以块根越冬.无性生殖有春季的块根替代和秋季的匍匐茎上不定根膨大形成茎生块根两种方式.太子参的块根均来自不定根,块根的存在长只有1年,2~3月是块根快速膨大期.结论:为栽培太子参的品种优育提供参考.
作者:杨俊;王德群;姚勇;靳雪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金银花粉末中的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金银花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测定金银花的花粉粒及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聪慧;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确定黄芩种子佳采收期.方法:黄芩花期调查结合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萌发力、水分变化、千粒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黄芩花后18~33 d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花后24d发芽率达到82%,种子千粒重为0.19g,活力指数为103.95.花后30d种子千粒重达到高的0.198 g,活力指数达到高的149.88.花后33 d种子有明显的脱落.黄芩花期调查结果表明,在7月26日开花数达到大值为1390朵.结论:综合比较黄芩种子佳采收期为7月26日之后24~30 d,花后30d种子采集量为全年种子总量的49.47%.
作者:李帅;韩梅;杨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蜜百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14批蜜百合饮片进行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拟定蜜百合的水分不得超过13.0%,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浸出物不少于25.0%,总多糖含量不低于19.0%.结论:该方法为蜜百合的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殷放宙;李林;姚庆;黄玮;陈建伟;陆兔林;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以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血浆中2'4’-二羟基查尔酮(TFC,指标性成份)的HPLC法的分析方法,然后测定大鼠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TFC的浓度,并用3P97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和溶液剂经皮给药后TFC的药动学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镰形棘豆软膏剂的Cmax比溶液剂提高约3倍.结论:软膏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可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且生物利用度较溶液剂显著提高,有利于发挥其经皮给药后的镇痛抗炎活性.
作者:李伟东;陈志鹏;瞿敏明;刘丹;肖衍宇;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完善酒黄精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还原糖含量测定、水溶性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和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检查等项目.结果:酒黄精饮片的还原糖不得少于3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9.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0.2%.5-羟甲基糠醛含量不得超过0.02%.结论:在药典基础上,对酒黄精质量标准进行了完善.
作者:雷高明;冯卫生;冯云霞;杨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甘草根及根状茎中甘草酸和可溶性糖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VP管栽及大田试验,对2年生栽培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根纵向分布是在形态学下端甘草酸含量高;根状茎中从主根向远离主根方向,甘草酸含量逐渐减少;在1年中甘草酸含量随发育节律而波动,在7月初有一个积累高峰,可溶性糖在7月中旬至8月初为积累高峰.结论:甘草适宜采收期为9月末至10月初,该结果可为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姜晓莉;王保民;李刚;杨粉团;陈喜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作者:张珂;王德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