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麻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王柳萍;涂冬萍;梁晓乐;辛宁

关键词:大麻,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摘要:目的:为了安全、准确地使用大麻药材,对其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发现大麻根皮层较窄,在皮层内侧有众多纤维束;粉末中可见棘毛、碳酸钙钟乳体等特征.结论:大麻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为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雪松松针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雪松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9-羟基-十二烷酸(Ⅰ)、十二烷酸乙酯(Ⅱ)、十八烷酸乙酯(Ⅲ)、3β-羟基.齐墩果酸甲酯(Ⅳ)、β-谷甾醇(Ⅴ)、莽草酸(Ⅵ)、甲基松柏苷(Ⅶ)、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军民;石晓峰;李冲;范彬;王东东;刘东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硫酸阿托品眼膏中的硫酸阿托品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测定硫酸阿托品眼膏中硫酸阿托品(AS)含量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方法.方法: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AS的含量,大强度的RRS峰位于634 nm.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AS浓度和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6.5 ng/mL.考察了体系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论: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硫酸阿托品眼膏中AS含量的测定.

    作者:宋彦琪;刘绍璞;刘忠芳;胡小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狮子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狮子油中两种有效成分α-蒎烯、樟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P WAX 52 CB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5℃,以12℃/min的速率升至200℃;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20:1;载气为氮气.结果:α-蒎烯、樟脑的线性关系良好,α-蒎烯线性范围:0.1018~1.018μg;樟脑线性范围:0.1006~1.006 μg;α-蒎烯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2.6%,樟脑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RSD为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狮子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霍永昌;黄婉锋;高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辅料炮制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性相反的辅料酒和胆汁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TLC、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黄连炮制前后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TLC分析结果表明酒黄连、胆汁黄连与生品比较,生物碱类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总生物碱含量胆黄连>酒黄连>生黄连;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经炮制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檗碱增加显著,酒黄连和胆黄连分别增加8.98%和9.15%,巴马汀略有增加,药根碱增加不明显,胆黄连各成分增加较酒黄连略多.结论:药性相反的辅料炮制黄连对其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仅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影响.结果对于今后研究药性相反辅料对于黄连成分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作者:钟凌云;杨金梅;龚千锋;孙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酸枣仁抗焦虑活性物质分析

    目的:研究酸枣仁中抗焦虑活性物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酸枣仁皂苷A、B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酸枣仁醇提物中酸枣仁皂苷A、B平均含量(n=3)分别为2.87%、1.82%;总黄酮的平均含量(n=3)为66.40%.皂苷和黄酮占醇提物总量的70%.结论:酸枣仁抗焦虑物质以黄酮类物质为主,皂苷含量较少.

    作者:贺一新;赵素霞;崔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复方直肠给药促卵泡发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复方资冲颗粒直肠给药的促卵泡发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幼龄大鼠(160~170g)和去势小鼠经直肠给予资冲颗粒,并与己烯雌酚、女金丹进行对照.对大鼠卵巢各级卵泡及黄体进行计数;对大鼠与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E_2水平.结果:资冲颗粒、己烯雌酚、女金丹作用相似,均可增加大鼠卵巢窦前卵泡数和卵泡总数(P<0.05或P<0.01)并能增加子宫指数及子宫内膜厚度(P<0.05);增加去势小鼠子宫指数(P<0.01)、子宫内膜厚度(P<0.05),提高血清E_2水平(P<0.05).结论:资冲颗粒直肠给药能促进幼龄大鼠卵泡发育,提高去势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并产生雌激素样效应.提示补肾活血复方促卵泡发育的作用可能与提高雌激素水平有关.直肠给药可能是促卵泡发育的有效给药途经之一.

    作者:段恒;陆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栽培黄精物候期研究

    目的:田间调查栽培黄精生长发育消长规律,划分物候期,为大田规范种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田间系统定点追踪观测和普遍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栽培黄精具有非常明显的出苗、展叶、茎叶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春发植株衰老枯死、植株再萌芽出苗同时形成越冬芽、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死越冬等生育过程.且不同种类、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规律一致.结论:将栽培黄精的物候期划分为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现蕾开花期、果实期、枯死期、秋发期(萌芽期)、越冬期等八个时期.

    作者:田启建;赵致;谷甫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北柴胡茎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从北柴胡茎叶中提取总黄酮的佳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总黄酮佳工艺为:提取温度80℃,70%乙醇溶液,料液比1:30,回流提取2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是提取北柴胡茎叶总黄酮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文兵;曹端林;王建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方法:用HPCE技术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CE指纹图谱;发现少数产地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罗布麻叶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王媚;张月婵;刘训红;宋建平;王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组和全天麻胶囊内服对照组,两周后对纳入本研究的眩晕患者进行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中医滋阴平肝熄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确实能起到养阴息风止眩的作用.

    作者:邓伟;钟宇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香薷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江香薷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江香薷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黄芩索-7-甲醚(Ⅰ)、木犀草索(Ⅱ)、槲皮素(Ⅲ)、金圣草黄素(Ⅳ)和芹菜素(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浩武;谢晓鸣;张普照;舒任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维药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秋水仙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作者:徐芳;何江;陈燕;谭为;赵军;张彦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成骨样细胞OS-732酒精干预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治疗作用

    目的:阐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及补肾中药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浓度0.3、0.9、1.5 mol/L的酒精对OS-732成骨样细胞进行干预,通过流式细胞仪等观察其坏死和凋亡的情况;选择浓度为0.15 moL/L酒精干预后的细胞模型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治疗,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成骨样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的程度与干预酒精的浓度及干预时间正相关,其中多形状的细胞变成圆形,细胞突起短缩变细,核糖体、内质网减少,线粒体部分皱褶消失.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细胞突起恢复,内质网、线粒体数量有所增加,结构部分恢复.结论:酒精可引起成骨样细胞死亡和凋亡,且与酒精浓度及干预时间成正相关,六味地黄丸对恢复细胞的活性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武;樊粤光;夏雄智;刘建仁;王海彬;曾毅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析解表药性味与主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目的:选择29味解表药,从其物种、药用部位、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主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1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归类和统计,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旨在探索解表药的性、味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之间的相关性,为未知解表药的开发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扩大解表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作者:高洁;陈燕;贝煜;林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千金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千金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研究表明千金子含有脂肪油、二萜、香豆素、甾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作用、致泻作用、抗炎作用、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又分离出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并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的药理活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千金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千金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国君;张付玉;占扎君;单伟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具有抗肿瘤活性环肽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目的:对海藻Galaxaura fitamentosa中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提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环肽化合物:环-N-甲基亮氨酸-亮氨酸-N-甲基亮氨酸-亮氨酸-亮氨酸.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GRC-1、HepG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4.26 μg/mL和4.63 μg/mL.

    作者:梁秋;廖小建;徐石海;许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妙胶囊和二妙丸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二妙丸和二妙胶囊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不同剂型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分别测得二妙丸和二妙胶囊中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血浆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043~O.427μg/mL,提取回收率高,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10%,二妙丸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大血药浓度为0.082μg/mL,达峰时间为8 h;二妙胶囊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大血药浓度为0.303μg/mL,达峰时间为5 h.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为二妙胶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作者:周凌;孙兆姝;窦德强;曹爱民;康廷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利胆排石片中和厚朴酚及厚朴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利胆排石片中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Apollo C_(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旬-1%磷酸溶液(52:8:40,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室温.结果:和厚朴酚及厚朴酚的浓度分别在0.4625μg/mL~9.2500μg/mL和0.4800μg/mL~9.6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7和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100.2%,RSD分别为0.8%和0.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利胆排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黄涛阳;王晖;刘华;蒋琳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广陈皮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以5个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索和橘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为依据,综合考察不同采收时期(10~12月)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和330 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其结果可为广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林乐维;蒋林;郑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金钱草适宜采收期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广金钱草中总黄酮、异牡荆苷含量及产量变化趋势,以确定其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柱色谱-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异牡荆苷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TM) C_(18)色谱柱(迪马公司,250 mm×4.6 mm,5 μm);柱温25℃;甲醇-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 mL/min.结果:总黄酮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在7月份达到大,产量在8~9月份高.结论:从产量和有效成分黄酮的含量变化上综合考虑,建议广金钱草佳采收期在8月.

    作者:陈丰连;张文进;徐鸿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