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研究

王立杰;刘艳梅;石勇;王文婧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饲料加EGB饲养组),每组10只.分别在实验前1 d,实验第30 d、60d、90 d各抽血1次,检测血中NO、6-keto-FGF1α的变化.结果:EGB能明显减轻血NO的含量,升高6-keto-FGF1α含量.结论:EGB能减轻AS家兔血管损伤,从而起到抗AS作用.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试验法优化SFE萃取鸦胆子油工艺参数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SFE)萃取鸦胆子油工艺参数.方法:以鸦胆子油中酸含量为指标,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酸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因素(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原力),确定其较佳工艺水平.结果:提取效率因素的主次作用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0Mpa、温度40℃、时间1 h.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鸦胆子中鸦胆子油是可行的.

    作者:张兴德;刘汉清;郁红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鳖虫纤溶成分的分离纯化和活性测定

    本文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纤维素柱和非变性PAGE制备电泳等方法从雌性地鳖虫Eupolyphage sinensis Walker活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三种纤溶活性成分:EFF-1、EFF-2和EFF-3,分子量分别为41 kd、32.9 kd和30.6 kd,比活力分别为171.3 U/mgpr、234.0 U/mgpr和148.5 U/mgpr,其中EFF-2和EFF-3兼有纤溶酶激活物和纤溶酶活性.

    作者:韩雅莉;李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粉化对丹参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丹参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指标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提取率,探索微粉化技术在丹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普通粉和微粉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观察普通粉和细粉的表面形态,测定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堆密度,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溶出物的含量,加热回流分别提取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采用HPLC测定它们的含量.结果:丹参普通粉和微粉的粉体学特征及表面形态差异显著,水溶性浸出物微粉为普通粉的1.23倍,隐丹参、丹参酮ⅡA及原儿茶醛分别为普通粉的1.54、1.48、1.90倍.结论:丹参微粉化既能提高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又能提高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的提取率,表明丹参药材利用微粉化技术能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减少药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省药材资源的目的.

    作者:蔡萍;徐月红;王宁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17个产地的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在0.006%~1.215%之间,其中以天津蓟县高,山东泰安低.结论:不同产地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田俊生;李天祥;刘虹;潘桂湘;张丽娟;高秀梅;窦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生姜有效部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生姜有效部位(EPZ)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形态学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同时每天灌服生姜有效部位(主要成分为姜辣素及挥发油)200mg/kg、400 mg/kg、800 mg/kg,连续13 w.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分离并剪取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观察其血管内皮形态的改变,并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生姜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降低IMT,但对血清中IL-6、TNF-α无显著影响.结论:生姜有效部位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但未能明显影响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

    作者:武彩霞;魏欣冰;丁华;孙霞;程秀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水提法提取苦荞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物总黄酮量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水提法佳取得工艺为浸泡时间9 h、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 h/次、提取次数2次.结论:水提法得到的苦荞总黄酮纯度可达到10%以上.

    作者:周瑞雪;阎志惠;刘恩荔;梁泰刚;李青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和胃整肠丸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

    目的:建立和胃整肠丸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Kromasil C18(4.6×150mm,5μm)柱,甲醇-0.02mol/L醋酸钠溶液(含0.02%的三乙胺、0.3%的四氢呋喃,用醋酸调pH至6.68)(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酸阿托品在1.03~8.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4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丽仪;郑红;陈志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和研究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HPLC测定大黄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和黄芪免煎颗粒与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大黄免煎颗粒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量分别为3.52mg/g、9.41mg/g、3.12mg/g,大黄中药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量分别为3.34mg/g、9.55mg/g、3.03mg/g,黄芪免煎颗粒与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量分别为0.79mg/g、0.84mg/g.结论: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所含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大.

    作者:杨安平;韩英光;温期麟;何文斌;刘晓涵;王静;王宗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透析疗法时,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临床效果.方法:每日静脉滴注灯盏细辛30~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隔一个月后再使用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同时根据病人的Ccr制定相应的蛋白质摄入量,采用优质蛋白饮食并严格制定病人的食谱,通过观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BUN和Scr明显降低(P<0.01),Ccr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CRF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仲良;钟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独正刚性状与显微特征研究

    描述了湖北省土家族、彝族药独正刚的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作者:王兵娥;黄德红;杜双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型针刀结合针灸、内服中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为网球肘,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它是以肱骨外上髁压痛尤为明显.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严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的研制

    目的:研制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剂.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自微乳处方,并进行自微乳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黏度、电导率、折光、zeta、粒径、稳定性,溶出度.结果:优化的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处方为:葛根素-吐温80-甘油-油酸乙酯-水-微粉硅胶-甘露醇的重量比为1.7∶16.6∶16.6∶1.3∶4.0∶39.9∶19.9,分散后平均粒径为30 nm,10 min时的溶出度为94.29%.结论:所制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稳定性好,溶出迅速.

    作者:于爱华;翟光喜;崔晶;刘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贯叶连翘的生药学研究

    本文对贯叶连翘的根、茎、叶、花等分别作了性状与显微鉴别,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潘宏林;程友斌;林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马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80%乙醇回流提取,经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以及核磁共振和红外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素脂(1)、(-)丁香脂素(2)、(+)-麦迪奥脂素(3)、(-)橄榄脂素(4)、β-谷甾醇(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白马骨植物的根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强;孙隆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妇清雪莲栓的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

    目的:妇清雪莲栓的临床前安全性,给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进行大鼠阴道内一日给药6次总剂量926 mg/kg的急性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质对照组和三个不同剂量给药组(76.8,155.2,308.8 mg/kg),经阴道给药,1日2次,连续给药30天.结果:大鼠阴道内一日给药926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192倍),未见明显急性毒性作用.阴道内给药30天的无毒反应剂量为76.8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16倍);给药达155.2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32倍)或以上,可能出现血小板数轻度下降;给药达308.8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64倍),除血小板数轻度下降外,还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各脏器未见明显组织学改变.对阴道粘膜无明显的刺激性作用.结论:妇清雪莲栓未见明显急性毒性作用,其重复给药的毒性作用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未观察到延迟性毒性作用.

    作者:邱玉文;冯伟成;李菁;葛发欢;黄芝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术内酯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性

    目的:建立白术内酯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用Hypersil C18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甲醇-水(67∶3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12%(RSD=5.57%),低检测限为0.10μg/ml,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2μg/ml~18.5μg/ml(r=0.999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98%~6.19%,12.95%~15.48%;SD大鼠一次性灌胃100μg/ml白术内酯Ⅲ后C-t曲线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达峰时间为(0.85±0.01)h.给药1.5 h时,在主要效应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是:C肺>C小脑>C心>C大脑;在主要消除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C脾>C肝>C肾.结论:本法准确、稳定、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白术内酯Ⅲ的体内过程研究.白术内酯Ⅲ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消除速度快,在肺部分布多.

    作者:李翠芹;贺浪冲;邓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4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的若干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1月至今共收治肱骨髁上伸直型闭合性骨折45例进行分析.结论:复位手法的正确选择,应固定在屈肘100°-110°之间,固定时间应在4~5周,内服接骨丸,这样能很好预防肘内翻发生.

    作者:陈庆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疗效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按1∶1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以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14天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状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4例,无效1例,有效率83.3%;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有效率5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流变学中的低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戴孟;孙玉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等级、折干比等比较,寻找半夏栽培的佳肥料配比.方法:田间施肥水平的比较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结果:氮肥水平是影响半夏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磷肥次之,钾肥的影响小.结论:半夏种植的佳施肥组合为每平方米施纯N 25g、P2O5 18g、K2O 9 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作者:陈中坚;孙玉琴;赵雄廷;王炳艳;黄天卫;段承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学发光法测定麦冬类药材中总酚性成分含量

    目的:测定麦冬药材中总酚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麦冬总酚性成分的化学发光分析法,以芦丁为对照品计算样品中总酚的含量.结果:该法为快速反应体系,启动反应后5s时化学发光强度达到峰值,在8.0×10-9~4.0×10-7g/ml范围内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达到2×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4%(1.0×10-8g/ml芦丁,n=9),回收率为98.36%.结论:该法简便、迅速、灵敏度高,可作为中药中总酚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以宁;余伯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