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针刀结合针灸、内服中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

严武

关键词:针刀, 针灸, 中药, 肱骨外上髁炎
摘要: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为网球肘,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它是以肱骨外上髁压痛尤为明显.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饲料加EGB饲养组),每组10只.分别在实验前1 d,实验第30 d、60d、90 d各抽血1次,检测血中NO、6-keto-FGF1α的变化.结果:EGB能明显减轻血NO的含量,升高6-keto-FGF1α含量.结论:EGB能减轻AS家兔血管损伤,从而起到抗AS作用.

    作者:王立杰;刘艳梅;石勇;王文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生姜有效部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生姜有效部位(EPZ)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形态学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同时每天灌服生姜有效部位(主要成分为姜辣素及挥发油)200mg/kg、400 mg/kg、800 mg/kg,连续13 w.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分离并剪取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观察其血管内皮形态的改变,并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生姜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降低IMT,但对血清中IL-6、TNF-α无显著影响.结论:生姜有效部位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但未能明显影响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

    作者:武彩霞;魏欣冰;丁华;孙霞;程秀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狗肝菜多糖保肝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狗肝菜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致大鼠肝损伤模型及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狗肝菜多糖能使肝损伤动物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狗肝菜多糖具有保肝作用.

    作者:李海燕;王旭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醇超声提取,以Merk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水(52∶4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在0.3104μg~3.1040μg范围内,白鲜碱的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1.5%.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作者:李艳园;彭如习;陈桦;冯柏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葛根素和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葛根素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济学效果.方法:5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为葛根素组(25例26只眼)与血栓通组(30例30只眼),葛根素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同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葛根素组与血栓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76.67%,药品成本分别为2400.00元和895.5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1.20为和11.68,葛根素组相对于血栓通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018.结论:两种方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相近,但血栓通组更为经济.

    作者:何梅凤;李瑜;吴伟;王延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甘草总黄酮超声提取、酶解提取间的差异、传统搅拌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并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的抑菌效果.结果:超声提取的效果好,其优条件为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20 min.此外,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3125,0.03125,0.125,0.03125 mg/ml.结论:超声提取是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总黄酮的新方法.甘草总黄酮对上述四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崔永明;余龙江;敖明章;杨英;胡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竹节参生物学性状与产量通径分析

    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法,比较了竹节参各生物学性状对根茎产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茎粗、大小叶片宽、叶片与花序的夹角是新品种选育中值得充分重视的性状.

    作者:林先明;由金文;郭杰;谢玲玲;廖朝林;刘海华;王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4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的若干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1月至今共收治肱骨髁上伸直型闭合性骨折45例进行分析.结论:复位手法的正确选择,应固定在屈肘100°-110°之间,固定时间应在4~5周,内服接骨丸,这样能很好预防肘内翻发生.

    作者:陈庆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五苓散含药血清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性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苓散含药血清是否能够抑制内皮素刺激下,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生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Ⅳtype collagen,ColⅣ)的分泌.方法:采用常规血清药理学方法,以内皮素(endothelin,ET)-1为刺激因子,用MTT法检测五苓散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性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外基质中FN、LN及ColⅣ的含量.结果:五苓散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内皮素刺激下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生及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分泌.结论:系膜细胞是五苓散治疗肾病的重要靶细胞,五苓散可以拮抗内皮素对系膜细胞的作用,这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何岚;陈朝晖;徐月红;王宁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透析疗法时,静脉注射灯盏细辛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临床效果.方法:每日静脉滴注灯盏细辛30~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隔一个月后再使用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同时根据病人的Ccr制定相应的蛋白质摄入量,采用优质蛋白饮食并严格制定病人的食谱,通过观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BUN和Scr明显降低(P<0.01),Ccr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CRF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仲良;钟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金翘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为确定金翘感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根据处方药味所含成分的性质特点,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金银花、连翘等药材水提正交试验,以绿原酸作为定量检测指标,优选出水提的佳工艺是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ZTCI+1澄清剂澄清和稳定性工艺研究,确定了按100ml药液中加入8mlZTCI+1的A配制液,再加入4mlZTCI+1的B配制液,可较好地解决成品的澄明度问题.

    作者:王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天癸更年软胶囊对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天癸更年软胶囊所含内容物沙棘脂肪酸对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从激素及细胞因子方面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测定青年雌性大鼠、22月龄老年雌性大鼠及沙棘脂肪酸(0.72g/kg、1.8g/kg、4.5g/kg)和己烯雌酚(0.02g/kg)灌胃给药45天后的22月龄老年雌性大鼠的股骨及椎骨的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骨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清雌激素(E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水平.结果:老年雌性大鼠骨密度(BMD)、生物力学、形态学水平均发生变化,与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老年鼠存在程度不等的骨质疏松.与老年空白组比较,沙棘脂肪酸实验治疗组(1.8g/kg、4.5g/kg)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骨小梁数目及皮质厚度上升(P<0.05),血清TGF-β1和IGF-1水平升高(P<0.05).结论:沙棘脂肪酸能有效改善老年大鼠的骨骼代谢,减缓并纠正骨质疏松的发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激素及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作者:刘波;袁秉祥;郭雄;魏霞蓁;赵丽梅;陈东;康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黄芪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黄芪原植物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野生资源几近枯竭,1970年始有栽培.本研究从查阅文献入手,结合市场产销信息和网络信息,调查重点放在栽培品种、产量、质量、抗性及形态特殊的群体和个体.调查发现黄芪种植区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种子来源复杂、混杂情况严重,野生种质也较难采得.此外,目前品种选育工作薄弱,栽培地区大多缺乏规范的栽培管理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问题,亟待重视和加强.

    作者:张兰涛;郭宝林;朱顺昌;冯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法优化SFE萃取鸦胆子油工艺参数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SFE)萃取鸦胆子油工艺参数.方法:以鸦胆子油中酸含量为指标,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酸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因素(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原力),确定其较佳工艺水平.结果:提取效率因素的主次作用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0Mpa、温度40℃、时间1 h.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鸦胆子中鸦胆子油是可行的.

    作者:张兴德;刘汉清;郁红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玉龙散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玉龙散巴布剂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针对影响巴布剂稳定性的因素,用正交设计法,以基质配比、炼和时间以及炼和温度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进行试验.结果:佳基质配比为明胶∶西黄耆胶∶聚丙烯酸∶甘油=3.0∶4.0∶4.0∶4.0,炼和时间为30 min,炼和温度为60℃.结论:该法制备的玉龙散巴布剂,粘度适度,涂展性,保湿性均良好,经临床验证,对皮肤无刺激性与过敏性,且疗效显著耐久.

    作者:李怀国;李子鸿;蔡丽云;何锦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糖尿病性脑梗塞的疗效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按1∶1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以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14天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状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4例,无效1例,有效率83.3%;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有效率5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流变学中的低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戴孟;孙玉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几种中药提取物和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了六种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及几种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中药解酒保肝药物的开发提供酶学依据.方法:选择古方中常用的几味解酒保肝中药及临床常用的药物,应用瓦勒-霍赫(Valle&Hoch)法体外测定这些药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白豆蔻和葛花的水提物、葛花醇提物、市售解酒保肝茶、九宝、葛花王、L-半胱氨酸,三七皂甙等对乙醇脱氢酶有激活作用,激活率分别为2.8%、16.0%、3.3%、40.1%、16.0%、14.3%、30.5%、10.1%.而葛根、三七、甘草、枳椇子、芦荟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白豆蔻醇提物、盐酸雷尼替丁对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来降低乙醇浓度,这可能是解酒药的作用机制之一.而其它药物的解酒机制不能单纯从酶学方面解释.

    作者:李文哲;芦洁;孙晓宇;汪世龙;倪亚明;朱文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等级、折干比等比较,寻找半夏栽培的佳肥料配比.方法:田间施肥水平的比较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结果:氮肥水平是影响半夏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磷肥次之,钾肥的影响小.结论:半夏种植的佳施肥组合为每平方米施纯N 25g、P2O5 18g、K2O 9 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作者:陈中坚;孙玉琴;赵雄廷;王炳艳;黄天卫;段承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豆蔻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新的白豆蔻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白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得到GC-MS总离子流(TIC)指纹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自编了提取多离子重建色谱(EMIC)软件,在GC-MS/TIC谱图中选择1,8-桉树脑、β-蒎烯、α-蒎烯、对伞花烯、α-乙酸松油醇酯等10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成分,确定其特征离子,建立了10个特征成分的EMIC指纹图谱;同时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方法,采用特殊的PR混合溶剂提取挥发油.结果:在GC-MS/TIC指纹图谱中鉴定出42种化合物,比色谱指纹图谱增加了定性信息;首次建立EMIC质量评价方法,并可计算出相对含量,更直观地、量化地评价白豆蔻及控制其中成药的加工、生产,以得到质量恒定的产品;PR溶剂可快速、简便地将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出来.结论:本法简单快捷,效率高、成本低,得到的GC-MS/TIC指纹图全面完整,GC-MS/EMIC指纹图谱直观明确,为中草药深加工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黄芳;葛发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龙眼壳总黄酮提取及鉴别

    目的:为充分利用龙眼壳植物资源,探讨龙眼壳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龙眼壳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1.101 mg/ml,回收率为99.98%,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龙眼壳中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唐玉莲;黎海妮;李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