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坚;孙玉琴;赵雄廷;王炳艳;黄天卫;段承俐
目的:建立血塞通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外标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 5 μm(4.6mm×150 mm),采用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104.0%、97.3%,RSD分别为0.74%、0.67%、1.28%.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黄超;张幼成;吴伟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寻找荷叶中抗氧化活性部位及成分.方法:分别以乙醇和水作为提取剂,再对醇提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得荷叶黄酮苷、槲皮素和荷叶碱,采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荷叶黄酮苷抗氧化能力强,槲皮素次之.
作者:赵骏;王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黄芪原植物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和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野生资源几近枯竭,1970年始有栽培.本研究从查阅文献入手,结合市场产销信息和网络信息,调查重点放在栽培品种、产量、质量、抗性及形态特殊的群体和个体.调查发现黄芪种植区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种子来源复杂、混杂情况严重,野生种质也较难采得.此外,目前品种选育工作薄弱,栽培地区大多缺乏规范的栽培管理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问题,亟待重视和加强.
作者:张兰涛;郭宝林;朱顺昌;冯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葛根素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济学效果.方法:5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为葛根素组(25例26只眼)与血栓通组(30例30只眼),葛根素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同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葛根素组与血栓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76.67%,药品成本分别为2400.00元和895.5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1.20为和11.68,葛根素组相对于血栓通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018.结论:两种方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相近,但血栓通组更为经济.
作者:何梅凤;李瑜;吴伟;王延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本文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纤维素柱和非变性PAGE制备电泳等方法从雌性地鳖虫Eupolyphage sinensis Walker活体内分离纯化得到三种纤溶活性成分:EFF-1、EFF-2和EFF-3,分子量分别为41 kd、32.9 kd和30.6 kd,比活力分别为171.3 U/mgpr、234.0 U/mgpr和148.5 U/mgpr,其中EFF-2和EFF-3兼有纤溶酶激活物和纤溶酶活性.
作者:韩雅莉;李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描述了湖北省土家族、彝族药独正刚的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作者:王兵娥;黄德红;杜双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17个产地的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在0.006%~1.215%之间,其中以天津蓟县高,山东泰安低.结论:不同产地香加皮中杠柳毒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作者:田俊生;李天祥;刘虹;潘桂湘;张丽娟;高秀梅;窦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测定麦冬药材中总酚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麦冬总酚性成分的化学发光分析法,以芦丁为对照品计算样品中总酚的含量.结果:该法为快速反应体系,启动反应后5s时化学发光强度达到峰值,在8.0×10-9~4.0×10-7g/ml范围内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达到2×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4%(1.0×10-8g/ml芦丁,n=9),回收率为98.36%.结论:该法简便、迅速、灵敏度高,可作为中药中总酚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以宁;余伯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干姜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试验.方法:选择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饮片粒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用3个指标评定工艺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火力100%、时间3 min、大粒为佳工艺条件.结论:微波加热炮制干姜的工艺是可行的.
作者:唐永红;潘忠记;麻春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等级、折干比等比较,寻找半夏栽培的佳肥料配比.方法:田间施肥水平的比较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结果:氮肥水平是影响半夏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磷肥次之,钾肥的影响小.结论:半夏种植的佳施肥组合为每平方米施纯N 25g、P2O5 18g、K2O 9 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作者:陈中坚;孙玉琴;赵雄廷;王炳艳;黄天卫;段承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花生壳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探讨不同产地花生壳二者含量.方法:以木犀草素为对照,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RP-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以Zorbax SB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0.2%磷酸(51:4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总黄酮在1.04~1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n=9);木犀草素在2.233~71.4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n=9).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测定的11个不同产地样品的含量差异较大,作提取原料应注意检测.
作者:周萍;胡碧波;朱倩;蒋惠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养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饲料加EGB饲养组),每组10只.分别在实验前1 d,实验第30 d、60d、90 d各抽血1次,检测血中NO、6-keto-FGF1α的变化.结果:EGB能明显减轻血NO的含量,升高6-keto-FGF1α含量.结论:EGB能减轻AS家兔血管损伤,从而起到抗AS作用.
作者:王立杰;刘艳梅;石勇;王文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从一株红树林共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 1-7中分离鉴定了四个化合物,分别为secalonic acid A(1),tenellic acid A(2),大黄素(3),大黄酚(4).并首次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抗人的肝癌细胞hepG2的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2.0μg/ml,化合物2的抗肿瘤活性IC50=62.1μg/ml.
作者:温露;林永成;赵丽冰;佘志刚;蔡小铃;郑忠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水提法提取苦荞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对提取物总黄酮量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水提法佳取得工艺为浸泡时间9 h、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 h/次、提取次数2次.结论:水提法得到的苦荞总黄酮纯度可达到10%以上.
作者:周瑞雪;阎志惠;刘恩荔;梁泰刚;李青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新的白豆蔻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白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得到GC-MS总离子流(TIC)指纹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自编了提取多离子重建色谱(EMIC)软件,在GC-MS/TIC谱图中选择1,8-桉树脑、β-蒎烯、α-蒎烯、对伞花烯、α-乙酸松油醇酯等10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成分,确定其特征离子,建立了10个特征成分的EMIC指纹图谱;同时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方法,采用特殊的PR混合溶剂提取挥发油.结果:在GC-MS/TIC指纹图谱中鉴定出42种化合物,比色谱指纹图谱增加了定性信息;首次建立EMIC质量评价方法,并可计算出相对含量,更直观地、量化地评价白豆蔻及控制其中成药的加工、生产,以得到质量恒定的产品;PR溶剂可快速、简便地将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出来.结论:本法简单快捷,效率高、成本低,得到的GC-MS/TIC指纹图全面完整,GC-MS/EMIC指纹图谱直观明确,为中草药深加工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惠勤;黄晓兰;林晓珊;黄芳;葛发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和研究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HPLC测定大黄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含量和黄芪免煎颗粒与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大黄免煎颗粒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量分别为3.52mg/g、9.41mg/g、3.12mg/g,大黄中药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的量分别为3.34mg/g、9.55mg/g、3.03mg/g,黄芪免煎颗粒与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量分别为0.79mg/g、0.84mg/g.结论: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所含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大.
作者:杨安平;韩英光;温期麟;何文斌;刘晓涵;王静;王宗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妇清雪莲栓的临床前安全性,给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进行大鼠阴道内一日给药6次总剂量926 mg/kg的急性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质对照组和三个不同剂量给药组(76.8,155.2,308.8 mg/kg),经阴道给药,1日2次,连续给药30天.结果:大鼠阴道内一日给药926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192倍),未见明显急性毒性作用.阴道内给药30天的无毒反应剂量为76.8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16倍);给药达155.2 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32倍)或以上,可能出现血小板数轻度下降;给药达308.8mg/kg(约为临床拟用量的64倍),除血小板数轻度下降外,还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各脏器未见明显组织学改变.对阴道粘膜无明显的刺激性作用.结论:妇清雪莲栓未见明显急性毒性作用,其重复给药的毒性作用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未观察到延迟性毒性作用.
作者:邱玉文;冯伟成;李菁;葛发欢;黄芝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白术内酯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用Hypersil C18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甲醇-水(67∶3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12%(RSD=5.57%),低检测限为0.10μg/ml,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2μg/ml~18.5μg/ml(r=0.999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98%~6.19%,12.95%~15.48%;SD大鼠一次性灌胃100μg/ml白术内酯Ⅲ后C-t曲线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达峰时间为(0.85±0.01)h.给药1.5 h时,在主要效应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是:C肺>C小脑>C心>C大脑;在主要消除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C脾>C肝>C肾.结论:本法准确、稳定、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白术内酯Ⅲ的体内过程研究.白术内酯Ⅲ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消除速度快,在肺部分布多.
作者:李翠芹;贺浪冲;邓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为充分利用龙眼壳植物资源,探讨龙眼壳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龙眼壳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1.101 mg/ml,回收率为99.98%,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龙眼壳中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唐玉莲;黎海妮;李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醇超声提取,以Merk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水(52∶4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在0.3104μg~3.1040μg范围内,白鲜碱的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1.5%.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作者:李艳园;彭如习;陈桦;冯柏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