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间接测量方法初步研究

朱建华;包世雄;马丽;韦海澄;杨燕

关键词:人体测量, 间接测量, 图像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人体间接测量的方法,为进行大规模的人体测量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新方法.方法 对身高、上肢长、下肢长、面宽、肩宽、髂前上棘间宽等6项指标进行活体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6项指标的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P<0.001),回归系数的t检验提示回归系数有意义(P<0.001),直接测量值和归回估计值之间的配对t检验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结论 人体间接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性、高效、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部分测量指标的测量.
解剖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CTLA4Ig基因修饰BMSCs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CTLA4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其感染BMSCs并和人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观察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生存情况以及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胰岛素和CTLA4Ig的表达以及移植糖尿病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①糖尿病大鼠血糖在移植后2~3 d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d升高,单纯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转染组血糖分别在22 d和46d升高.②对照组、单纯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转染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0±2.8)d、(27±6.5)d和(52±8.7)d,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9,P<0.05);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5±7.6)d、(55±9.8)d、(98±16.3)d,各组间比较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相似(F=7.365,P<0.05).③对照组在移植后1周内,IL-2、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1).④各治疗组移植物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组移植物可见胰岛素和CTLA4Ig的表达.结论 CTLA4Ig基因修饰骨BMSCs可抑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作者:张剑;纳宁;姜楠;汪国营;李华;汪根树;杨扬;陈规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表观遗传学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AD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编码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调控基因转录水平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现今,随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日益成熟,该领域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癌症等方面的研究成就为AD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启示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表观遗传学修饰与AD的密切关系方面进行阐述,试图为AD诊断方法新的临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侯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过表达NT-3SCs和过表达TrkC NSCs移植减少脊髓损伤处瘢痕形成和促进神经再生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NT-3受体(TrkC)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移植能否减少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的瘢痕组织,并促进下行神经纤维再生.方法 用NT-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NT-3)感染培养的SCs(NT-3-SCs),同时用含Trk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TrkC)感染培养的NSCs(rrkC-NSCs).此外,还将Ad-LacZ分别感染SCs和NSCs.然后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将NT-3-SCs+TrkC-NSCs联合移植到损伤处.所有动物存活60d后,在脊髓横断处远端3 mm组织内注射荧光金(FG),动物再存活7d.后灌注固定动物、取材和切片,并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①在移植组中,脊髓横断处头侧端、中脑红核及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内锥体细胞层有少量FG标记神经元.②在脊髓损伤区内,细胞移植组比对照组的纤维粘连蛋白(FN)阳性细胞减少,S-100阳性细胞增多.③电镜下可见,细胞移植组的脊髓损伤区内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减少.结论 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NSCs联合移植能够减少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的瘢痕组织,促进下行神经纤维的再生.

    作者:王俊梅;曾园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喉癌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ssel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C,VEGF-C)在喉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VEGF-C与喉癌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以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在喉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率为37.8%,明显高于在正常喉组织内的表达水平(P<0.05);②VEGF-C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VEGF-C的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C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VEGF-C可以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刘跃光;李文媛;王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解剖组胚学教学中对高职护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解剖组胚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复杂、概念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玉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CTA三维重建的中国女性髂内动脉解剖学分型

    目的 利用CTA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中国女性髂内动脉的解剖学分型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住院并行盆腔CTA扫描的连续患者170例,获取其CTA原始数据集,利用Mimics10.01软件构建其盆腔动脉血管网三维数字化模型,参照Yamaki等的分型标准对髂内动脉进行分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所有患者的盆腔动脉血管网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对其髂内动脉进行了分型.A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上动脉及臀下阴部干两支)及B型(髂内动脉分为阴部内动脉及臀干两支)在中国女性中常见,分别占70.3% (239/340)和27.6%( 94/340);C型(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以三叉的形式从髂内动脉同时发出)仅占2.1%(7/340),未见D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下动脉及臀上阴部干两支).其中,68.8%(117/170)的女性双侧髂内动脉分型相同.中国女性髂内动脉各分型所占比例与Yamaki等所报道的日本人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41,P=0.047).结论 基于CTA的三维重建技术是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的好方法,中国女性髂内动脉的解剖学分型存在一定的特点.

    作者:陈春林;毛东瑞;刘萍;欧阳振波;徐玉静;段慧;陆琳;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与脑结构及行为变化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是指由于母亲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胎儿异常,包括产前与产后发育迟缓、出生后特殊的面部特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三方面表现.酒精对于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出生前酒精暴露与在子代身上所观察到的认知、行为及病理生理方面缺失的相关性,本文将做一简要综述.此外,本文还将讨论酒精导致神经损害的可能机制及神经胶质细胞在长期的神经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韦素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3,7,8-四氯苯二噁英宫内暴露对子鼠肾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的毒性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母鼠接触2,3,7,8-四氯苯二噁英(TCDD)后对子代新生鼠肾的毒性影响.方法 妊娠13d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组和染毒组(每组6只),观察3组大鼠出生3d雌性鼠的肾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差异.结果 对照组子鼠和玉米油组子鼠的肾,不论是细胞结构还是亚细胞结构均未见病理改变.染毒组中,5 ng/kgTCDD的子鼠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水肿.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出现肾小囊扩大,并有血细胞漏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尤其是线粒体结构严重破坏.结论 TCDD宫内暴露使子鼠的肾结构产生明显的病理性损伤,该损伤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作者:袁红海;潘三强;宿宝贵;李素梅;康举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体血管三维可视化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人体血管3D可视化,结合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的人体血管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模型,展示人体微血管与器官周围诸结构相互关系,为解剖学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推动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作者:周小兵;向宇燕;谢巍;肖建忠;谭建国;任家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胸后壁胸膜腔穿刺安全区的定位

    目的 探究胸后壁第六至第九肋间隙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的走行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在胸后壁行胸膜腔穿刺确定在肋间隙进针的安全区域.方法 在32具成人尸体上,解剖胸后壁第六至第九肋间隙的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观察它们的走行及位置关系,测量肋间神经和肋间后动脉、静脉各自的分叉点及各自的下支与下位肋上缘交点距后正中线和肩胛线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肋间神经、血管在排列和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规律.结论 根据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在胸后壁的走行和位置状况可确定胸腔穿刺术的安全进针区.

    作者:刘栋;廖科丹;罗朝权;万江帆;欧玉祥;黄容;田顺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武术功力运动对腕骨角结构影响的螺旋CT分析

    目的 观测武术功力运动产生的应力对腕骨角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单掌断砖项目)男性运动员8人、普通体育运动者12人.用螺旋CT扫描受试者腕骨,对其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放大、增强、分割等处理,然后测量腕骨角.结果 功力运动员腕骨角为右手(131.55±7.35)°、左手为(133.30±5.68)°;对照组运动员右手为(136.99±7.22)°、左手为(137.38±6.80)°,功力运动员腕骨角小于普通人(P<0.05).结论 不同运动方式对腕骨形态结构产生不同的应力刺激,功力运动可引起腕骨角减小,腕骨体积和排列发生紧缩.

    作者:刘鸿宇;贾素素;张杰;陈雁卉;宋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Gb761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无血清SH-SY5Y细胞的凋亡

    目的 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被认为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检测EGb761对无血清人类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型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作用,以了解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测线粒膜电位、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线粒体ATP合成率来评估线粒体机能;通过检测细胞周期来了解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我们发现,EGb761使血清剥夺诱导细胞的细胞周期停留在G0/G1期而减弱其凋亡,这有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的功能而实现的.结论 EGb761通过调节线粒体机能促进营养因子非依赖的神经元存活.这些结果可能为EGb761的神经保护作用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艾卫敏;左剑斌;邓小华;赵修斌;石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解剖数码互动系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数码互动系统给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该系统将标本、模型信息与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应用到人体解剖实验台,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了互动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解剖学教学中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文章本着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从优化该系统的配置、融入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改进标本考试等方面细化和创新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现代解剖学教学体系.

    作者:许家军;杨向群;龚杰;张传森;王栋;熊绍虎;黄会龙;刘芳;李玉泉;张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数码显微互动教学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的显微数码网络互动教室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教师与学生间实现全面的沟通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杨力;郭泽云;吴春云;李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皂甙Ⅳ组、BMSCs组、黄芪加BMSCs组(联合组),应用PKH-26染色标记移植的BMSCs,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模型组和黄芪皂甙Ⅳ组比较,黄芪加BMSCs组和BMSCs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黄芪加BMSCs组恢复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黄芪加BMSCs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显著高于BMSCs组(P<0.05).治疗组VEGF和MVD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黄芪加BMSCs组表达为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促进脑缺血损伤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BMSCs迁移和存活有关.

    作者:王莹;李文媛;李明秋;管业秋;张秀彪;吕文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牙周病变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作为降解胶原纤维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酶类,对牙周组织的破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胶原酶与明胶酶可以破坏牙周结缔组织从而造成牙周附着丧失,甚至可造成牙槽骨吸收.病人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的MMPs水平与牙周炎病人临床检测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来反应牙周组织的病变状况;通过各种不同的牙周治疗,相应的MMPs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测定GCF中活性MMPs水平有助于牙周炎的诊断,也可以作为监测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人们已认识到MMPs的检测在牙龈炎症,细胞迁移、增殖、分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衡量价值,对MMPs进行研究有利于控制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新模式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文章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构思教学过程,努力打造高素质学生;加强牙体雕刻的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操作三个方面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崔占军;赵凯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

    目的 探索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学生同身寸与身高的关系.方法 应用人体测量法测量了1896名(年龄6~16岁)苗族学生的同身寸和身高.结果 得出男女生各年龄组同身寸长、身高均值;除16岁女生组外,同身寸长与身高呈正的直线相关.结论 同身寸长和身高有直线相关性,可用同身寸长推算身高.

    作者:黄大元;石慧娟;梁成青;吴国运;熊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体间接测量方法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人体间接测量的方法,为进行大规模的人体测量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新方法.方法 对身高、上肢长、下肢长、面宽、肩宽、髂前上棘间宽等6项指标进行活体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6项指标的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P<0.001),回归系数的t检验提示回归系数有意义(P<0.001),直接测量值和归回估计值之间的配对t检验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结论 人体间接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性、高效、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部分测量指标的测量.

    作者:朱建华;包世雄;马丽;韦海澄;杨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低氧浓度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低氧浓度对离体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 NSCs)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不同低氧条件下(3% O2、5% O2、10% O2)培养胎鼠皮质来源的细胞,实验组分别分为低氧1、3、5d组,常氧组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BrdU掺入法检测实验组NSCs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NSCs的凋亡.结果 3% O2低氧1d组NSCs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低氧5d组NSCs的增殖率才明显升高;5% O2与10% O2组NSCs增殖率随着低氧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细胞的凋亡率则随着低氧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低氧程度可影响NSCs的体外增殖与凋亡,且影响程度与低氧剂量和低氧时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冯娜;戴冀斌;陈龙菊;贺细菊;彭兴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