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珊;吴昊;郑力恒;尚玉攀;屠美;张嘉晴
目的:观察抗衰老Klotho蛋白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乳鼠心肌细胞H/R模型,并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R模型组和不同浓度(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 Klotho作用H/R组。观察各组心肌细胞H/R前后搏动频率变化,利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各组心肌细胞H/R后LDH、CK、AST的漏出量及MDA含量、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记及凋亡相关分子GRP78、CRT和CHOP和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内内质网应激凋亡蛋白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模型组中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LDH、CK、AST和MDA含量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RP78、CRT、CHOP和caspase-12 mRNA表达显著增高( P<0.05);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随之增高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R模型组相比,抗衰老Klotho蛋白作用H/R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LDH、CK、AST和MDA含量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GRP78、CRT、CHOP和caspase-12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 P<0.05),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 P<0.05)。结论:抗衰老Klotho蛋白能够提升H/R损伤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通过抵抗氧化应激和过度内质网应激反应发挥作用,并与激活Akt磷酸化有关。
作者:张军;代文静;周敬群;张家俊;曹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记录成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此方法使玻璃电极与细胞内液保持电化学连续性,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稳定,改善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造成的破膜难和封接不稳,以及常规全细胞膜片钳破膜后造成的封接不稳。方法:以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β-七叶素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骨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采用这种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能有效记录到成骨细胞上L型钙通道电流。结论:穿孔膜片钳技术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记录全细胞电流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疾病中成骨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王文伟;祁小燕;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大鼠结肠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BD模型组和TNBS组,每组10只,IBD模型组以TNBS乙醇连续灌肠14 d造模,对照组和TNBS组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和TNBS灌肠;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anti-Hu作为神经元标志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黏膜下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结肠黏膜下神经元COX-2和磷酸化tau231、tau26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D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P<0.05),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P<0.05),而TNBS组大鼠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对照组和TNBS组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几乎不表达COX-2,IBD模型组大鼠结肠神经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COX-2的表达,与对照组和TNB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TNBS乙醇诱导IB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减少,可能与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及COX-2表达有关。
作者:赵廷坤;王志东;刘风娇;曲梅花;高志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孕20 d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LIP对照组、胎鼠宫内窘迫组( FD组)和LIP+FD组。通过实验设计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观察各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海马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测定海马组织活性氧簇( ROS)、三磷酸腺苷( ATP)、丙二醛( MDA)含量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活性变化。结果:(1)与S组比较,FD组和LIP+FD组电镜下观察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和Mn-SOD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2)与FD组比较,LIP+FD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海马ATP含量和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和MDA含量减少( P<0.05)。结论: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卢欢;郑晓春;陈小琳;吴希珠;郑官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对矽肺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齐墩果酸组和溶剂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SiO2悬液(250 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齐墩果酸组自注射SiO2后每天给予齐墩果酸60 mg/kg灌胃,溶剂组每天用0.6%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连续56 d。动物分别在注射SiO2后第7、14、28和56天处死(每次每组5只)。处死后检测各组大鼠肺系数,并观察形态学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溶剂组大鼠肺系数和总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结合形态学变化,矽肺模型造模成功。齐墩果酸组各时点肺系数和总胶原蛋白含量比模型组和溶剂组相应时点低,但比对照组高。(2)模型组和溶剂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各时点明显升高,高峰在第14天,之后稍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溶剂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齐墩果酸组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和溶剂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量逐渐升高,至第28天达高峰,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齐墩果酸组的NF-κB阳性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相同,但明显低于模型组而高于对照组,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齐墩果酸通过抑制TNF-α和胶原表达减缓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作者:彭海兵;王建行;刘燕;张娜;田景瑞;肖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脏去神经( renal denervation, RDN)对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家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RDN后高脂饲养( high-fat diet, HFD)组( RDN组)、假手术后HFD组(假手术组)和单纯HFD组( HFD组),每组7只。测量各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紧张素II (Ang I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1α和IL-6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肾动脉结构改变和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8周后RDN组NE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HFD组(P<0.05);RDN组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HFD组(P<0.05);RDN组的Ang II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和HFD组(P<0.01);RDN组NF-κB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RDN组TNF-α和IL-1α的血浆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和HFD组(P<0.05),RDN组IL-6 mRN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RDN能有效抑制全身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浆TG水平,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谭震;杨瀚晅;卢嘉奕;刘畅;殷跃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GNPs)对人肝癌阿霉素(adriamycin,ADM)耐药细胞株HepG2/ADM的阿霉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GNPs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其耐药细胞株HepG2/ADM对不同浓度 ADM 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 GNPs 处理后 ADM (2 mg/L )对HepG2/ADM细胞凋亡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GNPs处理后HepG2/ADM细胞内ADM的药物浓度;谷胱甘肽( GSH)检测试剂盒( DTNB法)检测GNPs处理后HepG2/ADM细胞GSH的含量。结果:GNPs处理前HepG2和HepG2/ADM细胞对不同浓度ADM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6±2.03)mg/L、(29.46±1.73)mg/L,耐药倍数为3.22;GNPs处理后HepG2/ADM 细胞对不同浓度ADM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5.18±0.85)mg/L,逆转指数为1.95。GNPs+ADM组HepG2/ADM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ADM组(P<0.05)。 HepG2/ADM组细胞内的ADM含量低于HepG2组细胞内的ADM含量( P<0.01);GNPs处理后HepG2/ADM细胞内的ADM含量较处理前明显增加(P<0.01)。 HepG2/ADM组细胞内GSH含量高于HepG2组(P<0.01);GNPs处理后HepG2/ADM细胞内的GSH含量较处理前明显降低( P<0.05)。结论:纳米金具有逆转耐药肝癌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细胞内GSH含量及增加胞内化疗药物浓度。
作者:邵明涛;潘运龙;覃莉;巫青;丁晖;赵晓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后微囊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胞吞,及其在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以及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方法,观察LPS处理后不同时点细胞质膜微囊重要结构蛋白小窝蛋白1(caveolin-1, Cav1)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Cav1与VE-Cad的共沉淀和共定位,以及微囊抑制剂对LPS处理后Cav1与VE-Cad的共沉淀、VE-Cad质膜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1) LPS处理后Cav1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但其Tyr1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逐渐增高(P<0.05),Cav1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逐渐增多(P<0.05),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4 h时可见明显的共定位;(2)细胞质膜微囊抑制剂非律平(5 mg/L)可以显著减少LPS处理4 h Cav1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P<0.05),增强VE-Cad的质膜表达(P<0.05),改善单层细胞通透性(P<0.05)。结论:细胞质膜微囊介导VE-Cad胞吞参与了LPS作用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
作者:张晔;张连阳;孙士锦;李阳;谭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PSC-MSCs)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损伤模型,加入iPSC-MSCs共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观察iPSC-MSCs向PC12细胞转移线粒体的情况。结果:用CoCl2(400μmol/L)处理PC12细胞24 h可使其凋亡明显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与iPSC-MSCs共培养能减轻PC12细胞的凋亡,使其膜电位恢复。 iPSC-MSCs可以与PC12细胞间形成隧道纳米管并向PC12细胞转移线粒体。结论:iPSC-MSCs可以减轻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向PC12细胞转移线粒体有关。
作者:杨焰;李慧;孙占朋;胡春林;荆小莉;魏红艳;廖晓星;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人CD40L( rsh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的损伤作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shCD40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MTS法观察HUVECs的生存活性, ELISA法测内皮细胞E-选择素( 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测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浓度的rshCD40L(0.5、1、2、3 mg/L)对内皮细胞的生存活性无明显影响;0.5 mg/L rshCD40L即可增加内皮细胞E-selectin、sICAM-1、TF、TFPI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增加内皮细胞MDA的含量、降低SOD活性(P<0.05)。结论:0.5~3 mg/L rshCD40L对内皮细胞生存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已经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增加内皮细胞炎症和外源性凝血反应,诱导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损,使其抗氧化能力下降。
作者:刘红利;陈檬;王宏涛;吴以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WNT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WNT5B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WNT5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NT5B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WNT5B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WNT5B的mRNA及蛋白表达,且WNT5B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中WNT5B在原发性肿瘤大小T≤20 mm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T>20 mm组患者中的表达(P<0.05);WNT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相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ER、PR、c-ErBb-2、p53和Ki-67)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0.05)。结论: WNT5 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WNT5B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呈负相关,提示WNT5B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洪涛;周凡涵;申媛媛;张艾洁;赖艳梅;厉红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中枢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通过注射苯丙胺建立大鼠动物模型,采用open field方法测试大鼠的自主行为活动,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ORC2信号通路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ORC2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苯丙胺大鼠在行为学上出现刻板行为,纹状体细胞和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受损,磷酸化的mTORC2和蛋白激酶B( Akt)表达减少,并且磷酸化的mTORC2阳性细胞也减少。结论:mTORC2通路的抑制可能在苯丙胺致纹状体结构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海树;何文姬;宿宝贵;潘三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血降脂方对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活血降脂方(由人参、三七、天麻组成,命名为GST)给小鼠灌胃2周,检测血脂、肝组织甘油三酯( TG)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脏病理变化,筛选出药物的佳用药剂量。此外,小鼠分为正常对照( NC)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高脂( HF )组,正常饮食( ND )组和GST组。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T组给予GST灌胃2周,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肝组织TC 、TG含量,观察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的mRNA表达。结果:GST可显著降低血脂、肝脂和MDA水平,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肝指数并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抑制CYP2E1 mRNA的表达。结论: GST具有有效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 PPARα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和肝组织 TG含量、下调CYP2E1 mRNA的表达以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胡巢凤;孙丽萍;周晗;杨钦河;陆大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联合作用是否能导致小鼠心功能障碍和心肌重塑。方法:将14周龄的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鼠经血管紧张素II( Ang II)给药4周诱导小鼠形成轻度高血压。运用超声波心动描记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小鼠左心室功能;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的肥大作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非糖尿病小鼠比较,糖尿病小鼠( DM组)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无明显变化;Ang II给药不影响2型糖尿病小鼠和非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含量,但血压明显增高;左心室重量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分析显示,Ang II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的左心室肥大程度显著大于Ang II组;Ang II给药的2型糖尿病小鼠左心室的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显著降低,而Ang II组小鼠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g II组、DM组和DM+Ang II组小鼠左心室组织中p-AMP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无明显变化,当高血压存在时2型糖尿病小鼠容易发生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重塑,提示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障碍和心肌重塑的关键因子。
作者:黄美松;刘鹏;陈立兵;胡阳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PS)的持续刺激下产生免疫抑制后的表型变化及对T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合磁珠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以未处理和IFN-γ处理为对照,对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分子( HLA-DR、CD14、CCR7、HLA-ABC及CD40)表达的检测和细胞因子( IL-10、IL-12、IL-6及TNF-α)分泌水平的检测。同时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CD3+T细胞进行异体共培养,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Toll样受体4( TLR4)信号通路中的非MyD88依赖型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 HLA-DR)下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升高,把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异体T细胞共培养6 d,其促进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持续刺激下巨噬细胞的TRIF、IRF3和CIITA均呈下调状态。结论:持续LPS处理巨噬细胞48 h 后,巨噬细胞呈现一种免疫抑制的状态,且其刺激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这种状态与非MyD88依赖型TLR4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作者:龙允麟;陈颖;余汝媛;汪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减一阴煎对去势大鼠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张力仪测定SD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扫描电镜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内皮脂肪酶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果:加减一阴煎逆转了去势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降低;加减一阴煎减少了去势大鼠内皮细胞脂质的堆积,降低了去势大鼠内皮脂肪酶的表达水平;加减一阴煎对去势大鼠子宫湿重的影响不大。结论:加减一阴煎可改善去势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维持内皮细胞形态的完整。
作者:徐静婷;曹娅麟;郑文晖;张亚星;王玲;王庭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能否通过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凋亡通路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I/R)性肺损伤。方法:选取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40只,体重18~22 g,复制在体左肺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 sham组),I/R模型组( 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I/R+NS组),右美托咪定干预组( I/R+DEX组)。 DEX组在小鼠左肺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25μg/kg,I/R+NS组给予与DEX 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毕,留取左肺组织。测定肺组织干湿比( W/D )及总肺含水量(TLW),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光、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 Western blot 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I/R组和I/R+NS组肺W/D、TLW、IQA、AI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形态破坏显著,CHOP、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增加( P<0.01);I/R组与I/R+NS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与I/R组比,I/R+DEX组肺组织W/D、TLW、IQA及AI明显下降( P<0.05),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CHOP蛋白和mRNA表达量下降( P<0.01)。结论:DEX可有效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HOP通路所致凋亡有关。
作者:陈丹;宋冬;叶玉柱;何金波;陈磊;邱晓晓;林丽娜;王万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对心肌细胞钙网蛋白( 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变化、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AC-16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浓度组、高糖组、高糖+CRT siRNA ( small interfering RNA)组及等渗组,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功能和CR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的心肌细胞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及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同时CRT表达升高;CRT siRNA可以减轻高糖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与高糖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RT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高糖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
作者:闫蕊;单虎;林琳;刁佳宇;张明;朱延河;谭武红;魏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Jun对Mepe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并寻找c-Jun在Mepe启动子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c-Jun与Mepe在小鼠骨组织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c-Jun的表达量改变对Mepe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及定点突变技术分析c-Jun对Mepe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转录因子c-Jun在小鼠骨细胞胞核中呈阳性表达,而Mepe在小鼠骨细胞的胞浆中有表达;real-time PCR显示c-Jun过表达后,Mepe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显示,在成骨细胞中转染pCMV-3Tag-1-c-Jun的实验组Mepe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升高(P<0.05);定点突变c-Jun的潜在结合位点后,Mepe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下降( P<0.05)。结论:转录因子c-Jun可通过Mepe启动子上潜在的c-Jun结合位点上调成骨细胞中该基因的转录。
作者:张娟娟;刘宗霞;孙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