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衰老 K lotho 蛋白减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张军;代文静;周敬群;张家俊;曹志刚

关键词:Klotho蛋白, 缺氧/复氧,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抗衰老Klotho蛋白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乳鼠心肌细胞H/R模型,并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R模型组和不同浓度(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 Klotho作用H/R组。观察各组心肌细胞H/R前后搏动频率变化,利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各组心肌细胞H/R后LDH、CK、AST的漏出量及MDA含量、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记及凋亡相关分子GRP78、CRT和CHOP和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内内质网应激凋亡蛋白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模型组中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LDH、CK、AST和MDA含量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RP78、CRT、CHOP和caspase-12 mRNA表达显著增高( P<0.05);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随之增高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R模型组相比,抗衰老Klotho蛋白作用H/R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LDH、CK、AST和MDA含量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GRP78、CRT、CHOP和caspase-12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 P<0.05),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也随之降低,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 P<0.05)。结论:抗衰老Klotho蛋白能够提升H/R损伤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通过抵抗氧化应激和过度内质网应激反应发挥作用,并与激活Akt磷酸化有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 C 提高体外培养的去分化脂肪细胞心肌分化效率

    目的:采用维生素C处理体外培养的去分化脂肪( 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以期进一步提高DFAT细胞的心肌分化效率。方法:用天花板贴壁培养法使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为DFAT细胞,并体外培养增殖至第3代,然后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或(和)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DFAT细胞心肌分化。3周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FAT细胞的形态变化,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FAT细胞的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Tn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脂肪细胞经天花板贴壁培养后形态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样的DFAT细胞。 DFAT细胞在普通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表达少量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经乳鼠心脏细胞裂解液诱导后,DFAT细胞体积增大、变长,可见肌管样结构,cTnT、GATA-4及NKx2.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普通培养的DFAT细胞显著升高。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DFAT细胞cTnT、GATA-4及NKx2.5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未观察到自发性搏动细胞。结论:维生素C可促进DFAT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作者:李福海;李宗庄;蒋智;易韦;张陈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WNT5B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WNT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WNT5B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7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WNT5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NT5B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WNT5B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WNT5B的mRNA及蛋白表达,且WNT5B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中WNT5B在原发性肿瘤大小T≤20 mm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T>20 mm组患者中的表达(P<0.05);WNT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相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ER、PR、c-ErBb-2、p53和Ki-67)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0.05)。结论: WNT5 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WNT5B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呈负相关,提示WNT5B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洪涛;周凡涵;申媛媛;张艾洁;赖艳梅;厉红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缺血及后适应对树鼩海马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 PERK 及 GRP78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缺血及后适应对树鼩海马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影响及后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局部血栓性脑缺血,于脑缺血后3.5 h夹闭、打开缺血侧颈总动脉交替3个循环(每次5 min)以复制缺血后适应模型。 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超微结构变化,RT-PCR检测脑缺血及后适应不同时间海马组织PERK及GRP78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及GRP78的蛋白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海马神经元随脑缺血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缺血24 h损伤为严重,后适应可减轻损伤。脑缺血4 h、24 h及72 h PERK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后适应组与相应的缺血组相比,PERK 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4 h、24 h差异显著( P<0.05);脑缺血4 h、24 h及72 h GRP78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后适应24 h组较缺血24 h组表达增高( P<0.05)。结论:树鼩局部血栓性脑缺血可激活缺血侧海马内质网应激反应,引起PERK/eIF2α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分子PERK 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缺血后适应处理通过下调PERK、上调GRP78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减少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陈理军;马艳;李霞;陈静;李树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塑及交感神经重塑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模型左心室及交感神经重塑(结构重塑与功能重塑)的影响,为心衰的机制研究及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组)、心衰安静组(H组)和心衰运动组( HE组)。 HE组进行10周跑台训练,S组和H组保持安静状态。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即左室舒张期内径( 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 LVID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 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 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Masson染色进行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 );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对自主神经功能参数———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频域分析,包括总功率谱( TP)、归一化低频功率谱( LFn)、归一化高频功率谱( HFn)和LF/HF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I型胶原( Col-I)、III型胶原( Col-III)、心房钠尿因子( ANF)、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肌质网Ca2+-ATP酶( SERCA2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其受体( TrkA)和酪氨酸羟化酶( TH)蛋白表达。结果:(1)与S组比较,H组体重( BW)、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mRNA,NGF、TrkA和TH的蛋白表达降低( P<0.05);左室重量( LVW)、左室质量指数( LVMI)、LVAWDd、LVAWDs、LVPWDd、LVPWDs、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 mRNA表达升高(P<0.05)。(2)与H组比较,HE组LVW、LVMI、LVIDd、FS、LVEF、TP、HFn、α-MHC和SERCA2a的 mRNA, NGF、TrkA和TH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CVF、血浆和心肌NE含量、LFn、LF/HF、ANF、β-MHC、Col-I和Col-III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室重塑与交感神经重塑,心功能和自主调节改善。

    作者:甄洁;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钙网蛋白介导线粒体损伤在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对心肌细胞钙网蛋白( 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变化、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AC-16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浓度组、高糖组、高糖+CRT siRNA ( small interfering RNA)组及等渗组,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功能和CR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的心肌细胞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及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同时CRT表达升高;CRT siRNA可以减轻高糖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与高糖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RT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高糖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

    作者:闫蕊;单虎;林琳;刁佳宇;张明;朱延河;谭武红;魏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激活 Nrf2/ARE 通路对抗 H2 O2致 H9 c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 MSC)条件培养基( MSCCM)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MSC进行鉴定,再用MTT实验确定MSCCM对抗H2 O2氧化应激损伤的佳孵育时间。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MSCCM组和MSCCM组。模型+MSCCM组和MSCCM组均用MSC-CM进行预孵育24 h,模型组和模型+MSCCM组用浓度为300μmol/L的H2 O2作用4 h模拟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损伤后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凋亡比率等指标,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ROS产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rf2/ARE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SCCM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凋亡比率和ROS产生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05);模型+MSCCM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凋亡比例和ROS产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0 h到24 h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Nrf2/ARE通路中的Nrf2核转位与HO-1表达均随着MSCCM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MSCCM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对抗H2 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通路有关。

    作者:董曦;孙桂波;罗云;陈素红;孙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转录因子 c-Jun 调控成骨细胞 Mepe 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Jun对Mepe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并寻找c-Jun在Mepe启动子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c-Jun与Mepe在小鼠骨组织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c-Jun的表达量改变对Mepe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及定点突变技术分析c-Jun对Mepe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转录因子c-Jun在小鼠骨细胞胞核中呈阳性表达,而Mepe在小鼠骨细胞的胞浆中有表达;real-time PCR显示c-Jun过表达后,Mepe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显示,在成骨细胞中转染pCMV-3Tag-1-c-Jun的实验组Mepe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升高(P<0.05);定点突变c-Jun的潜在结合位点后,Mepe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下降( P<0.05)。结论:转录因子c-Jun可通过Mepe启动子上潜在的c-Jun结合位点上调成骨细胞中该基因的转录。

    作者:张娟娟;刘宗霞;孙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KRAS活化促进基底型乳腺癌表现出间充质特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囊介导 VE-Cad 胞吞参与了 LPS 作用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

    目的:观察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后微囊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胞吞,及其在血管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2922,以及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方法,观察LPS处理后不同时点细胞质膜微囊重要结构蛋白小窝蛋白1(caveolin-1, Cav1)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Cav1与VE-Cad的共沉淀和共定位,以及微囊抑制剂对LPS处理后Cav1与VE-Cad的共沉淀、VE-Cad质膜表达和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1) LPS处理后Cav1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但其Tyr1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逐渐增高(P<0.05),Cav1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逐渐增多(P<0.05),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4 h时可见明显的共定位;(2)细胞质膜微囊抑制剂非律平(5 mg/L)可以显著减少LPS处理4 h Cav1与VE-Cad的免疫共沉淀(P<0.05),增强VE-Cad的质膜表达(P<0.05),改善单层细胞通透性(P<0.05)。结论:细胞质膜微囊介导VE-Cad胞吞参与了LPS作用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形成。

    作者:张晔;张连阳;孙士锦;李阳;谭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熊去氧胆酸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76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护肝等治疗,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0 mg? kg-1? d-1),疗程为2~3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治疗组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效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作者:朱磊;朱俊岭;钮明杨;胡丹;祁伯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脂多糖持续刺激巨噬细胞的免疫学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 LPS)的持续刺激下产生免疫抑制后的表型变化及对T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合磁珠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以未处理和IFN-γ处理为对照,对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分子( HLA-DR、CD14、CCR7、HLA-ABC及CD40)表达的检测和细胞因子( IL-10、IL-12、IL-6及TNF-α)分泌水平的检测。同时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CD3+T细胞进行异体共培养,进一步观察巨噬细胞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Toll样受体4( TLR4)信号通路中的非MyD88依赖型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处理48 h的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 HLA-DR)下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升高,把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与异体T细胞共培养6 d,其促进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持续刺激下巨噬细胞的TRIF、IRF3和CIITA均呈下调状态。结论:持续LPS处理巨噬细胞48 h 后,巨噬细胞呈现一种免疫抑制的状态,且其刺激CD8+T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弱,这种状态与非MyD88依赖型TLR4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作者:龙允麟;陈颖;余汝媛;汪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组胺 H3受体降低电激发收缩的小鼠成肌细胞胞浆中钙离子浓度

    目的:探讨组胺H3受体(H3R)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成肌分化过程及分化后的横纹肌细胞中的表达和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诱导C2C12细胞成肌分化,测量H3R和分化晚期标志物肌球蛋白重链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化过程中加入H3R拮抗剂ciproxifan,测量分化早期标志物desmin、中期标志物myogenin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 Fluo-4结合剂标记分化后的横纹肌胞内钙离子,测量双极交流电200 mA刺激下,H3R激动剂甲基组胺(RMeHA)对胞浆中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H3R和肌球蛋白重链在成肌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 Ciproxifan在成肌分化过程中对3种分化标志物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0.05)。 RMeHA在浓度10 nmol/L~100μmol/L刺激细胞5~20 min,可呈钟形降低因交流电引起的肌浆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P<0.05),其中RMeHA 100 nmol/L在10 min和20 min对电刺激细胞中Ca2+的抑制百分率高。相同浓度的RMeHA在20 min和10 min时对Ca2+的抑制率比其在5 min时高(P<0.05)。结论:H3R可能在成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大,而在分化成熟细胞中可以降低电刺激引起的胞浆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作者:齐麟;冯晓;陈燕;薛瑞;张凤;王素云;孙素珂;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减一阴煎改善去势大鼠内皮功能紊乱

    目的:探讨加减一阴煎对去势大鼠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张力仪测定SD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扫描电镜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内皮脂肪酶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果:加减一阴煎逆转了去势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降低;加减一阴煎减少了去势大鼠内皮细胞脂质的堆积,降低了去势大鼠内皮脂肪酶的表达水平;加减一阴煎对去势大鼠子宫湿重的影响不大。结论:加减一阴煎可改善去势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维持内皮细胞形态的完整。

    作者:徐静婷;曹娅麟;郑文晖;张亚星;王玲;王庭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NBS 诱导炎症性肠病大鼠结肠神经元 tau 蛋白磷酸化以及 COX-2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大鼠结肠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BD模型组和TNBS组,每组10只,IBD模型组以TNBS乙醇连续灌肠14 d造模,对照组和TNBS组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和TNBS灌肠;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anti-Hu作为神经元标志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黏膜下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结肠黏膜下神经元COX-2和磷酸化tau231、tau26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D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P<0.05),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P<0.05),而TNBS组大鼠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对照组和TNBS组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几乎不表达COX-2,IBD模型组大鼠结肠神经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COX-2的表达,与对照组和TNB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TNBS乙醇诱导IB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元减少,可能与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及COX-2表达有关。

    作者:赵廷坤;王志东;刘风娇;曲梅花;高志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核受体PPARδ的活化通过抑制炎症对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A3--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A3(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3, PDIA3),又称 ERp57或 ERp57/GRP58,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家族的一员,具有催化内质网中蛋白质二硫键形成、氧化还原及异构化的作用。 Bennett等[1]于1988年首次从不同物种中分离出PDIA3基因的互补DNA编码链,诸多研究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PDI有高度相似性,具有 PDI 活性,遂将其归为PDI家族。

    作者:胡玥;陶丽媛;吕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孕20 d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LIP对照组、胎鼠宫内窘迫组( FD组)和LIP+FD组。通过实验设计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观察各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海马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测定海马组织活性氧簇( ROS)、三磷酸腺苷( ATP)、丙二醛( MDA)含量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活性变化。结果:(1)与S组比较,FD组和LIP+FD组电镜下观察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和Mn-SOD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2)与FD组比较,LIP+FD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海马ATP含量和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和MDA含量减少( P<0.05)。结论: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卢欢;郑晓春;陈小琳;吴希珠;郑官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的影响

    目的: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探究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情况的影响。方法: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观察细胞模型的表面特征。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通过表面因子检测和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进行鉴定。培养3代后分4组:纯PU空白对照组,10%膜组,30%膜组和50%膜组。接种细胞密度为5×107/L,待细胞贴壁24h后作细胞骨架染色处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附着在材料上的情况并拍照。结果: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成功构建3种不同硬度的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表面因子检测显示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经过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成骨成脂分化形成的钙结节和脂滴都显而易见;细胞骨架染色拍摄结果显示,纯PU对照组、10%膜组和30%膜组上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广,肌动蛋白微丝和细胞核清晰明显;而50%膜组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小,细胞核虽较清晰,但是肌动蛋白微丝却模糊不清。结论:合适液晶含量的聚合物/液晶生物膜能支持大鼠骨髓干细胞的贴壁生长,而液晶含量过高则抑制细胞的贴壁生长。

    作者:郭燕珊;吴昊;郑力恒;尚玉攀;屠美;张嘉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 CD36介导的氧化应激诱导巨噬细胞自噬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巨噬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给予抗CD36单克隆抗体(2 mg/L)、二亚苯基碘鎓(diphenyleneiodonium,DPI;5μmol/L)、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3 mmol/L)或雷帕霉素(1μmol/L)预处理1 h,再加入ox-LDL(100 mg/L)继续培养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 lactic dehydrogenase,LDH)、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以及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评价细胞膜完整性和氧化应激反应。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II,LC3-II)表达变化。结果:ox-LDL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反应,表现为beclin-1和LC3-II上调;与自噬抑制剂3-MA相似,抗CD36单抗可显著抑制ox-LDL所诱导的LC3-II和beclin-1表达。抗CD36单抗明显抑制ox-LDL所诱导的氧化应激,包括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和ROS、MDA水平以及升高SOD活性,其作用与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相似。另外,DPI显著抑制ox-LDL所诱导的beclin-1和LC3-II表达,且ox-LDL所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和LDH漏出可被3-MA促进并可被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拮抗。结论:ox-LDL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CD36介导ox-LDL摄取进而触发的氧化应激有关,且一定程度的自噬可减轻ox-LDL所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

    作者:姚树桐;李严严;刘庆华;岳峰;田华;桑慧;杨娜娜;秦树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