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谷亮;韩战营;詹一鸣;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朱鼎良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法,在大样本量的中国人高血压家系中,进行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座位的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9个原发性高血压核心家系,共393名成员,其中高血压患者279人,共组成283个患病同胞对.所有对象均为汉族,都来自上海地区.从外周血细胞中抽取基因组DNA,共393份样本.采用多色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基因座位扩增引物试剂盒(ABI PRISMTM Linkage Mapping Kit, Perkin-Elmer)进行多重PCR扩增,PCR产物用ABI 373测序仪走电泳.分别用Genescan 672和Genotyper 1.1.1进行基因扫描和分型.共对240个微卫星基因座位进行了扫描,这些座位分布在22条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平均扫描密度(遗传距离)为15 cM.采用GENEHUNTER软件,进行两点和多点连锁分析.结果:发现6个微卫星基因座位与高血压存在紧密连锁关系(P<0.05),它们分别分布在2、3、8和15号染色体上.其中有两个座位在2号染色体长臂上.多点分析结果显示,D2S142座位的NPL分数值高达2.962(P=0.0015).结论:2号染色体长臂某一区段内发现两个阳性连锁位点,两者间距离仅约10 cM.近国外一项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研究(Circulation 1999, 99:1407-1410)报道的与收缩压有关的一个阳性连锁位点,与本染色体区段十分接近.因此,2号染色体长臂的这区段内很可能有高血压易感基因存在.一项针对这一染色体区段的精细定位正在进行中.
作者:朱鼎良;王厚义;熊墨淼;初少莉;金力;王谷亮;詹一鸣;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袁文涛;赵光胜;黄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为了研究戊巴比妥钠及码啡对创伤性休克家兔存活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镇痛药物对创伤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神经因素在创伤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用日本大耳白家兔44只(武汉市药检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A组(17只),先在局麻下行左颈总动脉插管监测血压、气管插管监测呼吸等,然后通过外力使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B组(8只)在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之前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2 mL/kg体重,其余与A组相同;C组(10只)在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之前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 mL/kg体重,其余与A组相同;D组(9只)不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其余与A组相同.结果发现,D组家兔在观察时间内(600 min),全部存活;A、B、C三组家兔先后发生创伤性休克并死亡,但存活时间不同.其中,A组存活时间218.7±74.7 min,B组存活时间233.8±75.4 min,C组存活时间385.5±108.4 min.A和B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A和C比较,P<0.001,有高度的明显差异;B和C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表明吗啡对创伤性休克没有保护作用,而戊巴比妥钠则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神经因素在创伤性休克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有待阐明.
作者:陈世民;莫燕娜;韩英;欧守珍;高凌峰;王世雄;吉丽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已知烫伤、休克及脑中风患者GR降低,感染属应激状态,GR也可能有改变,为此我们检测36例感染患者,观察GR有无改变.对象与方法:1.甲肝10例,男女各半,年龄18~55(31±8)岁;2.肺感染10例,男6、女4例,年龄45~65岁(55±8)岁;3.尿路感染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1~65(48±6)岁.4.霉菌尿路感染6例,男女各半,年龄55~70岁(61±3)岁.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半,年龄18~70(48±8)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购于英国放化中心.结果:肝炎、肺感、尿感、霉菌感染组及对照组白细胞GR分别为3 824±1 256、2 896±1 097、3 017±1 395、2 103±987和5 896±1 295位点/细胞,各感染组GR结合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感染性疾病,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或是霉菌感染,其GR均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联,进一步支持应激状态GR降低的结论.
作者:刘函坤;刘志国;邵慧梅;刘志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用Clontech公司的AtlasTMHuman Cancer cDNA Expression Array对人胚鼻咽、正常成人鼻咽、HNE1细胞、鼻咽低分化鳞癌、肺癌和头颈部其它3种肿瘤588个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定的91个基因中,有36个基因的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加强,51个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基因相对较多.
作者:许亮国;谢鹭;王磊;何志巍;杨玉文;姚开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油酸(OA)肺损伤RDS时进行性氧分压下降与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中分子物质(MMS)和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单纯性肺损伤对其它脏器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家兔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体重造成RDS模型,并分为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 4组,检测平均动脉血压(MABP)、血气和血浆及脑组织GSH-Px、MDA、MMS、NO和ET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实验组随着PaO2的进行性下降MABP也进行性下降,两者呈正相关(r=0.88,P<0.01).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GSH-Px含量逐渐降低(P<0.01),并与PaO2下降呈正相关(r=0.93,P<0.01),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逐渐增加(P<0.01),并与PaO2下降呈负相关(r=-0.90,P<0.01);GSH-Px含量变化和MDA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93,P<0.01).与对照组相比,OA组90 min和120 min时脑组织的MMS逐渐增加(P<0.05-0.01),PaO2变化与之呈负相关(r=-0.89,P<0.01).脑组织MMS含量与脑组织MD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91,P<0.01),而从60 min后逐渐下降,与30 min相比P<0.01.脑组织ET含量在OA 30 min时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NO含量在注入油酸后30 min代偿性增加(P<0.01),而从60 min后又逐渐上升,与30 min相比P<0.05.电镜下可见,对照组脑结构正常.OA 90 min和OA 120 min实验动物脑细胞髓鞘有改变,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周隙增宽;线粒体肿胀,基质变淡,嵴断裂;高尔基复合体大泡;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胞浆中可见坏死灶.结论:油酸所致的单纯性肺损伤过程可伴发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和脑组织中分子物质的增加,同时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也有改变,提示油酸肺RDS时的PaO2和MABP的进行性下降可影响脑的功能、代谢和超微结构.
作者:欧晓鹏;张建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Introduction The arterial circulation is traditionally modeled in two ways neither of which alone is able to fully account for its properties. In the well-known two element windkessel model the circulation is viewed in terms of parallel capacitance and resistance component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高脂血清对培养的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改变的影响,并观察当归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三组,即:对照组;高脂血清组;当归+高脂血清组.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用高脂血清损伤,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内皮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用分光光度法对细胞培养液中NO的分泌量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清明显损伤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膜表面有孔隙,微绒毛僵直断裂,分布不规则.高脂血清使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细胞培养液中NO的分泌量明显降低;而当归可以逆转高脂血清的这种作用,使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降低,而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当归对内皮细胞中NO及ICAM-1表达的影响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关.
作者:王保华;欧阳静萍;涂淑珍;魏蕾;刘永明;郑汉巧;杨静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在引进和发展TECA-I型生物人工肝脏支持系统(BALSS),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诱发急性肝衰犬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BALSS替代肝脏大部切除急性肝衰犬肝功能的效应,以为急性肝衰者提供肝组织再生修复的机会.
作者:薛毅珑;陈小平;李新建;张佐云;李雁凌;罗芸;钟大光;崔忻;黄志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杀伤治疗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导向传递重组细胞因子-毒素融合蛋白,以达到特异性杀伤高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体恶性血液病细胞的新策略标志着肿瘤导向杀伤研究的新进展之一.
作者:奚永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以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探讨高胰岛素血症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致效应器官的病变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传至第三代时分别加入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 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通过检测[3H]-TdR掺入率反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胰岛素(P<0.05)和ET-1(P<0.05)均能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且二者在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中有协同作用;三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形态学上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出现胞质内分泌颗粒增加,核分裂相多见,粗面内质网发达及肌丝减少等改变,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胰岛素、ET-1、胰岛素+ET-1作用后,由收缩表型转为合成表型,其分泌功能增强.结论:高水平胰岛素不仅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能通过促进ET-1释放等途径协同ET-1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此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丁怡;张圣明;王家富;刘同美;宫建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观察活血化淤中药红花、郁金提取液对高糖血清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及增殖的影响,以期阐明活血化淤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贴块法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加中药组、高糖加秋水仙碱组进行培养.电镜观察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内DNA合成速率,用GMIAS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图像处理,以每个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表示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入脯氨酸测定细胞内胶元合成量.结果:电镜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为收缩表型,高糖组为合成表型,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DNA合成速率、核内DNA含量及胶元合成量高糖组均高于对照组,而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均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红花、郁金提取液可有效的抑制体外高糖血清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与增殖变化,从而可认为红花、郁金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作者:段文卓;宫海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在HIV感染的早期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刺激缺乏IL-2表达和增殖反应,甚至在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之前就已经有明显的免疫缺陷.形成这一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研究证实HIVgp120和CD4分子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转导有关.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及电泳迁移率改变检测法(EMSA)观察了HIVgp120多肽片段和灭活SIV病毒(HI-SIV)对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TC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了解病毒蛋白作用下淋巴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特征.结果:利用酪氨酸磷酸化的单克隆抗体对全细胞提取物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HIVgp120和HI-SIV对~70 kD、~40 kD组分的磷酸化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IVgp120和HI-SIV都具有阻断CD3/CD4活化刺激诱导的细胞蛋白磷酸化作用.选用抗ERK2(42 kD)抗体对~40 kD、~70 kD组分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HIVgp120和HI-SIV对ERK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NF-κB和AP-1结合通用序列研究CD3/CD4活化信号诱导的NF-κB和AP-1活化,HIVgp120和HI-SIV则完全阻断了其活化作用,在转录水平上调控CD3/CD4活化信号.结论:HIVgp120和完整SIV病毒都具有抑制CD4辅佐的刺激活化信号,下调ERK、NF-κB和AP-1活性,抑制~70 kD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等作用,从而阻断了TCR的信号转导,可能是导致HIV感染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平;关崇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一氧化氮(NO)代谢功能和血管对NO的反应减弱,引起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认为是糖尿病伴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NO则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舒血管物质,可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提高平滑肌cGMP浓度而使血管舒张,具有维持血管张力和调节心肌收缩性,调节胰岛素、组织胺的分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等功能,L-精氨酸(L-Arg)作为内源性NO合成的前体,具有促进体内NO合成,兴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等作用,本文研究了补充外源性L-Arg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及L-Arg-NO路径在防治糖尿病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用于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
作者:朱方;马宁;刘芳;甄彦君;郭海英;王利惠;曹刚;李国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郭玉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以黄连解毒汤连续灌服大鼠3 d,每天2次,每次生药0.3 g/100 g大鼠,末次给药后分别于0.5、1、1.5、2、2.5 h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对照血清以生理盐水灌服后同法制备.以常规制备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为模型,各时段血清均以20%、10%、5%及2.5%浓度处理HUVEC 24 h,用MTT法观察其对HUVEC的毒性作用(以细胞死亡率表示);在此基础上,以对HUVEC无毒性作用浓度的含药血清处理HUVEC 24 h后,加入中性粒细胞(5×106/mL)粘附30 min,计算细胞粘附率.结果:各时段含药血清的细胞死亡率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5%和2.5%浓度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接近,无显著差异.故各时段均选用5%和2.5%浓度进行细胞粘附实验.实验发现0.5 h和2 h时段在5%浓度时,能明显降低细胞粘附率(P<0.01).结论:①大鼠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HUVEC有一定毒性;②在连续多次灌胃后不同时段所取的含药血清中仅0.5 h和2 h时段,并在5%浓度时既对HUVEC无明显毒性,又能对细胞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③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这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抗炎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其有效作用成分及在抑制细胞粘附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素萍;邱全瑛;郝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低亲和力受体的理化特征.方法:应用6-12周龄雄性SD大鼠肝胞液为标本,要求蛋白质浓度为4~8 mg/mL,在0~4℃,用[1,2,4,6,7 3H]地塞米松(英国放化中心产品,3.18 TBq,318.2×1010 Bq/mmol,放化纯度>97%),配制成10 nmol/L, 100 nmol/L(冷标法),标记大鼠肝胞液中糖皮质激素受体,0~4℃放置3~4 h,用活性炭Dcc法吸附,离心,取其上清液,测其counts.min-1值.
作者:田文;刘志民;张鸿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高血压心肌冠状动脉微动脉病变的危害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尸检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脏事件与冠状动脉微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李小鹰;李蕊;石怀银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据统计70%~80%的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了解高血压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改变,这对预防脑卒中十分重要.目的:采用LH-450型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对285例高血压患者和138例正常人进行反映脑血管功能13项参数的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脑血流速度(平均、大、小)比较显著减慢(P<0.01),脑血流量(平均、大、小)比较显著减少(P<0.05).而反映脑血管弹性的4项指标(Zc、Wv、C、Co)也明显改变(P<0.01),外周阻力(R)高血压组异常增高(P<0.001),反映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动态阻力(DR)和反映脑内小血管闭锁情况的临界压力(CP)也异常增高(P<0.01).结论:结果说明高血压病严重影响了脑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广泛的脑小动脉痉挛,缺氧,导致管壁透明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管壁硬化变厚,管腔狭小缺血,造成小动脉收缩和舒张功能差,出现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差,外周阻力增加等现象,出现脑循环动力学明显改变.
作者:杨海萍;刘西贵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作者以前的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通过Ras-PKCzeta-MEK途径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系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然而,这不能解释AngⅡ促进VSMC增生的作用可被PI3K的抑制剂Wortmannin所阻断.我们推测PI3K也可能参与了AngⅡ激活的ERK1/2的调节.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加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正常培养的VSMC表达PI3K,Ang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并不影响PI3K的表达,但可提高PI3K对抗其抗体的亲和力.Wortmannin 10 nmol/L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和PDGF刺激的ERK1/2激活.有趣的是,我们观察到PI3K和蛋白激酶C(PKC)-zeta受AngⅡ和PDGF刺激后均向Ras转位并与之结合,Ras、 PI3K、PKC-zeta三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复合体,抗Ras抗体和抗PKC-zeta抗体均可将PI3K沉淀下来,Wortmannin可阻断这个功能复合体的形成,提示PI3K的激活在此功能复合体中起重要作用.此外,MEK抑制剂PD98059(10 μmol/L)作用10 min可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ERK1/2激活.综合上述结果,说明AngⅡ通过Ras-PI3K/PKCzeta-MEK信号途径刺激ERK1/2活性和VSMC增生.
作者:廖端芳;关永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主动脉Gαq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高血压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周1、2、4和8测定颈动脉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主动脉Gαq蛋白含量;以[3H]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底物测定主动脉细胞膜蛋白PLC活性磷脂酶C活性.
作者:邢东琦;白木华;吴立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