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植骨材料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熊绪;刘家明;周云飞;陈宣银;舒勇;周扬;黄山虎;刘志礼

关键词:颈椎椎板, 解剖学测量, 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术
摘要: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长度、两侧椎板交汇点到此连线的距离,并计算两侧椎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PEEK cage)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C3~7各椎板高度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果 C3~7两侧椎板所围成三角形面积均大于临床常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理论融合面积,C3~7椎板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颈椎椎板作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1例

    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 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露;张赢;许发良;聂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脏ChREBP在有氧运动预防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肝脏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在12周有氧运动预防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D),正常饮食运动组(ND-Ex),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运动组(HFD-Ex).高脂喂养进行非酒精性脂肪肝造模.有氧运动采用无负重游泳.检测各组小鼠肝脏、血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含量,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肝中脂质沉积情况,肝脏ChREBP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变化,肝脏Akt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及血脂增加,肝甘油三酯增加并出现明显脂质沉积,血糖调节能力下降,ChREBP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增加,Akt磷酸化水平下降.与HFD组相比,HFD-Ex组小鼠血脂下降,肝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减轻,未出现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异常,ChREBP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下降,Akt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预防作用,这可能与有氧运动抑制ChREBP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吴皓;刘畅;管又飞;王春炅;李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

    目的 为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①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的走行与分布;②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与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①足背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为主干的延续,伴足外侧缘静脉恒定的沿足外侧缘径直前行,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及第5趾外侧缘皮肤;②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足底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与小趾外侧群肌之间浅出的足背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外侧缘静脉旁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结论 可形成以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作者:梁成;谢昀;郑和平;庄跃宏;谢志平;吴泽东;李磊;张发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 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ek(K-L)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8月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6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位程度、Merle d' Aubigne-Pestel评分结果.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28.5个月(15~42个月),手术时间(186±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0±21)ml.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优4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3.8%.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 d' Aubigne-Pe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41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0.8%.结论 髂腹股沟联合K-L人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冯华杰;吴焯鹏;关万宁;李振科;匡光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跟腱断裂微创与传统修复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方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方法 对4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断端位于跟骨结节近端2~8 cm,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3.0 cm的小切口,卵圆钳及硬脊膜针辅助下微创修复跟腱.对照组采用传统跟腱内侧切口.术后均采用高分子夹板固定足跖屈位4周,4周后改为中立位继续固定2周,6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水疗、伸展及等长收缩等训练.结果 术后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月,平均21月,术后6月按照Amer-indholm评分标准,优88.2%(15例),良11.8%(2例),5.88%(1例)伤口延期愈合.对照组:优62.5%(10例),良31.25%(5例),差6.25%(1例),18.7%(3例)伤口延期愈合,12.5%(2例)出现皮肤边缘坏死,6.25%(1例)出现伤口感染,6.25%(1例)出现跟腱再次断裂.两组间优良率及皮肤坏死率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跟腱断裂,采用小切口微创修复跟腱,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比传统的切开修复术式,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方法可靠,创伤小,皮肤坏死率低,功能恢复佳,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陈传煌;杨涛;李文庆;朱小弟;王智;李楚炎;姚海波;毛仁群;张国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例10侧成人新鲜下肢尸体标本进行乳胶或氧化铅动脉灌注,解剖观察后区域血管的形态及分布,测量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血管蒂长度及伴行静脉管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股后区穿支皮瓣切取的手术模拟.结果 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发出4~9支穿支供应股后区皮肤,以肌皮穿支为主,偶可见肌间隔穿支;降支优势较多,优势穿支多发自股后内侧.血管蒂长为(10.6±2.6)cm,其外径为(2.2±1.0)c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8±0.8)mm与(2.1±1.8)mm. 结论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存在个体差异,尤以第1穿动脉对其影响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皮瓣切取的安全性与精确性.

    作者:刘温悦;穆兰花;张寒;陈茹;张妍;严义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丹参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microRNA-128路径

    目的 研究microRNA-128在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 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培养鉴定大鼠BMSCs,应用反义寡居核苷酸转染技术(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croRNA-128 inhibitors于BMSCs;取转染和未转染的BMSCs,待细胞增殖到60%~70%融合时进行预诱导分化,预诱导24 h后,进行诱导分化;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未诱导组(A组),丹参制剂诱导组(B组),转染未诱导组(C组),转染诱导组(D组).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qPCR检测microRNA-128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蛋白(β3-tubul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蛋白表达.结果 BMSCs流式细胞检测CD29和CD90双阳性率达99.17%,CD1lb和CD45双阴性率达99.21%;丹参制剂诱导及microRNA-128 inhibitors转染后,细胞microRNA-12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与未诱导组,转染与未转染组比较,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参制剂能够抑制BMSCs的microRNA-128表达,进而影响BMSCs神经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作者:黄涛;张志强;余磊;谢才军;祝栋安;彭子壮;陈捷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膈肌脚在上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复位作用的解剖研究

    目的 探讨膈肌脚的解剖形态及其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爆裂骨折复位过程的作用.方法 (1)成人躯干标本24具,男16具,女8具,游离腰椎前方双侧膈肌脚,观测其跨椎体节段数、长度、宽度与厚度;(2)将该24具标本制作骨折复位模型.进行实体测量并X线机动态的记录伤椎及椎体前方膈肌脚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1) 75%(18例)膈肌脚上端至T12下缘水平,下端多起自L3/4椎间,右侧稍长.右侧膈肌脚长(12.1±1.8) cm,与前纵韧带融合长度为(7.0±11)cm;左侧膈肌脚长(9.6±1.5) cm,融合长度(5.3±1.1)cm.膈肌脚宽度与厚度随着节段水平变化而变化.(2)手术中各步骤复位量进行对比,发现伤椎的Cobb角和矢状径在俯卧位时可以得到大量的恢复.结论 (1)正常成人有发达的膈肌脚附着在T12~L4前面,膈肌脚与前纵韧带融合;双侧强大的膈肌脚在骨折时对椎体具有保护作用,使骨折碎片不至于移位过大.(2)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复位作用;俯卧位是手术复位中关键的一步.

    作者:刘端;杜心如;孔祥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颈椎前路手术致吞咽困难的比较研究及护理

    目的 比较研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钢板内固定与Zero-p植入的吞咽困难.方法 2009年12月~2013年2月,按病例纳入标准选取13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四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感,其中68例有躯干束带感及双下肢踩棉花感,12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ACDF组71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与钢板内固定;Zero-P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分别比较单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VAS、JOA、D值及SWAL-QOL评分等进行评估. 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2.5月.ACDF与Zero-p组平均每节段手术时间:(65±11.3)mm、(47±7.6)min;平均每节段出血量:(68.5±21.1)ml、(42.7±14.4)ml;平均住院时间5.4 d、4.2 d.显示:Zero-p组均较ACDF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未见植入物的沉降或塌陷,植入螺钉松动,所有患者的证据表明骨性融合.结论 Zero-p内置物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理论上可有效降低钢板置入所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是前路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植入物.加强对颈椎前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有效地减少吞咽困难发生率至关重要.

    作者:于从;谢小华;陈雪萍;阳世伟;顾洪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为38例骨质疏松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第Ⅰ组21例采用直入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椎体强化加椎弓根钉固定,第Ⅱ组17例采用后退式PMMA骨水泥行椎体强化加椎弓根钉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时间、术后X线片、椎弓根钉有无松动、透亮线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38例患者得到9~36个月(平均16月)随访,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植骨融合率明显增加;均无椎弓根钉松动或脱出;第Ⅰ组3例椎弓根钉周围有透亮线;第Ⅱ组3例骨水泥渗漏.结论 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可增强椎弓根钉把持力,有效防止椎弓根钉松动或脱出.

    作者:陈超;区杏枝;关宏刚;王刚;毕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MRA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交通动脉开放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7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脑血管病的检查者和体检者.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22.43%(24/107),缺如占0.93%(1/107),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6.82%(18/107),缺如占1.87%(2/107).②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7.66%(51/107).③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共有39例,其中双侧同时开放占21例,仅左侧开放占7例,仅右侧开放占11例.④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交通动脉开放相关(r=0.654,P<0.01).结论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可引起交通动脉代偿性开放.

    作者:朱晓华;蔡昌平;黄小华;谢兴国;朱剑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ANP在腹腔镜直肠癌TME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实施保留男性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在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为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广东省人民医院9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45例行开腹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术后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全程手术时间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在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后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根治术是有益的,能够在根治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道明;姚学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副拇长伸肌1例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鞘管,位于该鞘管桡侧,出鞘管后斜向桡侧远端跨越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走向拇指掌指关节背侧,部分腱纤维止于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纤维组织,其余腱纤维并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背面及临近关节囊.提拉该肌腱,拇指发生背伸动作.

    作者:刘焕龙;王增涛;黄伟克;侯致典;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征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住院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OSAHS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4例(1组),同时行鼻内镜手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8例(2组),鼻腔和咽腔分期手术8例(3组).分别在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统计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和低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1组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5例,,有效6例.2组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2例.3组分期手术患者首次手术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二次手术后治愈6例,显效2例.结论 对单纯软腭平面阻塞的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疗效显著,同时合并有鼻腔平面阻塞的患者,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疗效欠佳,需二期行鼻内镜手术或同时进行两个部位手术.

    作者:于巧莲;田广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

    自1992年Masquelet[1]等首先提出并成功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以来,由于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不牺牲主要血管,无须解剖分离皮瓣的供血动脉,操作简单,有感觉神经及皮瓣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皮瓣应用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其仍存在一些不足,结合临床对其结构模式及切取技术等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组织瓣.不但拓展了修复范围,而且提高了修复质量,大约70%的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可以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修复[2].现就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强;刘会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20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6h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检测用药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利用TUNEL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 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恢复(P<0.05).模型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出血灶缩小,脑组织水肿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模型组,染色质浓缩边集,细胞膜溶解,细胞器减少;治疗组神经元超微结构趋于正常,细胞器较为完整;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UNEL染色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阳性表达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三七总皂甙能抑制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朱继红;王登科;董克勤;戴新文;贺岭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OG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OGD)模型,通过采用MTT、LDH等方法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于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右美托咪定对于缺氧无糖(OGD)损伤处理的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效果.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显著降低OGD损伤神经元中的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能模拟DEX的神经保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升高.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于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磷酸化p38MAPK表达有关.

    作者:李红英;张建杏;王研;于卫;周国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脊髓压迫性损伤脱髓鞘病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脊髓压迫性损伤脱髓鞘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压迫装置制作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用30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治疗组,于脊髓压迫2h后,减压,并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进行干预性治疗,而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则注射0.1% PBS进行对照.运用BBB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观察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应用Luxol fast blue(LFB)、锇酸染色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处理前、后脊髓白质纤维髓鞘变化情况.结果 24 h后,模型组大鼠白质有髓神经纤维出现水肿、排列疏松及髓鞘缺失等退行性变,其纤维数目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姜黄素后,动物行为学指标有所改善,BBB评分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白质髓鞘化神经纤维水肿、排列疏松等病理变化有所减轻,其髓鞘化纤维计数较模型组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姜黄素对脊髓压迫性损伤脱髓鞘病变有保护作用.

    作者:蒋锦;孙善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下腔静脉肾段变异为双下腔静脉1例

    作者在解剖1例身长155 cm成年女尸(约50岁)时,发现其下腔静脉肾段变异畸形,在右肾上缘水平由2条下腔静脉汇合而成(图1).为累积国人体质资料,报道如下:1 左下腔静脉 左下腔静脉(左髂总静脉至左肾静脉)沿脊柱左侧上行10.85 cm后与左肾静脉汇合,此段管径1.33cm,并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方斜向右上,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侧(约第1腰椎水平处)与右下腔静脉合成总下腔静脉.

    作者:张永;陈飞;杨胜波;薛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足内缘动脉弓为蒂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目的 为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5侧成年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吻合的位置、外径及长度.结果 (足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内侧楔骨内侧有一较恒定的吻合,并把这一吻合支暂命名为足内缘动脉弓.形成足内缘动脉弓占82.8%(29侧),吻合处外径为(0.65±0.21)mm,长度为(2.63±0.71)mm;未发现吻合动脉弓占17.2%(6侧).结论 以足内缘动脉弓为蒂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可以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

    作者:王守道;史增元;尹维刚;林荣;毛海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