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睾丸血管变异1例

王淮林;马文婷;史文博;叶国治;吕露露;廖雅丽;邓会;李文奇

关键词:
摘要:在解剖一中年男尸时,发现其左睾丸动脉起点偏低,右睾丸动脉起于副肾动脉,右睾丸静脉的1支汇入右肾静脉3处变异,此类变异较为少见[1],现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croRNA参与甲状腺癌发生过程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收治人数不断攀升,其发病率为30~40/100万,占人类所有癌症的1%[1],甲状腺癌已经跨入常见恶性肿瘤行列,迅速成为专业领域的关注焦点,其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谭灿亮;刘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头血供的应用解剖及三维重建研究

    目的 为胰头癌手术及区域灌注疗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标本15例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胰头及其周围的血管,测量相关数据.新鲜成人标本6例灌注聚乙烯醇-氧化铈用于血管显影,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胰头主要血供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前、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下后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和后动脉弓在胰头的上端、下端和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与十二指肠的距离分别是(1.08±0.21)、(1.23±0.22)、(1.12±0.25)cm和(1.15±0.28)、(1.25±0.24)、(1.05±0.25)cm;胰头血管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显示胰头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癌手术时,为避免损伤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胰头部的缝线距十二指肠左侧不应低于1.5 cm;胰头血管的三维重建模型可为胰头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等提供指导.

    作者:李美秀立;彭田红;石小田;李鉴轶;陈胜华;谢魏;王爱平;曹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弥散图像人丘脑连接的无创性显示和分析

    目的 显示和分析人丘脑与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及边缘系统等的连接情况. 方法 联合应用DSI-studio和BrianSuite软件对10例脑连接组项目(HCP,Human Connectome Project)提供的磁共振弥散和T1加权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纤维束重建、脑结构配准、纤维束连接分析等过程,显示丘脑与脑其它结构连接情况.结果 (1)通过纤维束三维重建可见丘脑可通过其额脚、顶脚、颞脚和枕脚与端脑相应区域连接;(2)在BrianSuite软件生成的脑连接分析图上可详细得到左右两侧丘脑与额叶、顶叶、颞叶、边缘系统、基底核等区域的具体连接情况.结论 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丘脑连接的新的方法,可为后续的丘脑相关功能和临床学研究提供结构和方法学上的帮助.

    作者:陈一勇;尹维刚;林荣;丁杰;王守道;汪海清;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7月~ 2013年12月,采用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5例.应用高位皮支切取带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外增压”原理,端侧吻合动脉增加皮瓣供血.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好,供区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皮瓣血运好,存活率高.是临床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的一个良好选择.

    作者:肖春林;赵敏;史柏娜;周江军;高伟;杨俊;付美清;熊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32具(64侧),解剖观察喉上神经外支在环甲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该神经与间隙内其他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 3侧喉上神经存在袢状结构;发现所有标本中均存在环甲肌支,71.8%(46侧)存在咽支;按Friedman分型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占28.1%(18侧)、Ⅱ型占54.7%(35侧)、Ⅲ型占17.2%(11侧).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位置均位于胸骨甲状肌深面,斜线下方.喉上神经外支入咽下缩肌点至斜线的垂直距离为(3.60±0.30)mm,距胸骨甲状肌内侧缘的垂直距离(8.27±1.72)mm,距环状软骨中点的距离是(27.09±1.46)mm.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从环甲间隙入路多数情况下可以显露保护喉上神经外支环甲肌支;大于17.2%的情况下不能显露,但也不会损伤.

    作者:王占龙;宋晓飞;吴干勋;赵岩;石健;刘胜辉;李双成;赵瑞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下颈椎椎弓根数字化形态学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下颈椎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规律,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收集4~12岁儿童颈椎MSCT扫描资料60例,按每隔3岁为一年龄组,共分为3组,每组20例.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3D重建,在3D模型上测量C3~7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椎弓根骨通道全长(POCL)、外偏角(e角)及尾偏角(f角)并计算PW/PH(Ⅰ值),按年龄组及节段行统计分析.结果 PW、PH、POCL及e角总体随增龄呈递增趋势,10~12岁组各椎的PW、PH及POCL均与4~6岁组、7~9岁组有差异(P<0.05),e角和f角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不大.在各组中不同椎序的PW均表现为逐增趋势.PH、POCL及e角在各组中椎间差异不大.各组中椎间f角差异较大,由正值渐变为负值,C7的f角为负值中大.Ⅰ值总体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不同年龄组间C3~7的Ⅰ值由>1.0渐变为<1.0;各组中椎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征发育规律性明显,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4岁以上儿童下颈椎椎弓根形态上已具有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

    作者:张少杰;王星;李志军;张元智;高尚;王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课题组构建的一种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修复人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上肢周围神经缺损病例使用该神经导管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随访,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相应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共计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6例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其中优2,良3例,可1例.结论 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材料.

    作者:王华松;吴刚;黄继锋;张伟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3.0 cm×2.0 c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 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江吉勇;王海文;顾荣;江新民;梅雄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推拿对腰椎运动单元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推拿手法对腰椎运动单元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探讨不同推拿方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患所致腰腿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具新鲜成年猪腰椎标本,模拟斜扳(无纵向拔伸及压缩力,扭矩分别为0、1、2 Nm)及牵扳(纵向拔伸力=250N,扭矩分别为0、1、2Nm)手法,即六种加载方案,完全随机作用于每一具标本上,通过测量六种加载方法作用前后标本椎间盘内压力(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及椎间高度(L3/4)的变化情况,评价斜扳与牵扳手法对猪腰椎运动单元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1)椎间盘内压力变化:加载前后椎间盘内压力的瞬时值变化:斜扳之后椎间盘内压力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牵扳之后椎间盘内压力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5).(2)椎间高度变化:斜扳组的椎间高度较之前的椎间盘高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牵扳组的椎间高度较之前的椎间高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压敏片结果:斜扳组及牵扳组都能使小关节压力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扭矩越大,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越大.牵扳组与斜扳组之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斜扳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但对椎间高度的影响不明显;牵扳使椎间盘内压降低且能使椎间高度增高;无论斜扳还是牵扳,只要加扭矩就会增加关节突关节压力,而且扭矩越大,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越明显.

    作者:姚女兆;蒋杰;彭理良;王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第3跖背动脉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为以第3跖背动脉为主要供血的组织移植修复手指脱套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0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及测量,观察第3跖背动脉的来源、走行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1)本组30侧第3跖背动脉均分别在近、远端第3跖骨头水平通过后、前穿支与足底动脉相交通或主要来源于后、前穿支.(2)根据第3跖背动脉来源可将其分为:Ⅰ.足背侧动脉来源为主型,17%(5侧);Ⅱ.足底动脉来源为主型,70% (21侧).其中Ⅱa.后穿支为主型(含完全来自后穿支),63%(19侧);Ⅱb.前穿支为主型,7%(2侧);Ⅲ.共同来源型,13%(4侧).第3跖背动脉长度为(4.63±0.23)cm.结论 以第3跖背动脉为蒂行足部组织移植修复脱套伤在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

    作者:赵亮;王斌;高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髂腹股沟下入路耻骨肌孔下区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对耻骨肌孔下区解剖结构进行重新认识,为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尸体分层解剖观测耻骨肌孔下区结构,结合外科疝的理论对髂腹股沟下入路术后股疝的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耻骨肌孔下区为上长下短的近似梯形结构,血管鞘及其前后连接、陷窝韧带及耻骨肌筋膜等为其封闭结构,但存在多个薄弱部位,手术损伤易造成缺损导致股疝.结论 耻骨肌孔下区薄弱处均为股疝可能发生的部位,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方法时需尽量避免损伤或加强术后重建.

    作者:徐顺利;吕翔;刘自国;王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骨舌骨肌的构筑学和肌内神经的研究

    目的 为胸骨舌骨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 ①胸骨舌骨肌肌重(7.71±0.78)g,肌长(8.20±0.93) cm,肌纤维长(6.71±0.63) cm,羽状角0°,肌生理横切面积(1.27±0.08) cm2.②支配胸骨舌骨肌的神经来自颈袢神经发出的2条一级上、下神经分支从肌外侧入肌,该神经分支入肌后分别发出数条次级分支,呈树枝样分布于上、下半段中央部,上、下段神经之间没有吻合.结论 ①胸骨舌骨肌倾向速度型设计.②胸骨舌骨肌上、下两部分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神经密集区位于上、下段中央部.

    作者:朱光琼;刘建;李寿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静脉动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于末节断指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4月间行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并于同期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14例的临床结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成活率明显提高(100%vs.71.4%);指甲长度增加(15.6±2.7 mm vs 11.9±2.2 mm);DIPJ活动度增加(62±4°vs 45±3°);指感觉测定增加(S3+ vsS3);两点辨别觉减小(4.6±0.3mm vs7.4±0.6 mm);指关节活动优良率增加(94.4% vs 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DIPJ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作者:江起庭;杨丽娜;王钰;江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Amira5.4对小脑核团重建和体积测量的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 构建小脑各核团(deep cerebellar nuclei,DCN)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以明确各小脑核团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为小脑各核团的定位、临床功能及性别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Amira 5.4对12组小脑火棉胶切片图像数据进行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并对各核团体积进行测量,比较各核团左、右侧及男女性体积差异.结果 三维模型显示小脑各核团结构清楚,形态分布及其与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FV)的空间关系亦能够清晰的展示.在左、右侧体积对比,各核团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别对比,齿状核(dentate nucleus,DN)的体积男性远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另外3组核团的体积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P>0.05).结论 对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可以明确各核团的形态、体积及其与第四脑室的空间关系,同时齿状核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又为核团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晓阳;王单单;袁武;李云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滋养孔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以椎板后方滋养孔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 30例成人枢椎干骨标本,以椎板后方双侧滋养孔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用大头针进行标记后,将标本进行CT扫描.随后将扫描图像导入测量软件,分别测量进钉点与椎板上缘、下缘及椎弓根内壁的距离;测量进钉长度及角度.结果 97%的枢椎左侧椎板和93%的右侧椎板存在滋养孔.其与椎板上缘的距离为(3.36±0.57) mm,与椎板下缘的距离为(8.41±1.08)mm,与椎弓根内壁的距离为(6.91±1.20)mm.以双侧滋养孔为进钉点,椎弓根螺钉的平均进钉长度为(24.71±1.35)mm,进钉的内倾角平均为(20.17±3.65)°,上倾角平均为(31.02±5.71)°.结论 通过解剖学测量,椎板后方滋养孔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进钉点的一种选择.

    作者:刘家明;江建;刘志礼;龙新华;陈文昭;周扬;高松;何来昌;黄山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位髌骨的处理策略及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位髌骨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位髌骨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1例55岁女性患者,右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以膝前痛、膝关节屈曲受限收入院.经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确诊为右膝关节置换术后低位髌骨,入院后行右侧髌骨表面置换及髌韧带松解术,有效地解除膝前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的症状,术后随访HSS评分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位髌骨并不常见,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王健;郑少伟;陈国奋;李郅涵;Shaikh Atik Badshah;李敏;张洋;史占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内分泌癌的95%,它是近10年发病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有统计表明,美国于2000年~2009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年均增长约6.6%[1].尽管甲状腺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其复发率很高,几乎达到20%~30%.

    作者:贾琴;李艳萍;伍思琪;张玉英;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侧睾丸血管变异1例

    在解剖一中年男尸时,发现其左睾丸动脉起点偏低,右睾丸动脉起于副肾动脉,右睾丸静脉的1支汇入右肾静脉3处变异,此类变异较为少见[1],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淮林;马文婷;史文博;叶国治;吕露露;廖雅丽;邓会;李文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CSCs-exosomes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来源于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的外切体(MCSCs-exosomes)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体外缺氧损伤诱导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MCSCs-exosomes预处理组.随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细胞计数下降(P<0.01),Bcl-2/bax表达下调(P<0.01),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而MCSCs-exosomes预处理组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活力,上调Bcl-2/bax的表达,降低凋亡细胞的比例(P均< 0.05).结论 MCSCs-exosomes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体外培养缺氧损伤诱导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凋亡途径减轻缺氧时细胞的损伤.

    作者:崔晓军;张剑凯;张智;周丽娜;郭金华;王晓红;马颖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语言中枢及其纤维联系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通讯手段,语言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位于左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其区域受损将导致不同形式的失语.掌握语言中枢的分布及相关纤维联系可以使医学生从整体上更全面的理解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作者:张晴;李瑞麒;李博伦;朱荣;王淼;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