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动脉铸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洪辉文;吴坤成;李泽宇;刘畅;钟光明;刘健华;胡杰威;石小田

关键词:动脉, 血管铸型, 制作方法, 血管分布, 技术方法, 灌注, 管道铸型, 压力, 距离, 解剖, 标本
摘要:在解剖技术方法领域,管道铸型是一项较难完成的标本制作方法,全身动脉血管铸型难度则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全身血管分布广泛,各部血管距灌注点的距离不同,所需灌注的压力也不一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动脉铸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在解剖技术方法领域,管道铸型是一项较难完成的标本制作方法,全身动脉血管铸型难度则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全身血管分布广泛,各部血管距灌注点的距离不同,所需灌注的压力也不一样.

    作者:洪辉文;吴坤成;李泽宇;刘畅;钟光明;刘健华;胡杰威;石小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叶绿素显示液对狗胃淋巴结显色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叶绿素显示液对狗胃淋巴结显色的应用价值.方法:13只成年狗分为A:对照组(1只)和B:实验组(12只),B组于胃壁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观察胃16组淋巴结的染色情况,并在不同时间(1、2、4、8、24 h)取显色淋巴结作光、电镜观察;从狗股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狗胃各组淋巴结很快显色(1~5 min).光镜下观察到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电镜下观察,淋巴结皮质、髓质细胞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叶绿素颗粒;叶绿素在血液中的浓度,4 h高,为350.46 μg/ml;之后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少.结论:(1)叶绿素显示液是一种理想的淋巴染色物质,染色迅速,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且染色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经胃壁内注射叶绿素显示液,能够有效显示胃的各组淋巴结,可提高胃淋巴结的清除率及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作者:王新明;肖文剑;张杰;王箐;于树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腰骶椎前路同种异体骨垫的设计及其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研制出腰骶椎前路同种异体骨垫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CT测量:通过CT扫描测量33名正常人腰骶椎各椎间隙的前后点高度、腰骶椎的矢、冠状径,为设计出同种异体骨垫提供解剖学依据.(2)生物力学试验:将设计出的骨垫与钛网、自体髂骨对比,评价它们在三维运动范围、大抗压负荷大拔出力等方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1)CT测量结果:正常腰骶椎椎间隙前高大于后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高范围9.03/7.11~13.93/9.73 mm.正常腰骶椎横径大于矢状径,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横/矢状径范围是40.51/29.38~46.20/33.98 mm.(2)生物力学评价:①三维运动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均能增强不稳节段的稳定性,C、D、E、F组分别与B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骨垫与钛网相比,两者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髂骨相比,骨垫更能增强脊柱稳定性,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②大拔出力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等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髂骨<骨垫<钛网.③大抗压负荷方面骨垫、钛网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髂骨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骶椎前路骨垫设计符合腰椎生理解剖,具有足够抗压、抗滑、稳定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姚女兆;王文军;曹盛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形态学观察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的形态、分布特点,探讨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将临床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按癌组织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取材,采用LYVE-1免疫组化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法,对宫颈癌淋巴管的形态分布和癌组织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并向间质浸润.宫颈正常区粘膜层缺少淋巴管,癌周组织有较多的淋巴管,并可见淋巴管扩张,管壁模糊破损.统计癌周边区微淋巴管的面密度(0.25±0.06)、数密度(7.97±1.88)的结果表明均高于正常区(0.13±0.04)和(3.50±0.52)(P<0.01).结论:宫颈癌周边区淋巴管数量和形态的改变,为癌细胞进入淋巴管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作者:赵英玲;刘慧冬;李玉兰;何婷婷;刘岩;赵玲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网膜右动脉起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中,发现其胃网膜右动脉起于肠系膜上动脉,此种变异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李亦凡;邓雪飞;庞刚;吴连仲;黄学应;韩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的: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并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对比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经低温深冻、超声清洗、H2O2、酒精浸泡、冻干、辐照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和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含量、钙磷含量及弹性模量.2种材料的浸提液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一般形态,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生命周期.皮下植入2种材料,在植入4、8、12、16周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天然网状三维支架系统.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蛋白含量低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分别为无显著差异.材料浸提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见G1期、G2期细胞百分率接近.皮下植入试验表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逐步减轻,材料降解增加,新生软骨样结构逐渐增多.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和材料毒性等方面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接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志涛;邱小忠;沈智勇;余磊;李晋;原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对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目的:探讨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是否可以引致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栓塞大脑中动脉大鼠、假手术大鼠和对照大鼠海马结构内的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以及GFAP表达,对比组间差异,寻找梗塞对远离缺血中心区的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可以引致远离缺血中心区的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和GFAP表达增加.结论: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胶质细胞激活不仅限于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远离缺血中心区的脑区也可以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即胶质细胞激活现象.

    作者:宿宝贵;吕来清;郑发武;郝木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腰椎小关节穿刺的应用解剖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穿刺的解剖入路,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脊柱腰段标本35(男22、女13)例,通过横断断层解剖学方法,从横断面上对L1~2~L5~S1腰椎小关节的类型、关节角、上下关节突间距以及关节面的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①关节类型L1~2~L5~S1主要为上凹面型(82.6%)和平面型(17.4%),其中L5~S1有51.4%为上凹面型,48.6%为平面型;②关节角从L1~2至L5~S1腰椎关节突关节角逐渐增大,分别为26°、30°、35°、40°、45°(女性平均略大3°~5°);③关节的位置在后正中线外侧,相应的上、下腰椎棘突后缘中点之间,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分别为14.20、15.74、18.90、24.22、27.20 mm;④穿刺要经过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后层、竖脊肌、关节囊后壁.结论:腰椎小关节穿刺应根据关节的类型、关节角大小选择相应腰椎间隙中点的外14.20~27.20 mm(平均20.05 mm)处进行.

    作者:王开明;刘运敏;潘开昌;李建富;梁家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emaphorin 3a对小鼠胚胎视交叉发育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在小鼠胚胎视交叉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球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的恒温的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 h.实验组中将Sema3a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脑厚片以4%多聚甲醛固定,将DiI颗粒置于一侧视盘.7 d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被标记的视神经纤维,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用Sema3a抗体阻抑Sema3a的功能,可引起E13跨越中线的视神经纤维减少以及神经纤维走行错误.结论:在视交叉形成的早期,Sema3a可能吸引视神经纤维跨过中线,并且这个过程可能是短暂的.

    作者:郝彦利;陈新安;董为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结合文献提出肝动脉变异的新分型.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因肝脏疾病而行DSA检查患者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1000例肝动脉造影中,正常型占72.7%(727例).肝动脉变异占27.3%(273例).273例肝动脉变异中肝总动脉分叉变异占5.4%(54例);肝动脉起源变异占21.4%(214例);肝动脉分叉+起源变异占0.5%(5例).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结合文献和本研究结果提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新分型:正常型、肝总动脉分叉变异、肝动脉起源变异、肝总动脉分叉变异合并肝动脉起源变异、多种变异共存五大类,共50余种.

    作者:卢川;刘作勤;刘林祥;张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性椎体骨折所致疼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多个胸、腰椎骨折所致疼痛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和止痛机制.方法: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为充填材料,在CT监视定位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结果:31例52个压缩性骨折椎体只需治疗35个,PMMA平均充填量为2.6 ml,术中PMMA渗出者3例3个椎体,无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为77.4%.结论:少充填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椎体的PVP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作者:甄建壮;黄向东;乔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几种显示视网膜节细胞形态的方法比较与分析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中枢神经外伤损害的患者数量在急速增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与纤维再生是当前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由于中枢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特殊性,因此中枢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作者:王珂;裴群羽;许媛媛;雷季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间后神经与桡骨上端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在30侧上肢标本上显露骨间后神经,观察其走行及其与桡骨上端的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越过桡骨头上缘前方中线稍偏外斜向外下方走行,距桡骨头上缘(13.8±4.2)mm、桡骨前方中线外侧(3.2±1.1)mm处经旋后肌腱弓深方入旋后肌管,走行于旋后肌深浅两层之间,在桡骨头上缘下方(42.6±6.5)mm越过桡骨外侧中线,在桡骨头上缘下方(63.4±7.6)mm越过桡骨后平面.结论:桡骨上端后外侧3.5 cm范围内为手术安全区域.

    作者:马泉;刘瑞荣;孔祥玉;杜心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T矢状位重建对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

    目的:探讨CT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对鼻内窥镜手术的参考价值.方法:对66例132侧健康志愿者鼻腔行CT轴位薄层扫描后矢状位重建,以鼻小柱下端外缘为参考点,鼻底为基线,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的重要结构与起点的距离及与基线的夹角.结果:所测鼻腔侧壁结构在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显示清晰,能准确区分额隐窝、钩突、蝶窦口、前筛顶及其相互关系.鼻小柱至额隐窝的角度和距离分别是(66.1±6.31)°和(52.2±4.55)mm;额隐窝前后径所测值为(5.1±2.72)mm;鼻小柱至前筛顶的角度和距离分别为(62.9±5.75)°和(60.3±5.48)mm;钩突长度为(12.7±3.92)mm;蝶窦口至鼻小柱的距离是(67.0±5.00)mm;准确获得了鼻小柱至鼻腔侧壁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各解剖结构的角度及长度数据.结论:CT鼻腔矢状位重建图像上能准确测量与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对了解患者个体差异,减少术中并发症有较大帮助,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亚奇;张雪林;吴任国;唐秉航;梁健雄;李良才;黄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侧重复肾并双侧融合畸形1例

    临床上,双侧重复肾罕见,而非马蹄形融合肾更为罕见,作者收治双侧重复肾并融合畸形1例(图1,2),报道如下.

    作者:赵俊文;柯昌兴;王剑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位置植入SMH人工腰椎间盘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四组模型中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不同位置植入SMH人工腰椎间盘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腰椎间盘、人工SMH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的三维模型,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L4/5椎间盘模型相比,除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模型前屈时比正常模型小关节应力小外,其余运动时SMH人工腰椎间盘前置、中置和后置模型中小关节的应力均高于正常腰椎间盘组,但后置SMH人工腰椎间盘组则相对较小.结论:SMH人工腰椎间盘后置可以更好地预防小关节的退变;人工椎间盘植入位置的不同对人工腰椎间盘术远期疗效的预测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春海;叶伟;迟增德;黄东生;张美超;梁安靖;刘尚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美克尔憩室系膜裂孔致腹内疝1例

    患儿,男,3岁.因腹部阵发性绞痛11 h入院.游戏中发作,伴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既往无间隙性腹痛、腹胀及便血史.

    作者:罗蓬;张庭澍;程化;余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常中耳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和听骨链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和听骨链表面遮盖法(SSD)成像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情况及其技术方法.方法:无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正常者35耳,行中耳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重建图与正常图谱、二维CT图对照.结果:CTVE100%(35/35)清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的结构及鼓室各壁结构;CTVE对镫骨前后脚的显示率分别为68.6%(24/35)和74.3%(26/35),CTVE尤其清晰显示后鼓室重要结构;听骨链SSD成像100%(35/35)清晰显示听小骨各结构,尤其是完全显示了镫骨前后脚及脚板.结论:64排螺旋CT的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能够建立正常中耳立体解剖结构模式,立体、清晰地显示正常中耳腔内部及各壁重要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对中耳三维结构的观察提供更直接的影像学资料,该技术方法简单、快速,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玲;杨智云;周旭辉;徐巧兰;杨旭峰;严超贵;谢红波;钟运其;彭谦;李树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肘关节镜入路选择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肘关节镜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筛选出其中安全和有效的入路点,为临床肘关节镜手术提供理论和解剖依据,减少肘关节镜术的并发症,提高疗效,推动其临床应用及普及.方法:选用6具福尔马林浸泡,成人男性尸体肘关节标本,标本没有畸形,没有接受过外科手术;应用标准肘关节镜的配置器械、解剖器械及游标卡尺;选择肘关节常用入路9个.测量不同肘关节镜入路与毗邻神经血管的近距离;同时每个入路关节镜镜检,观察镜下视野、入镜的难易和操作灵活性.结果:通过肘关节镜操作观察,得出了每个入路的观察视野大小、入镜难易和操作灵活性;通过解剖测量得出了相应入路点距离近神经的距离.结论:近端前外侧入路、近端前内侧入路、中外侧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是一组安全、有效的入路点,可以清楚观察肘关节3个间室,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满足不同肘关节镜手术的要求.

    作者:王虎;蔡道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拇指与2~5指对指特征测试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成人拇指与2~5指对指特征测试(TCFTT),探讨掌指关节在对指功能中重要性的测试方法.方法:成人健康手10双(男5,女5),在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及远指间关节屈曲或伸直位时,2~5指与拇指分别对指,测定接触范围和对指指印.结果:当2~5指掌指关节可屈曲及远指间关节可屈曲或伸直位固定时,拇指与2~5指对指接触范围在近指间关节可屈曲时不受限(+++),在近指间关节伸直位固定时略受限(+++~++);对指指印比较完整,均可显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印.当2~5指掌指关节伸直位固定时,近指间关节可屈曲时,拇指和2~5指接触范围明显受限(++~+),对指指印显示为远节,或包括部分中节;近指间关节也伸直位固定时,拇指与2~5指不能接触(-),无对指指印显示.结论:TCFTT可以充分阐述2~5指掌指关节在对指功能及手功能作用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陆志方;叶震海;黄清雨;熊敏;张咸中;夏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